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中国的政策评估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政策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作为一个完整政策过程的一部分 ,政策评估对检验政策质量 ,决策政策前途 ,提高政策水平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政策研究 ,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起到了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大政策评估工作的力度成为时代的需要。中国目前的政策评估工作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评估体系上以非营利评估 (官方 )为主导 ,以营利评估 (民间 )为主体 ,评估标准上以价值判断为主 ,评估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 ,评估对象上以政策产出为主 ,忽视对政策影响的评估 ,评估与政策相对分离。要加强中国的政策评估工作必须做到 :建立健全政策评估体系 ;确保评估的独立性 ;认真对待评估结论 ,注意对评估结果的消化与吸收 ,使政策评估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关于"政策试验"研究的议题主要集中在"政策试验"的类型、过程和功能等三个方面。从政策过程的视角来看,"政策试验"研究不仅能有效刻画中国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而且还能补充扩展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谱系。"政策试验"问题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立场客观化、内容精细化、方法多元化这三个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切实增强中国社会智库国际议程设置能力,对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与国际海洋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对全球海洋治理认知的变化,中国社会智库可以通过国际议程设置过程的议题构建、议题传播、议题制度化三个阶段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国际议程设置。面对内部知识供给不足、外部利益分化加剧与国际制度不完善等复杂形势,中国社会智库应提高议题选择质量、构建跨国智库网络,并且提升制度性话语权,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廉政政策评估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和加强廉政建设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廉政政策评估包括质量评估和绩效评估,前者旨在分析廉政政策的价值水平、法律依据和文本质量,后者旨在分析廉政政策的决策和实施成效.当前,廉政政策评估工作面临着评估指标的难确定性、评估工作的敏感性、评估信息的稀缺性以及评估价值取向的潜在性等现实挑战.为此,我们应加强战略导向机制、组织保障机制、评估信息机制、公民参与机制和结果运用机制等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24日出台教育“双减”政策,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起点与新信号。通过梳理我国教育“双减”政策议程中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揭示出源流汇合及教育“双减”政策之窗开启的内在机理,解释我国教育“双减”政策出台的政策过程,同时对教育“双减”政策制定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发现“重视反馈信息、渐进决策、开放民意表达渠道、把握政策出台时机”推动了议题进入政策议程,最终促成了教育“双减”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6.
政策评估主体界定与确立是政策评估能够顺利施行的前提之一。由于多方面原因,如今普遍存在着政策评估主体中公民参与与回应不足问题。重视政策评估中公民参与并确立他们的评估主体地位应进入各级政府重点工作日程,促进民意表达渠道畅通与政务公开等制度平台建立,重视党员在促进公民参与政策评估中的作用,将政策评估纳入总行政绩效评估体系框架中,大力推进电子民主应成为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政治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主要包括局势判断、政策制定、功效评估等几个主要环节。局势判断是指对有关政治形势和环境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 ;政策制定一般表现为确定目标、设计备选方案、评估方案、选择方案、决策实施、决策执行情况反馈等程序 ;政治领导功效评估是对政治领导的绩效进行衡量。在以上三个主要环节的具体运作过程中 ,都伴随着一个政治动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中,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问题被视为"既定的事实",因此缺少对政策问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深入剖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议程作为政策问题形成的关节点,逐渐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对象,政策研究开始向前决策阶段倾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主体、价值、途径、模式的探讨上,而对政策议程与政策问题构建的关系、政策议程设定机制、公众参与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公共政策研究范式中,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问题被视为"既定的事实",因此缺少对政策问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深入剖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议程作为政策问题形成的关节点,逐渐成为政策研究的主要对象,政策研究开始向前决策阶段倾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共政策议程设置主体、价值、途径、模式的探讨上,而对政策议程与政策问题构建的关系、政策议程设定机制、公众参与政策议程设置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出台对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政策只有在实践后才能知道是否合适,是否起到其应发挥的作用。政策实施后,如果不对其进行必要的评估,也就无从知道政策是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由此看来,公共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政策评估仍然存在着目标不明、评估主体缺陷、缺乏第三方组织和公众参与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思想意识、法制化建设、多元化评估主体构建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评估是指特定的评估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果、效能及价值所进行的检测、评价和判断。对政策实施的方案,执行,结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政策的实施,消除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梗阻因素,具有深层次的意义。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对这一从无到有的政策的科学评估将对执行过程中明确政策执行主体,完善执行方案方法,以及对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梗阻因素及解决方法的构思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决策过程,具体包括“问题提出-目标确立-方案拟定-方案优选-政策合法化”等几个环节。公民参与、专家论证、网络舆情、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集团的博弈等,都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洛伊提出的政策类型理论以"政策特征决定政治过程"的假设为基础,从公共权力运用的两个维度构建出四分的政策分类框架。这一政策类型理论一经提出即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同时也激发了诸多学者的质疑和批判,以及针对质疑和批判进行的辩护和发展。一些开拓性研究表明,该理论对于透视和分析中国背景下的公共政策过程同样具有深邃的理论洞察力。循着"政策类型视角下政策过程"的思路,可以发展出关于中国公共政策规划与决策、执行与评估等不同阶段的经验性假设,以逐渐积累关于中国政策过程的知识和认知,并发展出本土化的政策过程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政府政策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说来,政策评估的责任化体制基础、制度化评估要求、技术性评估规范等,共同构成了现代政策评估的基本范式。因此,针对目前我国政策评估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从理论体系、法律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方法体系等方面构建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5.
