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海战中对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的《圣雷莫手册》与1909年的《伦敦宣言》相距85年,两者都是海战法文献,但有关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规定却大不相同.《伦敦宣言》只是规定了交战国在拿捕禁运品和行使摧毁权时有关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问题,因为该宣言只是为当时打算建立的国际捕获法院制定的一个适用于国际捕获审判的国际公约;而《圣雷莫手册》则全面地规定了在海战中对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保护问题.因为它吸收了迄今有效的所有关于在海战中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国际法规范.从对两者的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关于在海战中保护平民与战争受难者的国际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圣雷莫手册》有些规定在实战中难以执行,有些规定不够详细,而且缺乏对违法者的惩治机制,这些正是海战法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北约发布的《塔林手册》系统回答了国际法对网络战的适用性问题,体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军事理论界、国际法学界、网络技术专家对网络空间安全冲突的认识和理解。综合该手册为网络行为所界定的95条规则,一方面,对我有积极作用,例如有利于我维护网络主权、驳斥关于网络攻击行为的不实指责等;另一方面,也向我提出了严峻挑战,例如肯定了先发制人实施打击、大规模杀伤性网络攻击的合法性等。研究这部重要文献对我国网络安全利益的影响,对于我维护国家安全,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对话,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理论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外交评论》2019,(1):113-134
网络主权虽已成为中国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原则,但其逻辑正当性仍需阐明。国际规范的兴起和扩散有其内在规律,其中规范的功能价值会对其是否被接纳、扩散并社会化产生影响。主权原则作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国际体系的核心特征,其重要功能之一在于保障国际体系的秩序稳定。具体来说,这种秩序性功能体现在约束体系暴力、明确权利义务、保障平等发展和保护文化特性等方面。网络主权的缘起便在于这一新兴空间上述秩序功能的失位。同时,这也意味着网络主权实践应受到秩序维护的限制,从而表现为一种"有限度的"主权。基于上述理解,本文进一步对《网络行动国际法塔林手册》和特朗普政府《国家网络战略》中明示或暗含的网络主权理念进行了评析。这些案例均存在对网络主权的过度主张,从而损害而非加强网络主权的秩序性功能。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有关规则不仅适用于国际性武装冲突,而且适用于内战。但是,内战涉及一国内部事务,其适用有关国际法规则又必然有别于国际性武装冲突。内战不适用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一国中央政府享有对反政府武装的交战权;内战中适用作战规则的标准、范围及具体措施上与国际性武装冲突相比有其特殊性。内战有条件地适用中立规则,并将对冲突双方产生重大影响。内战中战争犯罪的惩治应坚持以国内惩治为主、国际惩治为补充的原则,既达到有效惩治战争犯罪的目的,又避免干涉他国内政。内战中相关国际法问题的解决,将对国际关系乃至国际和平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探讨军队如何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我国的境外能源供应安全,特别是应当如何制定适用于此类特种作战行动的《交战规则》,明确部队官兵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对于我军遂行包括保障境外能源安全在内的多样化军事任务,提高作战效能,无疑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根据此类行动的性质,在借鉴其他国家立法和军队实践的基础上,参考我军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和国际人道救援等国际军事行动的具体情况,制定我军适用于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交战规则》,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制定《交战规则》,必须依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对行动的性质进行确定,对使用武力的范围和程度严加限制,应符合国际法,不与国际人道法相冲突。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网络空间已被视为人类的第五空间。但与海洋、天空等不同,界定网络空间属性的界限较为模糊,网络空间的国际治理仍处于早期探索的无秩序状态中。北约发布的《塔林手册》是目前研究国际法对网络攻击实用性问题最全面、最系统、最权威的著作。它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非约束性文件,但却在学术和实务领域具有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应当在国内私域和全球公域中区别对待网络空间治理,为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公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国际法发展新动向及中国的外交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风 《外交评论》2004,(2):90-95
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法体系及其维护的国际秩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形势的发展表明,联合国并未被边际化,现行国际法及国际秩序并未从根本上受到动摇,伊拉克战争反而使国际社会更加重视联合国和多边主义,更加重视国际法规则的制定和运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法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在2003年,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并签署了有关的国际条约,较好地维护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为推动国际关系的法制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网络战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战争形式,它的匿名性、跨国性、破坏性等特点使其对国际安全构成新的挑战;网络战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度正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与日俱增,但现有国际法对之没能做出任何有力应对。世界上已经发生了一些网络战的案例,它们不仅揭示了网络攻击通过与物理攻击相结合而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对国际人道法的一些重要原则(如区分原则)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区分原则在网络战中的适用遭遇众多的困难,人们难以依据区分原则来确定网络攻击的合法性,战斗员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网络攻击、而非常规手段来发动攻击,从而在网络战中要比在常规战争中更为频繁地违犯区分原则。由于网络战潜在的巨大军事价值,虽然网络战也许较之常规战争更加难以控制,但即使可能会遭到构成战争罪的指控,一些国家也要竭力发展网络战、甚至破坏区分原则在网络战中的适用。为此,可以通过改进或重新解释国际人道法、利用和发展相关的习惯国际法规则来规范网络战。  相似文献   

9.
