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右任,民国元老,大书法家,大诗人,一位坚贞不渝的爱国者。他虽然去了台湾,但仍然赢得海内外包括中共领导人的最广泛的敬重。2003年3月,温家宝就任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他说:"说起台湾,我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他临走前写过的一首哀歌。"温总理当众吟咏了这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  相似文献   

2.
缠过足的四嫂王淑兰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刚刚在招待所住下,就问公社书记毛继生:“四嫂呢?她在不在家?”毛继生说:“她到长沙儿子那里去了。今天上午,我们已派人去接她回来!”毛泽东说:“对,应该请她回来。她回来了,就有人帮我待客了!”四嫂,就是毛泽民的发妻王淑兰。毛泽民排行第四,按乡里习惯,人们都叫她四嫂。王淑兰是一位缠过足的旧式女性。她和毛泽民的结合,是依照流传了千百年的老规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于她出身农家,嫁到南岸上屋场毛家后,很快就适应了农村新媳妇的生活。每天雄鸡刚…  相似文献   

3.
故乡恋     
一个70岁的老人,放弃城里的舒适和安逸,怀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把一串深深的脚印留在了故乡的土地上。 老人叫孙俭,是榆树市法院的离休干部。4年前,这个有着45年党龄的老同志,离休后毅然回到了农村老家。从此,拉林河边的草甸子上,又多了一位开荒者,他拥有一亩多菜园,产的白菜萝卜大都送了人;红星乡郝家村5组的废池塘,又多了一个养鱼户,老孙养的鱼,年年都有好收成。他把活鲜鲜的鱼拎到贫困  相似文献   

4.
李维娜 《党建文汇》2006,(11):24-24
“那天同去的我家吉薰有没有什么消息?”不久前,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光荣院,一位112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听说我们是“从上面来的”,就禁不住向我们打听她丈夫的下落。这位老人叫陈发姑,70多年前,她的丈夫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去了;70多年后,她还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一位91岁的退休老领导火了。媒体报道,38年前,时任山东菏泽地委书记的周振兴到曹县韩集"红三村",看望83岁的伊巧云,一位曾为革命作出很大贡献的老人。当周书记询问重病在身的老人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周书记深感自责,掏出钱给乡镇书记,让他满足老人的心愿。回到县城汇报时,他眼含热泪说起这位老人。"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  相似文献   

6.
“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这“三问”,问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一生的全部思考。我不由想起我的姥姥张文秋,她用一生的实践做出了正确回答。 姥姥今年98岁了。她是一位世纪老人,更是一位革命老人。她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1919年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学校里,有两位老师把她引上革命道路。一位是董必武,一位是陈潭秋,他们都是党的“一大”代表,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姥姥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1924年3月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1月转为中共正式党…  相似文献   

7.
张观怀 《湘潮》2012,(7):23-24
1995年12月1日,一辆小车驶进了株洲市炎陵县委招待所。从车上下来几位军人,其中一位高高的个儿,两鬓斑白,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在前面。他身板硬朗,眉宇间既有几分威严,又有几分慈祥,特别是那一口炎陵县的“本地话”叫人倍感亲切。他是谁?他就是时任成都军区副政委张少松中将。这次他是专门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炎陵县看望父老乡亲的。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花木兰替父从军是个美丽传说的话,那么在抗日战争中, 我军真有一位女扮男装的“当代花木兰”,她用生命与热血演绎了一出——早就从《河南省沁阳市志》上看到过“当代花木兰”张明老人的事迹,可由于老人远在上海,所以一直无法一睹老人的风采。不久前,听说老人从上海回到老家河南沁阳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我立即前往采访。  相似文献   

9.
十多万人在金门的海滩上等船,来了两艘,每艘最多能装一万人。高秉涵13岁,拖着一根棍子,瘸着腿站存人群里,他不知道这是哪儿,也不知道耍去哪儿,他离开山东老家逃难6个月了。他妈妈说,跟着人流走,耍活下去。就这样,他去了台湾。这是1949年。  相似文献   

10.
在漯河,有这样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本着“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秉持“尊重老人的今天就是尊重自己的明天”的理念,把老人当亲人,把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护体现到工作中,用真情感动老人,细致入微地为老年游客服务,获得了老年游客的广泛好评。她就是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敬老之星的原素琴。  相似文献   

11.
老轩 《奋斗》2023,(2):73-76
<正>一1951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的国宴上,一位84岁的老人与毛泽东主席同桌。毛主席和他握手,并给他敬酒,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毛主席还送给他一个手杖,上面刻着“革命之父”4个字。这位老人,就是参加国庆观礼的东北抗日联军代表、被东北抗联战士亲切地称为“抗联老父亲”的李升。  相似文献   

