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窗     
博州: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务创收1.1亿元2007年,博州把劳务创收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收的途径和领域,当年全州完成农牧民科技和劳务技能培训9万余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4万人,实现劳务创收1.1亿元,人均增收172元,占当年农民增收比重的30%.(博州党委组织部)  相似文献   

2.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 ,各地区行政公署 ,省直各委、办、厅、局 :农村劳务输出就业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是增强我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农村劳务输出工作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拓宽农民增收领域 ,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根据中发〔2 0 0 4〕1号文件精神 ,结合我省实际 ,提出如下意见。一、当前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形势(一 )现状和趋势。目前 ,全省农村劳动力2 0 81万人 ,占总人口的 48% ,占农业人口的6 0 % ,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 75 0万人 ,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3 6 …  相似文献   

3.
长汀是农业大县,全县人口近50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2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人,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7000多人,高峰期全县的下岗失业人员达8000多人。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长汀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一户一就业"工作,向外组织劳务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目前,全县向外输出和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户均1.5人,按人均  相似文献   

4.
《江西政报》2007,(22):1-1
近几年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跨省劳务输出562.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40亿元,今年预计到沿海务工的人员将超过年初预定的560万人目标,达到600万人,劳务收入也将会大幅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农村发展慢为核心的"三农"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三农"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城乡差距过大,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就业困难,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公共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三农"问题的成因是历史上造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政策偏差导致的农村资金流失多、农民税费负担重,制度原因造成的生产效率低等等.解决"三农"问题应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入手,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统,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促进农民增收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乡经济的互动,牟定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行业转移,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仅2004年全县就组织向外输出富余劳动力6688人,全年共实现劳务收入5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务工收入达290元。劳务输出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使千家万户走上了致富之路。据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8月底,牟定县在外务工人员已达24488人(其中:长年在外的13150人、季节性外出的10978人),分别占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及全县农业总人口的6…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指出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是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差别 ,增强综合国力 ,提高农民素质最直接、最有效和关键性、根本性的措施之一。本文对厦门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并就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进行研究。一、厦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现状分析厦门农业生产区域不大 ,属人多地少地区 ,2 0 0 2年乡村人口总数 73.46万人 ,占全市人口总数的 5 4 .67% ;年末实有耕地 38.65万亩 ,比 1 980年减少 1 8…  相似文献   

8.
黎锦英 《传承》2008,(18):128-12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要推动新农村各项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要推动新农村各项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0.
陈仕平 《当代广西》2004,(24):25-26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困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据调查统计,浦北县共有农村劳动力38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超过20万人。如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近年来,浦北县委、县政府在苦苦探索农村人才创业工作的新路子中,终于--  相似文献   

11.
《当代广西》2004,(3):13-13
农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既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又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成为百色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百色市贯彻“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据统计,全市人均外出劳务收入,2000年为118  相似文献   

12.
《新重庆》2007,(2)
巫山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总人口59.8万,其中农村人口52.4万,城乡法定年龄内劳动力294817人,需转移输出就业富余劳动力167720人。目前已转移输出劳动力119920人,待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47800人。按照市委把劳务经济打造为巫山"第一经济"的要求,县委县政府果断抉择,亮出决策、体制、机制创新高招,着力建设劳务第一部  相似文献   

13.
宿瑞金 《前沿》2003,(12):93-95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可以从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抓好减负工作等方面入手 ,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毕节地区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毕节试验区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近年来,非农产业为农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加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劳务经济占有很大份额。本文将对农民收入现状、农民增收渠道进行分析,并就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农村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建言献策。一、农民收入现状多年来,为使农民增收,各级政府不图余力,作了不懈努力,提出并实施了诸如调整农业产…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增加农民收入。收入问题的本质是就业问题,尤其是让富余劳动力到非农领域就业。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农民就业技能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增强乡镇企业吸纳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首要任务;拆除城镇户籍壁垒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达到转移就业增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08,(2):26-26
近年来,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突破性发展态势。据统计,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累计达1020万人。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为农民增收致富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催生了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为全面了解我省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省妇联与省统计局联合对我省万名农村留守妇女的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7.
孟兆娟 《前沿》2004,(2):101-103
近几年来 ,农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 ,导致下降的原因有 :一是经济周期低迷 ,农民就业不充分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减少 ;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增收作用在短期内难以发挥出来 ;四是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有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效益 ;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扩大农地经营规模 ,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一推双带”活动。即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吉林省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实现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劳务输出己经成为当前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又一重要增长点我们通常讲的劳务输出,主要是指农民离土又离乡,外出从事劳务性工作,获取劳务收入的一种活动。近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我省农村劳务输出呈现迅猛发展势头,成为今年农村形势的一大特点,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起了明显的作用。从全省来看,它已经成为继农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发展之后,我省农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双阳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新城区,全区有农村劳动力14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0%,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左右。农民增收致富是全区实现富民强区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双阳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和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从2002年开始,双阳区就把劳务经济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做为一项新兴的经济产业来抓,五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