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克辉  黄丹 《台声》2004,(4):30-31
阿文的母亲是一个端庄贤惠的台湾女子,终日在家中相夫教子。父亲毕业于台北医专,在日本人八重的小医院当医生。阿公(祖公)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阿文家祖籍河南祖先乾隆三十八年渡海来到台湾。 这天晚上,阿文的母亲难产而接生婆无能为力,只好将孕妇送到八重医院。但八重医生却酒醉倒地,不能为孩子接生。在妻子和秀子的鼓励下,他终于拿起了手术刀,为自己的妻子接生大人、孩子都保住了。一脉单传的林家又有了一个传宗接代的男孩,这就是阿文。这一天是1928年4 月9 日。日本人占据台湾已经三十三年了。 阿文慢慢长大,是一个顽皮的 …  相似文献   

2.
拾荒者     
阿文说,那天她一看到那人就认出来这是她小学时一年级的同学阿鹏。 听说阿鹏的傻是因为他的妈妈生他难产引起的智障。一年级学汉语拼音,别的同学都学会了,就阿鹏总学不会,十以内的加减法也老算不清楚。急得班主任温老师直跺脚……阿文上三年级了,阿鹏还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再后来就退学回家了。  相似文献   

3.
三、妇女界统一战线抗战救国的一块重要阵地扩大改组成为妇女界统一战线组织的妇指会,很快在抗战工作中显示了自己的效能,成为妇女界抗战救国的一块重要阵地。儿童保育组与战时儿童保育会协作,从战地抢救回2万多名难童,将他们转移到后方各地,收养在48 所保育院中。慰劳组与慰劳总会协作,大力开展了慰劳将士、护理伤兵、扶助抗属、征募献金等项活动。妇  相似文献   

4.
1940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蒋介石的表现大失所望,对毛泽东则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5.
唐鹤龄 《黄埔》2007,(6):32-33
“……飞机不断地丢炸弹,大炮还在隆隆地响,我们拼着最后一滴血,守住我们的故乡……”这首《慰劳伤兵歌》是亲历过血雨腥风的我终生难忘的一首歌。  相似文献   

6.
周天柱 《台声》2024,(3):76-77
<正>那一年,受台湾文友阿文的诚邀,去台北过年。终于能见识到舌尖上的台湾除夕年夜菜了,令“馋猫”眉飞色舞。抵台的第二天即农历除夕。那天吃完午饭,阿文家里的女眷们纷纷身系围腰,忙碌起来。身为全家的总指挥,经常来往于两岸的阿文自喻为台湾版“家庭春晚总导演”。“总导演”一开腔,就语出惊人:年夜饭就是团圆饭。一年到头全球各地的台湾郎在外打拼,可除夕之夜必须赶回台湾,图的就是能吃一顿亲人烹煮、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这一顿饭无论如何必须在家里吃!  相似文献   

7.
李新华 《台声》2004,(4):32-34
小男孩阿文出生在日据时代的台湾,祖籍大陆福建,祖父是一位古道热肠、医术精湛、具有鲜明民族气节的老中医;父亲是毕业于医学院的外科医生,后因反对日本占领者诱导台湾人吸食鸦片而惨遭迫害,英年早逝;母亲美丽善良、勤劳坚强,用柔弱的肩膀支撑家庭、抚育幼子。因此,阿文的成长既留下了日据时代的烙印,更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滋养和熏陶。影片主要以阿文在台湾时期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对祖父、父亲、母亲、阿美、阿忠、秀子、武夫等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命运的艺术表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细腻的台湾乡土生活长卷,演绎了动荡年代台湾人民荡气…  相似文献   

8.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7,56(1):F0002-F0002,3
中国唯一的多语种对外报道月刊《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杂志,由宋庆龄(孙中山夫人)于1952年创办。《今日中国》坚持用事实说话,以生活化的报道方法,全面介绍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提供经济、生活、文化资讯与服务。《今日中国》出版英文版、法文版、西文版、阿文版、中文版(1980年创刊),全球发行;同时出版英文、法文、西文、阿文、德文、中文网络版和藏文版《布达拉》。2004年10月,《今日中国》阿文版和西文版分别在埃及和墨西哥建立了中东分社和拉美分社,在当地出版,发行辐射阿拉伯及拉美地区。55年来,《今日中国》站在中国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一看来者不善,周天子忙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借机向王孙满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充分暴露了他称霸天下的野心。  相似文献   

10.
史海一勺     
《乡音》2010,(2)
张自忠将军青菜豆腐招待视察慰劳团1940年初,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之时,国民参政会的华北视察慰劳团赴前线慰劳抗战将士。当时,国民党  相似文献   

