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与党的整个文化政策的演变相一致,但又有自身特点。农村文化政策由强调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占领农村阵地,逐渐转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再转向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农村文化政策既保持了连贯性,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调适,为农村社会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农村文化政策需要实现真正的转向,把注意力放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创新农村文化建设制度上来,以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发展、创新、繁荣农村文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文化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当前,发展农村文化,应着眼于维护和发展农民文化权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乡风文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对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它直接影响着农村未来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为此,要发展和巩固现代农村政治文化的物质基础;凸现政治的利益分配性特质和农民的政治生活主体性觉醒;强化农民的政治信任感,激发农民的政治热情,提高农民的政治本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特别是执政60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治理工作,致力于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在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注重发挥党的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注重农村治理理念创新,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密切联系农民群众,注重培育和发展农村各类社会主体,注重发挥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法治化道路,实现了农村治理的创新发展,并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勤  柏桦 《理论建设》2007,(3):42-44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对农民问题有所关注,其中陈独秀较早的分析了农民的阶级性,指出领导农民参加革命的策略。他重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从多方面支持、指导农民运动,并且前瞻性地提出了一些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6.
王涛 《唯实》2004,(6):16-18
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为中国共产党提供引领旗帜 ,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3,(5)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以崇高的使命感自觉地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己任,并在新时期新阶段适时地富有创造性地制定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规划,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事关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一些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战略性问题作出了富有智慧的回答,这是继中国共产党在创造中国经济奇迹、探索政治发展、社会建设新模式后,又一个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我国的文化建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与繁荣。这种动力和信息不仅源于我们的意愿,更来自于我们脚踏实地的微观践行。  相似文献   

8.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为精准扶贫赋能。促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质升级,要从激发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完善现代化的农村经营模式、打造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三个层面建立现代化的农村经济体系,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支撑。要从提高农民现代化民主意识、畅通农村现代化民主途径、构建农村现代化基层民主制度三个层面来完善基层民主,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保障。要以现代文化的传播为先导、以农村现代文化的发展为动力、促进现代文化培育现代公民,从而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文化引领。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领导人、农民运动领袖彭湃所领导的海丰总农会为个案,剖析农会的组织运行状况,介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农会在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上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阳 《广东党史》2016,(10):30-35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农民运动的先驱.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陈独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多次接触,他们既交流农民运动的思想,又探讨农民斗争的策略,更在实践中互相配合,发展了中国早期的农民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运动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农民传统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层面。1920-4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社会传播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农村的革命活动既要破坏宗族组织以发动农民,同时在短时期内又不可能完全摧毁根深蒂固的宗族组织,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宗族组织来开展农民运动。士绅以其所特有的乡土权威在地方公共事务中发挥着法定权力所不可替代的作用,1920年代之初在农民中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必须争取得到进步士绅的同情、默许或支持,在他们所能容忍的限度内从事革命活动,这样可能减少革命初期的阻力;同时还必须结合农民的心理特点、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从事新思想的传播。农民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要对象,中国共产党与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运动不仅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还要提高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会考虑到: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转化为社会各群体成员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在实践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农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大源泉,拥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大的群体。但是,农民群体社会地位的底层性、农民群体的知识贫困性、农民群体宗教信仰的普遍性、农村党支部和农民党员的贫血化、农村干部表率作用的负面性、农村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断层性等现实境遇,影响了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因此,对这些因素必须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求是》1998,(2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会考虑到: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阅史观澜     
《湘潮》2018,(10)
正重要言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16.
马捷莎 《理论学刊》2005,3(12):11-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自我评价的最高价值评价标准,具体表现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定性价值评价标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中介性价值评价标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性价值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取向演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盛开  方彬 《求实》2006,3(12):99-102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就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的策略、方针、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有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也就是改革。这个政策没有变,变化的是改革过程中农村政策的取向。农村改革不同阶段的农村政策取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1978年至1984年底,农村改革的启动与突破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以农民获得自主和实惠为取向;1985年至1992年初,农村改革的探索与展开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以市场化为主要取向;1992年初至2002年底,农村改革的深化与攻坚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主要以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取向;2002年底至今,农村综合改革与创建新制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取向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土改后的中国农村和党的互助合作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土改后的中国农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农村社会制度的一次最重大和最深刻的变革。它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农村存在了几千年,并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为中国礼会的进步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宋琼 《党史文苑》2014,(4):36-38
李大钊是中共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他比较重视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并且依据中国实际情况对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提出了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和教育农民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动农村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当前阶段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光化  崔建国  韩允 《唯实》2012,(10):23-27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在现代化过程中,后发地区的新生代农民思想在乡土观、生活观、婚育观、消费观、就业观、政治社会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厌农"、"弃农"思想严重,注重享受、崇尚消费等。新生代农民思想嬗变对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防止农业现代化主体的流失,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创业优惠政策,吸引新生代农民人才返乡;加大乡土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实现新生代农民的素质提升;推动公共产品下乡,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改革土地制度,形成吸纳新生代农民的规模化经营;发展非农产业,提高新生代农民收入水平以及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激发新生代农民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