12.
冰心与萧乾,他们跨越半个多世纪感人至深的“姐弟”情谊,为世人津津乐道。 在萧乾先生的眼中,冰心是一位坚强而敏锐的女性,他说:“冰心老人之了不起,首先就在于她,虽有时浸于回忆中,然而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凛然地盯着现实。什么尖锐的问题她都敢碰,什么不平她都要呜……她拥有一腔火热的正义感和一颗大无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刘志宏 《党史文苑》2007,(11):54-55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升空,国人为之振奋。“嫦娥工程”令世人瞩目,与此项工程相联系的一位科学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欧阳白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小在永新长大.后来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他对故乡的绵绵深情令笔者动容,笔者特采撷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向老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主席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故乡,设便宴招待乡亲们。他还特意邀请自己在少年时代的私塾老师毛禹珠老人一起用饭,席间他热情地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激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则风趣地说:“敬老尊师,应当应当。”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  相似文献   

15.
在四十三团八连,人们时常见到一位年已七旬,但却精神矍烁的老人,大家都叫她“傻”奶奶。“傻”奶奶是一位孤寡老人,已退休多年,每月有5OO多元的退休工资,还饲养着一群羊。但她的生活却过得十分俭朴,一张床、一口锅和一台老式电视便是屋中的简单摆设。“傻”奶奶有一个嗜好,就是爱花钱。但她的钱不是花在自己身上,而是帮助了一批又一批来八连的劳务工。她有一个非同寻常的回收站。 今年三秋工作一结束,农工刘忠义准备返乡,但买的锅碗瓢  相似文献   

16.
今年34岁的崔月琴是山东淄博市人。一天,崔月琴走到一商场附近时,遇到几个老头提着鸟笼遛鸟儿。她不小心撞到一位老人的鸟笼上,小鸟受到惊吓,老人不乐意了,大声对崔月琴喊:“吓坏了我的鸟你赔得起吗?俺这鸟是专门从济南买来的金山珍珠鸟,花了好几百元呢……”回到家后,崔月琴还在想着刚才的不愉快,想着想着,她心头一亮,看老头“痛”得不得了的样子,莫非这鸟真的很值钱?要是值钱的话,自己也养鸟卖不行吗?此后,崔月琴常去鸟市上转悠,和卖鸟人套近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卖鸟的大爷把养鸟投资少、技术简单和不愁销路等一大堆“圈内机密”透给了她。  相似文献   

17.
孙金根 《世纪桥》2000,(2):40-44
1937年隆冬时节,陕北高原寒气逼人。11月29日,在苍茫的天空中,一架飞机呼啸着向延安飞来。机舱里,靠窗坐着一位派头十足的年轻人。他个子矮小,看上去不过三十三四岁。此人便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王明,又名陈绍禹,从莫斯科归来。他满面春风,不时与身旁的康生谈天,不时观赏窗外的冬景。一、“喜从天降”:“神仙”王明奉命回延安,毛泽东在寒风中迎接。这是王明从莫斯科第二次归来。第一次是1929年4月,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结束后回到上海。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他…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来,我始终忘不了一位老人,一位为寻找遗失的党组织关系奔波了四十多年至会毫无结果仍在奔波的老人。 他是我的故乡新乐币木村人,叫王建国,但村里很少有人知道王建国这个名字,村里人叫他王黑货。  相似文献   

19.
陌路亲人“坏了!我的包没了!”在石家庄长途汽车站,一位刚从深州市乘大巴车过来的老年妇女焦急地喊道。与老人同乘一辆车的一位身材瘦高、眉目清秀的年轻人听到后,急忙对着刚下汽车的旅客们喊道:“有谁见了老人的包吗?”旅客无人应答,四散而去。年轻人却没走。当他知道老人准备坐火车去东北,因为包丢了已身无分文时,一边安慰老人,一边领着她来到火车站,帮她买了车票,又给了她300元钱。老人感动得差点儿掉下泪来。  相似文献   

20.
于右任,字伯循,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在国民党内是一位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老人。大陆解放前夕.被胁迫去了台湾。于右任先生和周恩来早有交往。周恩来曾评价他说:“于右任先生是位公正的人,有民族气节,但是在国民党内部,他还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左派。他态度不坚定。旗帜不够鲜明。”对于这样一位国民党内的中派人物。周恩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时时加以关怀和团结。这从他为于右任夫人祝寿一事上就足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