一国行使自卫权是受到国际法限制的。除《联合国宪章》外,国际习惯法所确立的“加罗林原则”也是评价行使自卫权合法性的标准。9.11事件后,美国单方面扩大对自卫权的解释,提出了“先发制人”理论,伊拉克战争正是这一理论的首次实践。透过这场战争不难发现,“先发制人”在时间限制与相称性原则上都极大突破了国际法。本文从事实的认定和安理会授权两个方面对现行国际法框架内“先发制人”的制约手段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国际法在新军事变革中面临的挑战新军事变革将使未来战争的高科技含量更大 ,武器装备的杀伤力、命中率、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这种变化必然会冲击到现有的国际法特别是国际法中有关的战争法规 ,国际法将从形式到内容上难以及时适应新军事变革所带来的信息化战争。(一 )新军事变革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历次军事变革都会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影响 ,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也不例外。新军事变革将导致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 ,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国际法原则受到进一步的挑战 ,促使国际社会对国际法的这一原则进行重…  相似文献   

11.
1969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在第53条中,对国际强行法作出如下规定:“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抵触者无效。就适用本公约而言,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上述条款在为国际强行法作出规定时,只是说这类原则或规范要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适用,对国家主权、国际条约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刑法及国际法体系有重大影响。无论是国际法还是国际人道法都是开放发展的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国际社会必将不断解决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存在的问题,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国际人道法的影响将日益扩大、规则将不断完善、效力将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拟定完成的《国际组织责任条款》,以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人格为基础,借用了《国家责任条款》中的独立责任原则。然而这种借用忽略了国际组织与国家之间在人格性质及内涵上的差异,并因此将个体责任适用于作为团体的国际组织;从而未能对国际组织的特性,特别是国际组织与成员国之间的责任分配问题做出应有的回应,为国际社会带来了现实危险。总体而言,《国际组织责任条款》的发展性质大于编纂性质,其权威性与合法性依然有待国际社会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4.
传统意义上,国际人道法是适用于战争或武装冲突的规则。随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日益增多,因其特征、形式与战争行为存在诸多相似性,导致其在实践中面临类似于战争的行为和后果。这就要求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国际人道法的适用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能否适用国际人道法,如何适用国际人道法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出现对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罗马规约》的国际法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规约》的诞生是近年来国际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它对传统国际法理论的突破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应加强对《罗马规约》理论突破的认识和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国际法发展的趋势,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道主义法旨在为一方权力之下的武装冲突受难者提供人道主义保护 ,保护的是战争中不与军事必要相冲突的人权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一整套国际实施机制。国际人权法旨在为所有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提供平等的保护 ,它适用于任何个人和任何情势。人权纳入国际保护始于二战结束以后 ,它主要由国内法来保障。由于国际人道主义法和国际人权法在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上存在着共同的价值取向 ,容易使人们混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实两者是国际法的不同分支部门 ,但它们存在着交融之处 ,并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9年5月15日,由美国哈佛大学人道主义政策和冲突研究项目组负责的《空战和导弹战国际法手册》已正式完成并颁布。作为一项长达6年多的研究课题,其研究背景、具体过程、宗旨、适用范围等,都由项目组负责人在《手册》之《评注》“导言”中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从宏观的角度看,网络对于国际法的影响首先可以划分为两大范畴或两种观点一种是将现有的法律规则延伸到网络.即在现有法律基本框架下,针对网络行为的现象的特点,完善和制订这一领域的规则.另一种是由于网络的冲击,现有国际法的基础已不能适应网络时代,需要全新的法律框架.这里国家主权原则是问题的核心.网络对于国际法的冲击和影响具体表现在国家主权原则、管辖权、洲源、战争法等方面.对于国际法的研究,网络无论从对象和方法上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外交评论》2017,(1):129-151
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产生于两个不同社会的不同法律体系,普通法理学关于法律一词的定义常不能用于国际法。国际法学者很少是法学理论家,而法理学家也很少熟悉国际法。对国际法学科而言,法理研究长期缺位。国际关系学是国际法学的基础,从国际关系的跨学科视角加以考察,国际法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法律属性的国际规则,是一种特殊的国际制度,是将部分国际制度法律化的结果。这种法律属性是近代欧洲在摆脱中世纪宗教权威进入世俗社会后,通过引入罗马法的基本法律理念和技术,模仿国内法的应用体系,借用法律规则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优势以实现国家在无政府社会中对秩序需求的产物。国际法作为国际制度的特殊部分,在一般意义上适用于国际制度研究的理论成果。国际法存在的实证法和自然法两大传统与国际制度理论中的理性主义、建构主义两大路径存在基本的对应关系,"法之理在法之外",国际制度研究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国际法的起源、形式、实施和变迁等法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战争罪与武装冲突性质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战争或武装冲突的性质,是属于国际性、还是国内性的,将决定要适用哪些战争与武装冲突法的规则。战争的性质问题,是与战争罪相关联的一个问题。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第8条,是关于"战争罪"定义的条款,其中也涉及到武装冲突的性质问题。前南国际刑庭《规约》的"关于严重违反1949年日内瓦公约的情事"、"违反战争法或惯例"和"反人道罪",都涉及到该法庭对战争罪属事管辖权的法律规定。通过前南国际刑庭对这些条款的适用,对预见国际刑事法院对战争罪的适用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