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对村民自治概念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制度层面来说 ,村民自治是通过宪法、法律所确认的农村村庄社区村民依法办理自己事情的法律制度 ,并以此确认了村民自治权 ;从行为层面来说 ,村民自治是法定村法定范围内的村民民主行使村民自治权的活动。村民自治与行业自治、组织自治、地区政权自治、居民自治不同。  相似文献   

2.
社区自治是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整合社会力量,激活社区自治力量是社区治理的关键问题。运用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结合案例分析方法梳理我国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分析其潜在的逻辑。研究发现:深圳L区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为我国城市社区自治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依法治理,明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营造社区自治制度环境;结构整合,重塑社区居委会职能、整合社区自治力量;赋权增能,丰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提高居民参与议事能力。研究认为:以"制度-结构-能力"(System-Structure-Capacity)为三维治理框架,通过宏观层面的法治制度设计、中观层面的治理结构整合,以及微观层面的参与者能力建设,保障社区自治的长期存续。这种路径的潜在逻辑在于进行社区自治需要处理好权威治理和有效治理的关系,以及作为治理责任主体的"条块"之间的关系,并在"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逻辑下重塑政社关系,整合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社会整合功能的两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村民自治的两重属性。村民自治的社会整合功能就前者而言体现为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建构一种外生秩序。就后者而言 ,则意味着嵌入的制度内化为农村社区的理性规则 ,形成“自生自发”的秩序。本文认为这种转变实质是压力型整合模式过渡为内聚型整合模式 ,这一过渡的要求是 :国家权力的介入逐渐被取消并被农村社区民主取向所代替 ,也即通过民主技术进行农村社区利益整合和村治机构的合法性建构 ,来达到整合农村社会的目的。但这一演变的前提则在于国家作为导入村民自治制度的主体 ,必须是自觉的、内省的和正义的 ,并在这一导入过程中逐渐将自身客体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数字社区的建立给社区居民自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构建数字社区居民自治模式,更好地实现社区居民自治将是下个阶段社区建设的重点。要实现新时期下的社区居民自治,需要从建立社区自治网络结构、规范社区自治业务流程、建立良性社区自治管理机制和拓展社区服务信息化这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伟 《人民论坛》2013,(10):145-147
村民自治的顺利开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不断推进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普及民主法制观念、提高村民自治意识,才能有效缓解由于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保障村民自治实践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农村地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的主体 ,在实践领域里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村民自治活动兴起的原因很多 ,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在成本———收益比较理论的框架下 ,从政府、村民自治制度的优势、村民三个不同的层面出发 ,对村民自治制度加以分析 ,揭示出村民自治活动兴起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谢标 《长江论坛》2021,(1):80-8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社区下移,并强调探索创新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是建设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当前各地探索居民自治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有效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首先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并积极转变角色职能,从过去亲力亲为的社区治理“包办者”转为“引领者”和“服务者”;与此同时,也需要居委会等社区组织通过加强社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来吸引居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以形成政府、社会、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建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预防村官腐败,必须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必须以保障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大权利为主要内容.保障村民的四大民主权利,必须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部、外部两个管道入手:在内部,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提升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外部,加强地方政府对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基于当前村民民主素质仍然不高的现实情况,地方政府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过程中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牛立田 《理论月刊》2007,(3):166-169
村民自治是在中国农村推行的一种社区制度。当前村民自治与村党支部的关系中存在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不要实施、应如何实施,以及农村党支部还是不是领导核心,如果是,应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等问题。笔者认为,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它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具体体现为“支持和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过程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在社区建设过程中 ,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改革使得居委会功能趋于行政化 ,并导致自治职能的缺失 ,居民自治面临困境。从根本的意义上看 ,发展居民自治才是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1.
