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东南亚》1991,(4)
1991年10月22日,泰国西北大学业务副校长汶通·普乍楞、科学系主任端登·普乍楞、历史系主任他威萨·素帕萨和社会人类学系讲师奔乍·翁团一行前来我所访问。我所副所长贺圣达、胡华生及泰国研究室研究人员与客人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1992,(2)
3月20日,泰国艺术大学理事会主席春蓬·蓬普拉巴(Chumpol Phornprapha)、艺术大学行政副校长威瓦·昌德拉吞猜(Vivat Chantratovnchai)、计划与发展副校长蒂伯·金纳瓦(Tibul Jinawath)等五位泰国客人来我所访问,并与我所泰国研究室研究人员进行座谈。我所《东南亚》杂志副主编朱振明向客人介绍了我所的基本情况以及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1997,(2)
1997年5月18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勃莱特·握迈克教授(ProfBrantlv Womack)访问我所。我所研究人员与勃莱特教授就云南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边境贸易问题交换了看法。美国学者访问我所~~  相似文献   

4.
10月16日,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顾问强·提拉逸博士一行在省社会科学院与我所研究人员座谈。我所原所长陈吕范研究员、所长贺圣达研究员、副所长王士录副研究员和其他研究人员参加了座谈。在座谈中,双方就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与我所开展合作研究进行了探讨。强博士在讲话中,感谢我所对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工作的支持,并希望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我所在泰国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1990,(1)
1989年12月8日上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克劳伦斯·T·阿森偕夫人访问我所,并与我所中泰合作研究项目《泰国的起源:是南诏还是素可泰?》课题组全体成员就中国建筑艺术对泰国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1986,(2)
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主任安斯利·T·恩布里(Ainslie T·Embree)教授为团长的美国南亚研究考察团一行十人,于1986年1月20日到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参观访问,该所所长陈吕范及南亚研究室全体研究人员与客人就南亚问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1989,(2)
关于泰族起源问题,百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激烈争论的问题,在泰国的影响尤为深远。云南历史上的南诏大理国是否为泰族建立,长期以来也是中泰两国学者探讨的重大学术课题。为此,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强·特拉逸教授于1986年提议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联合研究“泰国的起源:是南诏还是素可泰?”的课题。双方组成各有五人参加的联合研究课题组。1988年4月7日至17日,强·特拉逸教授率领的泰方课题组到云南大理州的巍山、剑川、大理等地考察了南诏的古城遗址、石窟及重要的文物古迹。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谈南亚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斯蒂芬·菲利普·科恩系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南亚安全和印度问题的专家,曾38次出访南亚各国,写过《南亚安全》、《印度陆军》、《巴基斯坦陆军》、《印度:新兴的大国》等专著和大量研究文章,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对美国的南亚政策有一定的影响。今年7月底,科恩教授应邀访问中国。在成都期间,笔者与科恩先生多次探讨过南亚有关问题,现将他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术简讯     
日本学者访问我所1993年12月28日至1994年1月3日,日本九州国际大学教授、九州华侨研究会事务局长市川信爱访问了昆明.在昆明期间,市川教授专程访问我所,并与我所研究人员就历史上云南与东南亚邻国的通商贸易情况,云南华侨问题等交换了看法.市川教授在我所朱振明副研究员等陪同下参观了云南省博物馆和市内名胜.回国前,市川教授对我所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蒙古学者访问我所1994年1月21日,蒙古科学院东方及国际问题研究所达斯特斯威尔先生来我所访问.陈吕范所长和云南师大王民同教授回答了客人提出的有关元朝与东南亚的关系以及云南蒙古族的现状等问题,并向客人赠送了《云南蒙古族简史》及其它资料.日本、泰国客人到我所访问  相似文献   

