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对日本侵略者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还特别重视文化斗争,千方百计发挥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注重抗战文化建设,开辟了文化领域内的另一场抗战。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引导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路线;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和统领,通过制定抗战文化方针,培养抗战文化队伍,明确抗战文化任务、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规定抗战文化建设的任务、步骤和方法,重新构建了根据地抗战文化体系;大力发展根据地干部教育事业,开展各种类型的群众教育,扫除文盲和创办期刊、报社,大力建设抗战文化传播媒介,创造性地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为抗战文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3)
延安时期,为适应抗战的需要,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发展科技建设,为巩固边区和支持抗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陕甘宁边区的科技建设以"注重自然科学""服务抗战,解决生产问题""广泛延揽人才,优待人才""建立科技院校,开展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借鉴和传承延安时期的科技发展经验,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边区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并且,这些学校都是干部学校性质;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等紧紧围绕抗战形势和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而制定;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经过教育的熏陶,学生都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当时各院校学制和课程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但都为长期抗战服务,为边区建设服务.边区的高等干部学校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许多宝贵经验,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体伟 《湘潮》2015,(2):1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首府,为了适应边区建设的需要,面对严峻抗战形势,中共领导的边区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支援抗战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发展职业科技教育以培养职业科技人才,对于促进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改善落后的生活环境和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新中国的职业科技教育打下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职业科技人才需求量巨大,职业教育高速发展,延安时期的职业科技教育对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适应新的革命形势尤其是全面抗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亟需大量知识青年充实革命队伍。为此,抵达陕北后的中共中央,新创办了一所革命大学——陕北公学。为了将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培养成为适应战时需要的革命青年,陕北公学在"造就抗日救国先锋"这一干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政治素养、实干能力等方面对他们进行集中短期锤炼。这种短促轮训性质的干部教育模式,不仅培养了大批抗日救国的先锋,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开辟和全面抗战的最终胜利准备了基干力量,而且造就了大批抗日救国的先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干部基础,还对此后我国高等教育和党的干部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段兵  孙江 《世纪桥》2006,(11):12-19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史中,曾有这么一所学校,因为他的创办,而使毛主席发出了:“因为有陕公.中国不会亡”的感叹!这所学校历经了战火的洗礼.也经受住了和平年代的考验,在党的各个发展时期.都与党相依相随.这就是从革命圣地——延安走来的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坐落在文化历史名城——西安。学校的前身是党于1937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和1941年建立的延安大学,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史就不能不提陕北公学和延安大学。 陕北公学开创了我党开办高等干部学校之先河,为党的干部高等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13000名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在历经50年代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和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西北政法学院等发展阶段,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和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革命干部。新时期以来,西北政法学院并没有偏安一隅.而是紧随党的路线方针在西北乃至全国培养了无数的法律人才.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6年11月,西北政法学院正式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这座有着正宗红色血统的大学迎来了又一次发展契机.必将抒写中国新时期教育发展史上的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7.
张乾元  张芳娟 《党建》2021,(2):27-29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延安时期,我们党在干部培养途径及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深入总结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培养及制度建设,对于加强新时代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一、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培养主要途径红军到达陕北后,干部力量薄弱问题成为制约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党采取了许多培养干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后,延安成为全国千百万先进青年一心向往的革命圣地。为了培养青年工作干部,1940年,党中央在延安原安吴青年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办了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校长陈云,副校长冯文彬,校址设在延安青年路。1940年5月3日,该校在中央大礼堂举行开学典  相似文献   

9.
郑维之 《党史博览》2014,(1):F0002-F0002,F0003
正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为教育和培养干部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边区政府根据革命形势发展和抗战的需要,先后在延安创办了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马列主义学院、中国女子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民族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30余所干部学校。根据当时独特的历史背景,中央还专门设立了干部教育部,毛泽东亲自领导这项工作。一些党政领导身兼多职,不仅担任学校的领导工作,还在学校承担课程讲授。如毛泽东担任  相似文献   

10.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是建设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高层次领导骨干人才的长远之举,体现党的干部培养方向,符合党和国家事业需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1935年10月-1948年3月)是中国现代史上非同寻常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许多领域创造出非凡业绩。为迅速培养各类人才,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先后创办了二、三十所“窑洞大学”。其培养领域涵盖军事、政治、文艺、科学工程、医疗卫生、社会科学理论、妇女和青年工作。为取得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党和政府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侧重于国防又兼顾根据地建设,按照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结合建设与战争的实际,展开全面的素质教育,使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迅速成长,奔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线,成为各方面的骨干,有的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杰出人才。实事求是地总结这一时期的高校育人的基本经验,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既有参考价值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21,(1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党和政府在抗战艰苦的条件下,保护和服务妇女儿童,先后发出一系列有关关爱妇女、保育儿童的指示和规定,妇女作为抗战的重要群体,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投身抗战和边区建设生产工作。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保育事业,也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工作,因为保育工作不仅是为了延续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是抗战工作中的关键一环。陕甘宁边区制定了许多儿童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积极设立儿童保育组织,创办儿童保教机构。虽然陕甘宁边区在财政经济上面临着困难,但依然重视儿童保育工作。此后,边区妇女的保育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我们党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并于1948年顺利转战陕北,东渡黄河,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从民主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着手,彻底贯彻群众路线,发展边区经济、扩大边区群众的参政议政权、普及文化知识、扫除落后封建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等。在党和边区群众的努力下,最终使延安时期和谐的党群关系得以建成。回顾延安时期和谐党群关系的建成,对于新时代和谐党群关系的稳定发展具有莫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延安时期中共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调动了边区农民参加抗战和建设的积极性,为最终战胜敌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动力源泉,同时也为农民教育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延安时期农民教育的历史遗产,切实关注并兼顾农民利益诉求,让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从而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键在于挑选人才,是列宁在俄共(布)的工作重心由军事政治斗争转移到经济文化建设之后,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主要内容是:在党的工作重心由政治军事斗争转向经济文化建设时,干部的知识结构必须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要把懂得经济文化建设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这  相似文献   

16.
正1936年春至1937年夏,在小兴安岭密林深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了政治军事学校。此时,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各部按照《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的要求,一律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是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发展时期创办的一所培养抗联军政干部的正规学校,为适应抗战需要培养造就了一批军事和政治干部,在东北抗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支部生活》2021,(2):20-21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政治觉悟、意志品质、道德风范和作风形象,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的思想品格,内涵丰富,历久弥新,为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中共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党的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在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强大理论武器,陆续创建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等十几所干部学院,为抗战培养了大批干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是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指导中心,肩负着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崇高使命。在这种背景下,边区的廉政建设问题便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加强廉政建设,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示范区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典范。回顾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的历史背景,探讨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和主要特点,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发布以来,党校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适应形势的需要,培训了大批干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形势的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入,进一步认识党校教育的适应性特点,提高党校教育的应变能力,对于改革教学,使党校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党校是党培养、训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既懂理论、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校。党校的性质,决定了党校教育既不同于国民教育,也不同于一般成人教育和专业干部的教育。它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和管理的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近些年来,这些人才逐步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但也应看到,要努力提高执政水平,我们的干部不光要懂经济、会管理,还要熟悉党的工作,要具有较高的党建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都是令人乐观的。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有些年富力强的专业型干部,党的基本理论知之甚少,不会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甚至连党的基本知识都不知道。从有关部门对一些县市领导干部党建知识方面进行测试的结果看,有的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