闪兰靖 《前沿》2015,(3):34-39
村民自治目的在于让村民对村落为社区单位的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发展有更多地参与权、自主权和自决权,确保村民合法权益,促进乡村社会民主化进程。发展是推进村民自治与民主实践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北大法宝"案例库中83份援引村民自治规范的裁判文书的梳理可以发现,村民自治规范在行政诉讼的实践中正发挥着作用,村民、村集体、行政机关与法院均在相当程度上援引这种规范证成理由正当性。村民较倾向利用村民自治规范与国家法的位阶关系,形成"规范性援引路径";而村集体和行政机关则较多地援引村民自治规范相较国家法的"自治属性",排除国家权力的干涉;法院虽多数情况下意在保护村民权益,但也向村集体与行政机关作出较大让步。这种援引背后,是农村社会、基层政权与国家交互作用所导致的正式制度施行机关在乡村治理中偏好适用非正式制度的治理逻辑,它对国家权威、动员能力和社会秩序均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对其进行法治化调适,将宪法、法律等国家法内涵扩展至原则与精神,在二者关系上则引入"明显违反"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大力推动和村民自觉要求下,锡、昆两市的村民自治取得重大进展。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工程。它有利于改善农村的干群关系,有利于遏制农村的腐败风气,有利于培育村民的法制观念,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兴办公用公益事业。所以,村民自治是维护农村持久稳定的必要条件。由于这项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当前农村仍然存在多种不稳定因素,有待政治体制的推进与村民自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司海燕 《传承》2009,(10):144-145
由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本身不完善,致使村民的自治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要加快《村民自治法》的立法,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宪法》中有关村民自治制度的规定,以完善我国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1,(2):50-50
什么样的社区才算是居民自治呢?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民政局刘天柱认为有如下七个特征:一是社区居民对社区要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个因素的强弱直接决定社区自治基础的强弱;二是社区居民互动和参与率要高。互动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提高参与社区事务的欲望,这是社区自治的积极因素;三是社区中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作用要强。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本身不完善,致使村民的自治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要加快<村民自治法>的立法,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宪法>中有关村民自治制度的规定,以完善我国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社区自治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强化社区自治,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更要靠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提高。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有赖各级政权组织对民间组织的成长给予鼓励与支持,而且应当注重多元性培育,这样才能有益于社区自治基础的夯实。  相似文献   

18.
论村民自治组织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中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丽华 《求索》2007,(12):70-72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法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忽视了农民的力量,农民的环保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确立村民自治组织作为环境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赋予它在本村范围内环境规章制定权、环境事务处理权、环境处罚权等权力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农民的力量,产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效益。为此,在村民自治组织内部应当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村民应当自始至终参与村民自治组织的环境决策,同时村民自治环保机构应当接受国家环保机构的领导与监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是一个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村民自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制度安排。村民自治其实质是通过给予农民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在增强农民对国家认同感与权力正当性的认同时。实现国家治理与农民自我发展的双重目标。但实际来看,村民自治在其实际运行中产生了明显的行政化倾向,使得村民自治更多地成为一种完成国家行政任务的载体,国家很难通过这种“行政化的村民自治”来构建一种新型文化网络关系,实现国家和村落社区的健康互动。基于这种现实,在国家政权建设的目标中检讨村民自治实践的历程,进而提供一些积极的实践方向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龚浩群 《思想战线》2005,31(5):58-65
人类学的特长在于通过对异文化的参与观察和民族志的书写来达成对本土社会的批评.对泰国乡村进行田野调查而形成的民族志资料,展示了当地人如何围绕乡行政机构事务,在参与竞争、管理、监督和对实践的反思中转变为具备知识和公共理性的公民.可藉此反思我国在推行"村民自治"方面的不足.泰国的经验表明,要真正实现地方自治,国家在制度上保障自治机构的自主发展权具有首要意义,同时还必须重视主体的因素,包括在地方的公共生活中为村民创造表现的机会,培养大多数村民的参政意识,教授他们行使公民权利的正确方法,从而在地方自治中实现国家与地方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