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基于新经济人假设的政府经济人理性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立村 《求索》2008,(3):31-33
本文基于新“经济人”假设,赋予了政府“经济人”新的内涵,分析了政府“经济人”理性的种种背离表象,提出了平抑政府“经济人”非理性的种种措施,力求使政府“经济人”理性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2.
刘励 《人大论坛》2014,(7):52-53
又一次白酒行业的寒冬,又一次业内的周期性调整,“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故事正在中国酒都贵州仁怀静静上演。有国家政策调整原因,也有经济大环境下行原因,市场的理性回归,消费的理性回归,以及整个行业的理性回归。我们需要理性思考,振奋精神,找对路径,白酒行业的下一个春天才会尽快到来。  相似文献   

3.
肖福平 《求索》2008,(3):88-90
思辨理性的进程以理性存在为前提,通过理性存在的本质展示人之“此在”的自由必然;任何关于“此在”的理解和追问就是对“人与世界如此存在”问题的关怀;作为人的主体行为的模式,康德认为时空都是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凭借关于时空的纯粹思辨,理性同样能够在知性对象以外构建起绝对的原因世界;理性思辨的目标不是现象、条件者和有限,而是绝对的源泉、无条件者和自由之在。本文沿着上述逻辑阐述了康德理性思辨的进程,并以此探讨康德哲学里的“回归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现代领导》2011,(2):F0003-F0003
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根据以学定教的现代理念,构建了“适应教育”模式,通过“教”对“学”的主动适应,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学生获得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学校的生活德育回归并尊重学生的道德生活经验,扩大学生生活的社会范围并提升道德行为的理性层次,其中“走进社区、  相似文献   

5.
李贽与福柯都对压抑人自身向度的“物”进行了批判,他们针对的对象其实就是理性与“普世真理”的敲诈和监禁。理性与真理在历史上的运作就是要将人的自然向度都压抑得悄无声患,并将其囚禁在自己的理性或真理的牢笼中。由此,在福柯与李贽二人的哲学思想中明显地存在着一条返归之途,他们都想返回那种未被污染、压抑、排斥的人性的本来向度,回归那个没有被监禁的寓所。  相似文献   

6.
探讨本体的明证性关系到对哲学自身本性的理解。在哲学史上,无论是作为“世界统一性”的本体论形态还是作为“知识统一性”的本体论形态,其明证性根源都是人的生存体验。破除对理性的偏执,回归于明证性的本体,对人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这突出表现为把理性归约在人的生存活动下,确立起它与伦理生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魏冷 《现代领导》2006,(4):17-17
200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中央政府厉行“房产新政”.大力整饬房地产市场。广大百姓期待房地产市场从“泡沫”走向“纯净”,房价从“虚高”回归“理性”。然而,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个别地方矗府官员却逆势而行,以“防止崩溃,保持稳定’’为由。力挺高位房价。一场多方参与的博弈由此展开,房地产市场暗流汹涌,扑朔迷离。前景难料。购房者的“春天”远未到来。  相似文献   

8.
2007年底以来,在市场承受力以及土地获取成本的双重压力下,曾经创造过无数“地王”神话的各大城市土地拍卖市场开始显得异常冷清。地价如楼价的孪生姐妹一样.开始选择观望和回归。这是否预示着土地价值的理性回归.土地市场即将进入所谓的“拐点”?国内地价的走势又将如何演绎?随着地价的回落,房价是否也将大面积应声而落呢?  相似文献   

9.
理性的二因素与科学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清胜 《求索》2007,(2):125-127
人的理性包含有逻各斯和努斯两个内在因素,有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种基本形式。受此规定,科学理性也是由其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两个基本方面构成的,而实践理性又包括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矛盾的方面。科学理性这一特殊的结构,使科学不仅在其理论旨趣上具有“学”与“用”、“知”与“行”的二重性,而且在其实践功能上具有“利”与“义”、“福”与“德”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唐河县委统战部近年来利用唐河籍在外老乡成功人士多、姓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资、引智、引信息、引项目,并把老乡直接或间接引回来的成果统称“回归经济”。通过做好“聚、召、引、安”四字文章,打响“回归经济”品牌,  相似文献   

