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宰相是最有名的。 像秦孝公遇到商鞅、汉景帝遇到晁错一样.宋神宗在想富国强兵、洗刷国耻的时候.遇到了一心变法改变大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王安石,而且很快把他扶上了宰相的大位。  相似文献   

2.
然而作为新宰相的王安石似乎在苏轼参加制科考试“进策”时.就认为与其“学术素异”的苏轼一旦大用就会防碍变法。所以从苏轼还京伊始就没有丝毫争取他重用他的意思。相反地将这位有着制科三等并当过一任地方官光荣履历的苏轼。安置于直使馆判官告院闲职,并在后来屡次打消神宗起用苏轼的动议。从现有的史料来看.王、苏后来交恶、敌意首先发自王安石一方。可以说.王安石基于苏轼的资格声望和学术见解.为了自己的变法顺利进行而有意抑制苏轼在政治上的发展,按宋人钱世昭的说法,是忌“子赡为宰相耳”。倒是司马光在努力地为苏轼争回这份公道.在神宗面前多次推荐苏轼未果。相形之下.其秉性的公正显得更值得信赖。从另一个角度看司马光举荐苏轼未必出于拉拢之目的.王安石为自己制造政敌确是事实。  相似文献   

3.
结识俞明     
俞明,我是先识其文,后识其 人的。 由于我们一位共同的朋友推荐,俞明开始给我所在刊物的副刊投稿。先寄过几篇杂文,用的是吴人这个笔名,后来又陆续寄来了一些散文。我很奇怪怎么先前没有注意到俞明这位作者。看到他寄来的第一篇杂文──《不白-白不》──我就喜欢上他的作品,没有咋咋呼呼的浮嚣,没有教师爷式的卖弄,也没有官老爷式的蛮横,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却又绵里藏针,柔中有刚。后来看到他写人物的散文,更是拍案叫绝。在我联系的作者中,来稿不嫌其多的,除几位人所熟知的名家,只有两位,一位是俞明,另一位是至今未曾一…  相似文献   

4.
晋葆纯  曹宪忠 《春秋》2013,(3):56-57
称帝83天的袁世凯真可谓是一位短命的皇帝,而袁世凯的女婿杨毓珣在山东任伪省长却持续了数年之久。日寇投降后.汉奸们惶惶如丧家之犬,一个个清点账目.静待国军接收。这位被济南人戏称为“杨驸马”的杨毓珣省长竟然派头十足。谁能想到,他敢下掉谈判代表的枪。  相似文献   

5.
宋朝徽宗皇帝喜欢书画。一天他在市面上看到有人专卖驴画,便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一时答不上来,便火速四处打听。被问者中大多说有个姓朱的画家是专门画驴的。那画家叫朱子明,原本是一位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当他接旨进宫为皇上画驴时,简直哭笑不得。原来,朱子明在当时很有名气可是同行们忌妒他,便四处给他造谣,贬低他,说他是个驴画家。哪知皇上将他人对朱子明的贬辱当真。朱子明进宫,放弃了山水画作,苦心为皇上画驴。他先后为皇上画了数百幅,深得赏识。朱子明因此成为天下第一画驴人。晚年朱子明感慨而言:忌妒是坏事可也是好事。感…  相似文献   

6.
佚名 《今日广西》2010,(14):40-41
第一次入棺:1908年 同治五年,咸丰帝的定陵完工。按清制,他的两位皇后慈安、慈禧的陵墓只可在定陵附近选址,并只能建一座皇后陵。当时便定下给两位皇太后建一座陵,棺椁并排奉安。慈禧看了奏折很生气:“哪个陵里葬两个太后?这不是明着欺负我们姐妹?”  相似文献   

