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农民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应该具备在农村生产、生活和治理等领域的数字获取、使用、分享、创新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但当前农民数字素养水平难以适配数字乡村建设的要求。研究发现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面临农村缺少数字化应用场景、农民缺乏数字化理念和缺失数字化场景参与能力等困境。破解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困境,应筑牢农民数字基础,丰富农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普及数字化理念,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强化政策监管,建立差异化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2.
乡村数字化转型逐渐催生了乡村治理的新形态,这使得原本深嵌于传统治理中的结构与过程从中脱嵌出来。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出发,技术嵌入与乡土性的对立、政府组织的独角戏、传统乡情和文化的相斥与数字生态的整体不适,使得乡村治理情境与数字化转型愿景相割裂,带来了乡村数字“隐秩序”与治理悬浮。乡村数字治理迫切需要在地性的内生力,从“技术”到“生态”的系统建构,能有效推动形成“技术-组织-文化-生态”层面的制度联结,实现乡村治理与数字转型的关系再嵌与实践联合,进而为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乡村数字治理提供生态性支持以及可持续的承诺。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持续推进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数字化信息技术开始融入乡村社会,助力乡村发展,数字化乡村治理应运而生。通过对数字化乡村治理的特点与困境的考量,得出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在当下社会发展的优势所在与不足之处。因此,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需培养、引进数字技术人才,助力乡村数字转型;需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需以搭建乡村治理数字平台,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数字中国推进中,由于老年人真实的数字生活需求被误读,影响了其有关能力的实现和知识、财富的获取,产生了数字鸿沟。老年人数字鸿沟有现代社会转型的“数字移民”,适应数字化时代节奏相对较弱,网络空间表达渠道受阻的鲜明特征。老年人数字鸿沟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存在接入、知识、使用、观念、开放五大障碍。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生活品质甚至生命安全、代际和谐、社会和谐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治理路径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及相关标准建设,化解技术障碍;加强老年人数字化融入氛围营造,突破知识障碍;加强科技向善及政策创新发展,消除使用障碍;加强老年人自信心提振,破除观念障碍;加强国际国内经验借鉴,打通开放障碍。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是国家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态势,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利用不足、乡村文化资源流失、农民网络话语权缺失的现实问题。要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借助数字化技术充分挖掘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加大乡村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强化乡村网络文化阵地,打造乡村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文化重焕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乡村技术治理”是一个全新的命题,理解这一命题,需要三个视角。从其本质来看,它倡导运用“科学管理”塑造乡村治理体制,依托“专家群体”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借助“治理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从其价值指向来看,它强调以“科学管理原则”解构“经验管理”,以“专业治理”提升乡村治理的质量,通过“治理工具的技术化”提高治理效能;从其实践举措来看,它需要推动“技术下乡”,促进“技术赋能”,以达到“技术赋权”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数字鸿沟”不断扩大、数字霸权主义抬头、全球经济社会潜在风险不断增加、全球数字治理制度竞争等严重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挑战和风险亟须国际社会合作,加强全球数字治理。无论是美国的“数字霸权”还是欧洲的“数字主权”,都因基于私利而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作为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国,中国坚持数据主权,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发展,积极开展数字技术国际合作,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网格化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网格单元—网格员—网格长”这一套技术治理体系在进入乡村社会时,冲击了“村民群众—小组长—村干部”这一套既有的自治体系。合并小组与重新划定网格单元激化了小组间既有矛盾,破坏了村级自治的社会基础。从小组长中选拔网格员破坏了内生性力量的治理秩序,弱化了村级自治的中间力量。村干部担任网格长以应对上级考核,挤占了村级自治的主体资源,最终产生技术治理弱化乡村自治的后果。网格治理技术体系在下沉至村庄时要充分嵌入乡村自治体系,通过网格单元嵌入自治单元、网格队伍吸纳中间结构、降低村级网格考核压力,让技术治理为乡村自治增权赋能,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持续动力支撑,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增量赋能的契机。以数字技术赋能为域论,乡村产业振兴为着力点,立足于长丰县“数字草莓”,集中探讨长丰县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三重动力,并在田野调查基础之上,总结分析了长丰县“数字草莓”的效能经验,通过技术赋能的主体“共建”、技术赋能的资源“共用”、技术赋能的价值“共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现代化,走出“乡村衰落圈”。为破解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中的数字技术与保守意识的矛盾、数字技术与应用人才的矛盾、数字技术与基础设施的矛盾,要提升数字素养,破除守旧意识;推动人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完善基础设施,推动要素下沉,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字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碰撞导致老年人使用智能媒体的难度增加,使得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不仅是困扰老年人的技术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社会治理问题。从智能媒体技术发展的角度对C市X社区的老年人数字鸿沟现状进行调研,发现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老年人拥有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可及性偏低、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率偏低、老年人获取信息资源难度加剧等方面,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需要“五位一体”协同治理、创造数字友好型社会环境、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共同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智能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导向确立、政府投入大量增加的有利条件下,发展的主要制约在于治理不善。要实现农村和谐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需要建立政府与乡村社会的新型关系,其核心是革新基层政府运作,激活乡村民间力量。我们通过厘析当前“乡政村治”治理格局下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可能性后,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多中心治理”。循此思路,我们积极寻求乡村多元化治理的载体依托并就多元主体间存在的行为偏差提出若干建议,希图能依此路径,达致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愿景。  相似文献   