11.
邹智贤 《求索》2007,(12):127-129
伦理取向、致恩趋向是事关道德建设“全局”和“根本”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伦理取向维度强化教化伦理,在致恩趋向维度凸显工具理性,忽略乃至遮蔽了生活伦理和价值理性,这就割裂了道德结构的内在统一,致使道德践履出现严重偏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呼唤与之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在社会转型的当代语境中,道德建设的发展走向应当是教化伦理向生活伦理贴近、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肖卫  朱有志 《求索》2007,(12):22-24
本文在评述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对“公地悲剧”的解释和治理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建立一个改进的KMRW声誉博弈模型。文章在改进的KMRW声誉博弈模型框架下,证明了个人理性如何在有限重复博弈阶段达成与集体理性一致——从冲突走向合作。并提出通过社会资本的培育以修正参与人理性来解决“公地悲剧”的内生博弈规则,为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农村公共资源利用问题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3.
观点     
严控重奖彰显公共财政理性回归前不久,郑州市政府发出通知,针对目前政府表彰中主办单位相互攀比、滥施物质奖励的情况,要求各部门严格控制表彰活动中的物质奖励。今后,类似奖励少林寺方丈百万元汽车的钱物表彰活动将被严格控制。《法制日报》就此登载文章指出,此举表明当地政府严格控制重奖的决心,彰显公共财政的理性回归,值得肯定。文章指出,政府重奖企业明显有违公共财政的本质和宗旨。企业是具有营利性质的单位,虽然带动了当地GDP的增长和税收的提高,但是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也是赚得“盆钵满”。而且企业盆钵里的真金白银,就是来自消…  相似文献   

14.
林啸 《人民论坛》2014,(6):212-214
现代政治哲学不同于古典政治哲学,关键在于“现实生活”概念的引入和对“人的本性”的设定不同。对此,李泽厚提出了“实用理性”,主张通过实用理性自下而上地解决问题,然而,在现代政治哲学中,不但实用和理性之间有冲突,“实用理性”同人的本性以及现实生活之间也有不能接洽的地方,“实用理性”依然面临巨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李斌 《青年探索》2009,(4):26-30
我国青年爱国角色在2008年得到重塑和扩充,青年爱国形象和爱国行动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新爱国青年”整体上展现出理性爱国、价值多元化、公民意识成熟、自我认同感回归等特征,认知“新爱国青年”对于探究青年爱国角色的重塑和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公社”将“统”的功能极端化,使其消亡成为必然;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至今面临难以克服的“分有余而统不足”现实困境。实现统分结合的理性与回归性演变,构建以利益缔结———责权匹配为逻辑前提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出生产家庭化、经营组织化、服务社会化,统分结合的农业发展体制与机制,是突破三农问题困局,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孙琳  周雨 《观察与思考》2023,(10):22-33
要追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的生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就不能忽视马克思对不断自我放逐的现代性理性的批判与救赎。这个生成和批判的过程主要经历自我排斥、不回返运动、回归类本质的实践理性、置身性活动、可被精确计算的“交换”理性等几个阶段。可以说,黑格尔辩证理性的意义,仅仅在于它体现了历史性。唯物史观认为,只有通过历史性,才能体现历史与思想出场的辩证性和在场的资本现代性的暂时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出场史也就是一部黑格尔辩证理性批判史,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王晶雄的文章,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培育什么样的社会心态作了阐述,“理性平和”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对于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德理性教育本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囿于传统德育思维的惯性。道德理性教育的本质,从人学哲学的视野看,表现为发展人的目的性,发展不仅包括生理、心理方面的生长和变化,而且还包括具有文化价值取向的、持续不断的、使个体生命富有意义的变化。据此,我们可以说,发展人本身应该成为德育最根本的追求。现行的道德理性教育依旧是“坐而论道”式的“理性教育”模式,无法伸张其育人之目的,导致道德理性教育的实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实效性极差。因此,道德理性教育欲提高育人之实效,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双向互动”、“和谐”生活,进行“体道”,从而为道德理性教育的实践探索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屌丝逆袭”剧以其“颠覆”的娱乐性表达、爱情事业大“逆袭”的情节及树立行为榜样的功能深受大学生群体热捧。究其原因有四:对迷信“理性”的有力回击;对现实不满的宣泄;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以不可预知的表达方式满足大学生群体“冒险”的心理诉求。为了使“屑丝逆袭”在大学生群体中从“天上”回归“人间”,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契合,包括坚强意志的塑造、积极情绪的调动、自身技能的完善及公平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