侨务政策评估是检验侨务政策影响和成效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常用的评估方式有试点式评估、检查式评估、调研式评估、总结式评估、信访式评估、报导式评估等。我国侨务政策评估主要以非正式、内部和定性评估为主,评估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不足。为此,要树立正确的评估理念、提高侨务政策评估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共部门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绩效管理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在公共部门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以绩效管理试点较成熟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以试点部门广东地税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通过实地调研,按照政策评价理论和方法,从当前税务部门绩效管理政策开展的现状出发,通过构建政策评估模型,对这一试点政策的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文章分析认为,当前的试点政策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政策同形化"现象严重;二是政策目标缺乏逐级量化机制、政策工具中空,造成政策实施的"形式主义"严重;三是政策实施过程的合作机制不足,政策实施的"碎片化"现象严重。而要根治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同形化"、"形式主义"、"碎片化"等现象的关键在于明晰职能、理清责任、设置明确的考核目标、设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进行分类考核等。  相似文献   

17.
辽宁科技创新政策评估对于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政策失误以及提高政策效率具有重大作用。国外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进行科技创新政策评估,主要包括一般性评估和分类性评估,评估的方法和实践是随着科技创新政策和创新理论的演变而发展的。国内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科技创新政策评估,也包括一般性评估和分类性评估,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辽宁对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研究成果较少,而且主要停留在定性评估和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方面。  相似文献   

18.
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包括通过集聚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性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试验区域的内生性改革以及通过制度移植推动体制机制的经验性扩散。政策评估是政策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定政策目标是否实现、决定政策去向至为关键,用政策学的方法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过往改革措施进行评估也至关重要。未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该要更准确的把握政策评估的目标要素、更主动的培育专业多元的政策评估主体,更努力的完善政策评估的实施过程,有效的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科技扶贫政策体系的优化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关乎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1985年以来我国科技扶贫政策演化轨迹和结构特征进行梳理是深入研究科技扶贫的基础。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985年至今中央层面颁布的科技扶贫政策文本展开量化研究发现,我国科技扶贫政策演化呈现低位徘徊—平稳增长—阶段回落—稳定发展的四阶段特征;政策制定主体表现为松散的"简单多元决策"特征;政策制定主体协作表现为简单二元网络决策模式;在政策工具选择使用上,表现为能力建设工具使用过溢、激励性工具和系统变革工具使用不足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政策决策后论争是公共政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但又容易被忽略和混淆的环节。决策后政策论争主要发生在政策决策结果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阶段上。它是因政策制定阶段上由政府部门中的个体、团队和组织所构成的政策活动内部结构本身与由公众、利益团体、政策咨询者所构成的政策活动外部结构本身及其两者之间所存在的信息沟通障碍而发生的。政策决策中政策信息利用的不完整、沟通进行的不充分、利益表达的不全面为决策后政策论争提供了必然而又合理的依据。决策后政策论争是增进整体政策过程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和保证。它履行着弥补政策决策失误,促进政策博弈持续化,保证政策活动理性化,推动政策观念制度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