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许多关于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等思想,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和谐的含义引出司法和谐的概念、必要性以及如何建构和谐主义的模式,进而指出了司法和谐的具体表现。司法和谐既是司法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又是司法内部的运行机制的和谐,具体表现为在司法理念和谐指导之下的司法主体的和谐与司法制度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司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法两大司法主体间的和谐是实现公平正义这一基本司法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司法不和谐的状况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司法解释的不和谐、司法政策的不和谐、司法裁判的不和谐、司法监督的不和谐四方面,这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体制上的原因,也有立法等因素。要实现和谐司法,需要从司法理念培育、立法完善、司法保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人类长久以来的追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社会和谐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着重探讨了司法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在充分论述司法与社会和谐具有和谐性的同时,也指出了二者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希望借此更能全面、客观、深刻地认识司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更好地完成通过司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公安机关自身来讲,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打造建设和谐公安队伍,进一步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力量保证。本文作者谈了打造和谐警营、建设和谐班子、和谐队伍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刘光 《政法学刊》2002,19(2):14-18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的共同追求都是社会的和谐。前者揭示了全人类和谐的一些基础条件,后者则是国家和谐的设想,两者在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上是共同的,并不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因是人民当家做主、无势均力敌的对抗性矛盾也必定走向和谐。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我们要把和谐的理念纳入法治之中,逐步克服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法治。  相似文献   

7.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误读。从宪政主义的基本理念来看,社会和谐观念包含了短期与长期相统一的持久和谐观念、对立与妥协相统一的对立和谐观念、稳定与发展相统一的动态和谐观念以及相对和谐与至上人权相统一的理性和谐观念。为了防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种“乌托邦”,我们应该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弃完美和谐的空想,树立宪政主义的社会和谐观念,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一种社会正义理念转化为现实而有效的制度安排,纳入到现代宪政与法治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8.
刘威 《法制与社会》2013,(4):227-228
和谐的班集体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有力保障,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班集体良好班风建设的基础支柱有利于更好的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集体对青年大学生发挥着和谐育人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健康的班集体,其和谐气氛会给人一种舒畅的育人环境,辅导员、班导师在班集体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全面认识班集体的不和谐因素、正确的创新的管理模式,逐渐使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从而构建一个健康、团结、和谐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社会中,“和谐”已成为一个流行性的词汇而广受瞩目,但与此同时,“不和谐”作为一个对立的概念亦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占据并困惑着人们的思想。“和谐”与“不和谐”这一对矛盾词汇普遍共存于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分离,即“不和谐”的消除必将是一个漫长的量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许屹山 《行政与法》2008,32(2):13-15
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与性别和谐有着密切的关系.性别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和谐社会话语下性别和谐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创造参政议政条件、加强妇女组织建设、提高妇女自身素质五个方面提出了重塑性别和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促进军工科研所和谐的必要性、和谐环境、和谐机构及和谐科研人际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权利的诸要素衡量,和谐是权利追求的价值而不是权利本身,和谐不是行为而是行为的结果,和谐不具有某些权利与身俱来的特质,不是物,不能占有、使用或处分。和谐带来的利益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具体利益。人权的主体是自然人,和谐的主体不是人而是社会。和谐作为权利很难行使或放弃,难以产生法律上的直接后果,亦不能启动相应的权利救济。和谐权如果包容了一切权利的特征,那它便与人权的外延重合而成为多余。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阐述了儒、墨、道、法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的论述,从而提出建构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杨延超 《知识产权》2008,18(2):16-22
国家权力、社会公众自由、知识产权三者之间衡平,将最终实现知识产权的和谐秩序.我国知识产权立法起步较晚,发展至今,已经确立了相对和谐秩序,但科技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兴起,以及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都对传统的和谐秩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构建新时期知识产权和谐秩序,应当修正合理使用制度,实现科技发展条件下知识产权与公众利益的和谐共存;丰富知识产权制度,促进艺术繁荣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和谐发展;完善立法,实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和谐治理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管理必须面对的挑战为切入点,结合当代治理理论,从多个维度透视和谐治理内在的管理理念及现实意义,在分析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和谐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和谐商法     
梁鹏  徐学鹿 《北方法学》2012,6(3):37-43
在当代中国,由于政治哲学已由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法治观念亦由"以法治国"转向"良法善治",商法应以和谐哲学为基础构建和谐商法。事实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法律的国家强制性遭遇了强烈的挑战,法律的强制力逐渐"软化",这为以软商法为代表的和谐商法的提出提供了法理学支持。从商法的历史来看,和谐一直是商法的文化传统,特别是软商法的文化传统。同时,和谐也一直是软商法的终极价值,软商法的秩序、正义、效率及自由价值均以和谐作为基础。不过,对构建和谐商法来说,适度的国家强制也必不可少,只有软硬商法结合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商法。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和谐文化对社会和谐的作用、和谐文化的本质特征以及推动文化创新使人人享有发展成果的论述,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宿舍是大中专院校学生在校园里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生活、交往的空间环境。和谐宿舍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宿舍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应通过建构宿舍安全文化,促进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关于法治和谐的文章却少有。本文对法治和谐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法治和谐的内涵要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几方面来构建,并对这几个方面的和谐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出发,深刻分析了目前不和谐师生关系形成的多种因素,并且探讨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