12.
推进信息化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发展,需要立足大力建设数字乡村的时代背景,从治理现代化视角出发,分析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逻辑理路和功能定位,解决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引领乡村治理信息化发展,为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法律保障和伦理道德遵循,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两个角度对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提升治理效能和治理创新中发挥的功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提出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对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建设及基层治理创新具有独特的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如何影响社会治理过程并推动治理共同体构建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数字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权责对等、激励机制、共识机制与共享机制等关键要素。在与社会治理的深度互动与融合发展中,数字技术形成了赋能工具、治理机制、价值标准与治理手段等治理属性,能够拓展社会治理网络、整合与优化社会治理资源、重塑社会治理公共价值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制度再生产。数字技术有望解决治理模式转型的稳定预期以及社会治理共同体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但亦存在治理风险。国家要继续推动面向数字化的政府转型、构建面向数字化的规则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发挥数字技术更积极、更有效的治理动能。  相似文献   

14.
治理下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乡村社会的延伸拓展和普及覆盖,是基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作出的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时期和贫困治理新阶段,治理下乡优化精准扶贫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清晰的理论逻辑、必要的出场逻辑和创新的再造逻辑等多重逻辑支撑。推动建立反贫减贫的长效机制,亟需打破制约贫困治理的传统困境、战略困境、转型困境和实践困境。有效实现治理下乡优化精准扶贫,要以多元主体归位激活精准扶贫的内源动力,以治理思维革新推进精准扶贫的理念转变,以治理体系重构优化精准扶贫的靶场生态,以治理技术迭代推动精准扶贫的智慧治理,实现治理与扶贫的耦合发展,以治理下乡推进扶贫事业迈向新征程。  相似文献   

15.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创新路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应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带来风险挑战的重要利器。探析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和优化路径,对于新时代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当前,中国式乡村治理中部分基层党组织治理效能有待提升、乡村治理物质基础仍有短板、乡村治理法治化仍存“梗阻”等问题,均为阻碍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囿。通过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引领、以强化基础支撑为保障、以乡村治理法治化为抓手等举措,为深度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切实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新时期如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良好稳定的乡村社会秩序,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领和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只有加强乡村治理的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干群主体性建设及构建新型乡村文化体系,才能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乡村平安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平安乡村治理应在治理动因、治理主体、治理模式和治理成效四个方面进行探索。选取H市Z区YS镇作为观察对象发现,其多元共治视域下乡村平安建设选择了“五治融合”的路径,作为个案经验的启示意义在于,乡村平安建设应关注乡村文化与社会秩序的深度关联和多元共治主体的互动实践,重视情感治理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宗教治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宗教治理,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宗教治理还存在少数干部政治敏锐性不高、宗教治理能力不足、非法宗教与合法宗教交织、宗教治理难度较大、基层宗教治理力量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宗教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积极作用的发挥。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宗教治理,要在宏观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在中观层面坚持农村宗教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治理,提高农村宗教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微观层面贯彻习近平关于党的宗教工作关键在“导”的重要论述,多途径提升农村宗教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最贴近基层群众又最具有本土特色的基层媒体,不但发挥着主流舆论阵地作用,同时发挥着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分宜县融媒体中心树立“引导群众,先要服务群众”的理念,切实发挥了助力乡村治理的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乡村治理的新路径,有助于推动政府、媒体、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