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代中国司法制度传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思想政治文化传统。本文从传统“人治”到现代“法治”的转型为切入点,着重论述了当代以人为本承继传统民本主义思想,当代中国司法制度日益关注民生和保障人权;传统“无讼是求、调处争息”思想对当代中国司法制度重视以和谐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对接联动,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调解,是我国传统的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办法。“和为贵”式的调解深深渗透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心理中,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就必须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调解”视野下完善非诉讼调解在法律援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红斌 《中国司法》2010,(10):90-93
一、将调解引入非诉讼法律援助的背景探究 (一)中国的调解传统 在儒家“无讼”观念及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间调解的历史传统。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已经被实践了数千年。经过研究和实践,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调解工作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与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强调和追求和谐的文化。在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下,解决纠纷的机制和方式是不同的。在西方社会,人们更多地利用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而在中国,包括中国古代,人们更多的选择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通过调解解决纠纷机制和解纷文化①。我国现行法律所确立的诉讼调解制度,是在扬弃了中国古代调解制的基础上,转承而来的,它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和广大民众的传统理念,其内核就是“和谐”。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调解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解决日趋增多的纠纷中,发挥着重要…  相似文献   

5.
SOMESPECWICPROBLEMSONNORMALIZINGCOURTMEDIATION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发展过程中,作为民事审判工作成功经验的法院调解经历了“调解为主”到“着重调解”又到“自愿合法下进行调解”三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法院在调解上的职权主义逐步弱化,调解的自主权逐步回归当事人,这样的完善更符合作为纠纷解决方式之一的调解的本质特征。因为调解本质上是当事人基于处分权主义,经由第三方的劝导在纠纷权益处置和补偿办法上所达成的认同,具有强烈的处分权主义精神,但合法性的要求又设立了必要的国家干预处分权原则。因此,我国…  相似文献   

6.
陈霖 《人民调解》2023,(9):18-19
<正>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司法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实施红色引领、组织优化、平台提升“三大工程”,将红色文化、“枫桥经验”以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全力打造新时代临沂调解新格局。目前,全市各类调解组织和专职调解员实现了“两个全覆盖”(重点行业领域调解组织全覆盖、各调解组织专职调解员全覆盖),品牌人民调解室建设覆盖面达到100%;建成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责任机制,一般性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7.
调解是我国自古以来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调解制度在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由于其植根于我国几千年的法律文化和司法实践之中,代表着中国特有的儒家法律文化,所以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  相似文献   

8.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昕 《中国司法》2006,(4):65-69
调解是最古老的纠纷解决方式之一,它指在中立第三方的调停下,当事人协商解决纠纷。由于中国“和为贵”、“无讼”的传统法律文化,调解在中国的纠纷解决中自古以来一直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调解的优势显而易见,诸如,有利于和平、彻底、一次性地解决纠纷,降低纠纷解决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缓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维系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纠纷解决理念以及自愿性、自治性、群众性、民主性、简易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征,有助于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特别是在公力救济机制尚不健全的背景下,调解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权…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2023,(5):19-20
<正>近年来,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以县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矛盾纠纷“闭环式流转、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走出了一条民和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2023,(11):111-112
<正>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指导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2023年7月20日,司法部发布“都匀市某小区业主与某物业公司物业纠纷调解案”“方城县刘某某与张某某损害赔偿纠纷调解案”“广东省某通信有限公司与南昌县某手机维修中心等商户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三个案例,旨在向社会展示调解工作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灵活便捷等优势特点和工作成效,为调解纠纷提供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重庆市开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新机制,形成了“司法牵头、中心调解、部门联动”的医患纠纷预防、调解和处置模式,取得了成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截至目前,开县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共受理医患纠纷91件,  相似文献   

12.
尚洪立 《山东审判》2006,22(4):13-15
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促使其就民事争议自愿协商,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在我国,调解经历了从民事审判“十六字”方针的“调解为主”到《民事诉讼法(试行)》中“着重调解”再到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自愿、合法调解”  相似文献   

13.
<正>一、传统调解文化的产生调解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产生具有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试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哲学思维角度出发,探讨调解文化的产生背景。(一)贯穿古今的“仁义”观念从先秦到汉代不断发展的儒学,再至宋代理学、清代实学,都能够发现调解文化产生和传承的思维基础。中国古代的调解文化以孔孟的“仁学”为摇篮。  相似文献   

14.
裘索 《中国律师》2011,(3):44-45
在崇尚以和为贵、以和为善的中国,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及至近现代.调解制度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受到国内外司法界的一致认可,被誉为“东方经验”。随着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决策和最高人民法院推动司法调解多项方针政策的提出,司法调解制度迎来了一波复兴的浪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上半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司法局新民司法所共排查调解了3起重大疑难纠纷,均为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新民司法所充分运用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调解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四字决”,即“先”、“细”、“实”、“合”,及时介入,妥善处理,在短时间内化解纠纷,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7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房山法院”)在对外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的基础上,与房山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共同创制了以法官全程指导调解机制、人民调解程序与司法确认程序无缝对接机制、“一站式”办理便捷通道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人民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工作机制。该机制在为当事人方便快捷解决纠纷提供了一条具有法律保障新途径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人民调解》2023,(10):38-40
<正>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司法部和省司法厅工作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于创新发展特色调解,针对涉退役军人矛盾纠纷化解需求,创设“老兵调解”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老兵调解员政治可靠、勇于担当、诚实可信、公道正派的优势,以“战友情结”化解“矛盾心结”,打通化解涉退役军人矛盾纠纷的“最后一公里”。江苏淮安“老兵调解”工作经验被司法部、  相似文献   

18.
调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经过漫长时间的累积,我国公民运用调解来解决纠纷的意识逐渐增强,调解制度也渐渐成为了我国公民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是典型的依靠调解解决纠纷的一种审案方式,该方式重点强调审判与调解需要相互结合,而在民事纠纷过程中则将调解作为主要解决方式.1963年第一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指出“调查研究、调解为主,就地解决”作为民事审判工作的根本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1982年试行的我国第一部《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着重调解”的原则.1991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为“自愿、合法调解”原则.2002年、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接连颁布两条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关于审理民事案件中调解制度的使用原则和具体办法,为后来调解制度正式确立奠定基础.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一次在立法上确立了先行调解制度.目前,先行调解制度尽管有了立法上的支持,但新修订的民诉法第122条对先行调解制度规定的较为原则,本文对“先行调解,”的内涵、适用条件和适用规则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法制焦点     
《法庭内外》2009,(9):F0002-F0002
最高法院:推行“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 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强调,要正确认识把握“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的内涵,有效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工作新发展。要积极推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努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政 《比较法研究》2011,(5):109-120
<正>一、引言调解起源于中国,它不但是中国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更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众所周知,儒家文化中核心的一个内容就是"和为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无讼"是儒家的理想境界。因此,调解成为解决各类纠纷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调解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不断被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