7.
【岭南: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38岁。这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平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情:发动变法。他也只做错了一件事情:停止变法。有人指责他没有推进民主体制,我以为这跟指责乔丹(国际篮球明星)为什么不踢足球一样不靠谱。他在他的年代,只能作出符合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曲文上次接受记者采访是2005年7月。当时他刚工作1个月,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一个大款或官员家庭。 在他看来,正是家庭背景不同.才导致他和一位同学在找工作上的冷暖不均。现在,他已经换了两份工作,也习惯把那份“不平”看作“正常的社会现象”,自称“早就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9.
就在这波诡云谲的时刻,绍兴八年三月,被罢相6年的秦桧再次登上相位,为右宰相兼枢密使,从此在宰相的位置上一呆就是18年。据说,宰相任命下达时,朝野上下一派喜气洋洋,群臣争相道贺,并且普遍认为,从此国家有希望了。只有一个人没有参加进道贺的人群,就是吏部侍郎晏敦复。此人是婉约派大词人晏殊的曾孙。他听到这项任命后,油然想起一句曾祖父脍炙人口的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位同僚问他:“秦相公复相,是天下之福。唯独您老先生闷闷不乐,为什么?”他长叹一声:“奸人相矣,恢复无望啦。”同僚们很不理解,认为他言过其实。没有人能够知道,此后18年岁月里的情形比仅仅恢复无望可要糟得太多了。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一位同志给我打电话,说我有个老同学骨折住院了,叫我一起去看看。那位老同学快50岁了,是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看到我们,这位老同学懊丧得很.说自己下雨天滑了一跤,到医院检查、拍片,结果发现腰椎骨折了。医生还说他有骨质疏松症.要他卧床休息2个月。他十分不解,怎么这么轻轻地摔一跤就会骨折了?我对他说:“这主要就是因为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沈扬 《文明大观》2001,(7):40-40
猫儿贪腥。让贪腥的猫儿去逮偷鱼吃的耗子,是有可能出现猫同耗子争着吃鱼的局面的。宋代那个徽宗皇帝,就是一只贪腥的猫。这位风流皇帝对后宫佳丽起了腻味,竞艳羡起坊间的风尘女子来,为了去嫖名妓李师师,他特地让人挖了一条从后宫通向窑子的地道,兴致一来,就钻入地道去与师师欢会,其贪腥门道独辟蹊径别开生面。胡长青也是一只贪腥的猫。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5,(12)
<正>宋璟是唐朝的一名宰相,因为鼎力协助唐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而彪炳青史。在担任宰相之前,宋璟是广州都督,由于他为官公正,政绩辉煌,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升任宰相后,广州官民为他竖立了一块"遗爱碑"以示纪念。这在当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宋璟却保持着一份清醒的头脑,他对唐玄宗说:"我在广州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绩,现在我职位显达,他们便来谄谀,请从我开始革  相似文献   

13.
朱镕基退休后,多数时间住在北京和上海.有充分的时间读书。他仍然享受国家领导人的待遇.在位时因严谨治国.得罪了不少权要.所以退位后。中央要求加强保安.他还是不能像平常人一样自由行动。退休后,朱镕基人住上海瑞金医院看眼病,检查身体时发现脖子上有一个小疖,当时怕是恶性肿瘤,夫人劳安甚感不安,其他知情者也很紧张。后来排除了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劳安激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4.
关玉国 《现代领导》2001,(11):15-15
宋真宗时的王钦若是有名的奸相,他为人狡诈,靠谄媚奉迎,取得真宗的宠信.压制了许多正直的人士,使皇帝听不到忠耿的意见,就连身为宰相的寇准也经常由于他从中作梗,无法实行自己抗金救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他能力很强,也很上进,工作也十分努力,但一直干了几年,他还是没有提升的机会。后来,这位大学生又换了几家公司,但他不是挑错了雇主,就是跟错了人。一直到退休,也没能混出个名堂来。  相似文献   

16.
一位孤儿战士告诉笔者.前不久他们单位新来一位指导员.刚到任就找连队战士逐个谈心.了解情况.热情之心,让战士们很感动。可是指导员在与他谈心之后没两天.见这位战士时.又问他家中几口人,父母身体可好?弄得这位战士很尴尬.其他战士在与指导员谈心之后.也有类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1,(15)
正网络上有很多像妙玉这样的聪明人。你能看到他们炫技,却看不到他们真实的自己。但在他们刺猬的外表下,也许藏着不一样的内心。整部《红楼梦》里,妙玉是很不讨喜的一个人物。作家林语堂最讨厌的人物是妙玉,他认为金陵十二钗里,就数她最为做作。李纨毫不掩饰她对妙玉的厌恶,说"可厌妙玉为人"。  相似文献   

18.
陈清华 《新东方》2000,(8):37-37
历史上的武则天是位很有心计的女人。她14岁入宫,32岁时成为皇后,苦心经营18年,心腹遍后宫,所得赏赐都厚赏侍从,极得宫人侍从的拥戴.,她是个很开明的皇帝,能听劝谏,从善如流。  相似文献   

19.
杜七 《现代领导》2009,(11):41-41
朱元璋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想象力的皇帝了.从来没有人围绕着他而编造过什么香软情浓的绯闻轶事。但同时,朱元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大胆的皇帝了,没有谁曾像他那样,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改造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20.
叶廷芳 《同舟共进》2008,(10):14-14
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当政协委员,但1998年初,报纸上公布的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中居然有我。当时有位很有名望的老朋友打电话嘱咐我":廷芳啊,共产党对你不薄呀,你以后在政协发言要记住这点呀!"我很感谢这位朋友的至诚,但我不完全认同他的嘱咐: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