11.
小牛 《今日广西》2007,(18):70-70
从前,有个人娶了四个妻子。第四个妻子深得丈夫的宠爱,丈夫对她是言听计从。第三个妻子是他经过一番努力得到的,丈夫常在她身边花言巧语,但不如第四个妻子那样宠爱。第二个妻子常常与丈夫见面,宛如一对推心置腹的朋友,共同分担彼此的忧愁,享受彼此的快乐。第一个妻子是他的结发妻子,但在家里的地位非常低,像奴婢一样被人使唤,却得不到丈夫半点的爱抚和只言片语的安慰。  相似文献   

12.
亲子鉴定:鉴出人间百态阿文中国人特别讲究骨肉相连、血脉相亲,他们把血缘延续当作是维系中国家庭的纽带,是中国家庭稳固的基础。每一个人都受之于父母的精血而生,得之于父母的养育而长。但这种亲情关系却只是悄无声息地融合在父母子女的血液中,看不见,摸不着。当有...  相似文献   

13.
《人民公安》2006,(3):63-63
法博士: 我妻是个美女,结婚前追求者甚多,她却下嫁给相貌平平的我,让我倍感幸福。然而,幸福的感觉未能持续多久,因为我发现了妻子的秘密。妻子原采是花费几十万元塑造的“人造美女”,整容前,她不仅谈不上漂亮,甚至于有些丑陋。更令我难堪的是,妻子整容的事不知怎么被宣扬了出去,时常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让我抬不起头来。幸福的感觉一去不返,面对美若天仙的妻子,我再也提不起任何激情,但妻子却不肯离婚。请问,妻子隐瞒整容情况与我结婚,我能据此要求离婚吗?  相似文献   

14.
倪木荣 《政协天地》2011,(10):55-57
1940年3月,陈嘉庚(南侨总会主席),率南洋华侨慰问视察团到祖国慰问。陈嘉庚从重庆开始,赴延安等多处慰劳抗日军民,周历国内15个省,行程达3万8千里,凡当时国内所有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汽车、轿车、帆船、滑杆轿等都全部乘用过。福建作为家乡,为最后考察的一个省。  相似文献   

15.
惟一的解释     
傍晚时分.沙波瓦洛夫与妻子到夏令营探望女儿后准备回家。长途汽车一个小时以后才能到来,于是他们到河边散步。 一片乌云逼近,天色越来越暗。河岸上的人们开始离开,沉醉在绵绵柔情中的他们却没有察觉。雨下起来了,雷声隆隆.被雷声惊吓的妻子躲进丈夫怀中。雷雨中,丈夫一边紧紧搂住妻子,一边低下头亲吻安抚着妻子。  相似文献   

16.
刘富道 《政策》2002,(5):63-64
在武汉东湖寓言园里,有尊巨型石雕题为《曾子不说谎》,造型为曾子举刀杀猪,曾子面前是他的妻子背着儿子。这则寓言故事说,曾子的妻子出门上街,儿子要跟她一起去,她对儿子说,你在家里,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回来了,曾子就操刀杀猪。妻子说,我是骗他的,你怎么真的杀猪呢?曾子认  相似文献   

17.
妻子是警察     
妻子是警察○武歆妻子是警察,而且是刑警。她平时工作总是很忙,但回到家里,她依旧忙里忙外的,一刻也不停闲,总要尽到妻子的责任。我和妻子是在冬季走到一起的。我们结婚那年的冬季很冷,其程度是许多年不曾有过的,再加上我们的小屋终年不见阳光,即使炉火熊熊,屋里...  相似文献   

18.
《公民导刊》2006,(7):57-57
编辑同志:我与妻子1999年结婚后一起到北京打工。2001年由于我妻子怀孕,她一人回到河北老家,我自己留在北京打工。直到2003年,我从来京打工的同乡那里得知,我妻子另有新欢并与其同居。听到这个消息,我气愤极了,后来我通过我的朋友,录下了我妻子与他人同居的证据。请问:我如果拿着这份证据到法院起诉离婚,我能胜诉吗?法院将如何判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14,(10):42-43
丈夫在外打工,妻子14年的留守,热爱文学的妻子在照顾好家人之余坚持写作。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妻子每写完一本《留守日记》就寄给丈夫,26本日记成为了二人寄托感情、相互支撑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成宾  林林 《民主与法制》2007,(2S):50-50
家住四川省重庆市万州区、32岁的向某掌握水电安装技术,经常在外搞水电安装,收入不错,但与妻子关系不好。妻子提出离婚后两人没正式办理离婚手续。不久,向某另交了一个女友,而此时他的妻子为了孩子又不愿与其离婚了。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决定去实施犯罪(盗窃)来考验女友和妻子,看被抓后谁对自己好就跟谁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