10.
访泰随笔     
去年岁末,广西社会科学院从事东南亚、民族学和社会学研究的部分学者应泰国西北大学的邀请,前往泰国清迈市参加“从广西到云南至兰那:壮、傣、泰民族的文化姻缘”国际民族研讨会,会议于1993年12月8日—11日召开。前去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云南社会科学院的5位学者以及来自泰国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共100多人。会上,与会学者就壮、傣、泰族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不少学者认为,从壮、傣、泰民族语言生活基本词汇的相同,民居民房建筑结构的相似以及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某些相类似的情况,可以看出壮、傣、泰民族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姻缘。泰国学者西萨加拉·温勒立坡敦和巴妮·翁贴著的《壮族是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1993,(2)
1993年3月25日下午,泰国法政大学代表团应云南国际友好联络会和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的邀请,来到所访问。代表团一行15人,团长是法政大学副校长、助理教授帕侬·炎巴允(Phanom Aiumprayoon),成员有公众媒介学院院长奥拉泰·西讪滴速(Oratai Srisantisuk)副教授、公众媒介学院副院长格蒙·差雅瓦他纳(KamolChayawatana)副教授、社会与人类学学院院长戛玛拉·相西通(KamalaSangsvitong)助理教授、副院长赛栽·控卡南(Saichai Kumkanarp)助理教授、差维  相似文献   

12.
应我所邀请,经省外办批准,以教育督察普拉提·普坎(Prateep Puekham)为团长的泰国碧武里师范学院代表团一行6人,于1994年5月下旬来云南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其他成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系主任巴莫·潘考(Bhamorn Parmkaeo)、地理系主任平西里·普坎女士(Piumsiri Puekham)、教育与社区发展中心秘书素斋·查斯里女士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1989,(4)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强·特拉逸博士应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的邀请,于今年8月访问了云南。强博士在云南期间,与我省研究东南亚问题的学者进行座谈,并介绍了泰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对柬埔寨问题的立场以及泰中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89,(4)
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泰国外交部所属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潘·万纳米提先生一行四人到我国访问。10月18日,潘·万纳米提先生和泰国外交部政策处处长兼泰国肯尼迪基金会秘书窝拉普·沙匿翁·纳阿瑜陀耶先生在昆明金龙饭店和我所研究人员座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原中国首任驻泰国大使柴泽民、外交学会亚非拉大处长李德明、云南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彭仁东等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15.
4月的昆明,春光明媚、繁花似锦。 在昆明新联宾馆,我又一次见到了强·特拉逸博士。强·特拉逸博士的名字对于我国从事亚洲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和学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泰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在强博士一行结束在云南大理地区的学术考察活动,即将返泰前夕,我拜访了强博士,请他就朱大亚洲研究所的研究情况作一些介绍,并就一些国际问题谈谈看法,说明来意后,强博士高兴地说:“前几次来昆明,时间安排很紧。这次有时间了,没问题,可以多谈谈。”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91,(3)
印度尼赫鲁纪念中心现代问题高级研究员、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客座教授苏吉特·曼辛(Surjit Mansingh)女士于1991年5月31日—6月3日访问我所。 访问期间,曼辛女士曾就印度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与我所南亚研究室同志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1990,(1)
1989年12月9日下午,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研究中国对外政策问题的专家罗伯特·S·罗斯前来我所作学术交流,并与我所印度支那研究室全体研究人员及有关同志就中国对印度支那的政策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 罗斯先生认为,当今的世界局势,和平发展是主流,许多国家都把重点放在了经济发展上。东南亚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发展经济。现在,中国已经全面恢复了与老挝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8.
1987年6月13日,马来西亚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扎克里亚·哈齐·艾哈迈德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保罗·陈到我所访问。这是我所首次接待的马来西亚客人。马来西亚两位学者与我所部份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马来西亚学者对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东南亚的华人及华人经济等问题谈了看法。我所研究人员也对上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1月22日上午,泰国萱素南他师范学院代表团一行10人到我所访问。该代表团主要成员有代表团团长、师范学院院长帕琅诗·帕匿差乍军博士、文化与艺术中心主任金达娜·素玛贵夫人、教育系主任助理婉蒂·通雅纳阿育陀耶女士等。我所副所长贺圣达研究员、副所长王士录副研究员、东南亚政治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振明副研究员等参加了会谈。宾  相似文献   

20.
1992年11月12日,古巴共产党经济考察团一行2人在哈瓦那大学经济学教授、古巴副总理办公室经济顾问、考察团团长米里亚姆·费尔南多斯带领下,来拉美所进行学术访问,并就拉美和古巴的当前形势举行了小型报告座谈会。拉美所有关研究室、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外交部的研究人员20余人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