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世界核武器ABC公开宣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未公开宣布的有核国家: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被认定正在秘密研制核武器的国家:伊朗,利比比亚。宣布放弃进行核试验的国家:巴西、阿根廷、阿尔及利亚、南非、伊拉克、乌克兰、白俄罗斯...  相似文献   

2.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核扩散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津津乐道的话题。在美国强大的“倒萨”攻势下,伊拉克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在阔别4年之后重返巴格达。与此同时,美国在海湾地区调兵遣将,磨刀霍霍,准备对伊拉克动武。正当伊拉克武器核查悬而未决之时,朝鲜那边冷不丁传出消息,先是承认自己有“秘密核武器计划”,进而宣布重新启动核设施,接着又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此作为对美国遏朝政策的回答。这两桩事情,彼此关联,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世人还在欢庆新世纪,而美、俄两国却拉开架势,似乎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日前,美国在指责俄向波罗的海地区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的同时,宣布要研制可在“一周内摧毁一个国家”的超级核潜艇。而俄罗斯继部署第三个“白杨-M”洲际导弹团后,又吹响了“重返世界各大洋”的号角。在主张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美国当选总统布什就职前夕,美俄双方摩拳擦掌的动作让世人闻到了一股浓烈的火药味。  相似文献   

4.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次核试验在美国的阿拉默果尔举行,当天美国官方发布的公报是:一座装有大量烈性炸药的军火库发生爆炸。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政府当晚发布的声明中,就宣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世界上一个有核国家首次做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1970年,国际上签订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开始正式生效,到目前为止已有187个国家签署了这个条约。条约明文规定:无核国家不得研发和获得核武器,同时,要求有核国家承诺进行核裁军。但是,30多年来,世界核扩散的问题一再出现,严重冲击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当前,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核武器仍然成为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危险。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度陶醉于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短视而只顾眼前,忽视了外部世界的危险性。“9·11”事件唤醒了美国人,促使美国人反思美国在全球的角色与作为。“9·11”事件后困扰美国人的基本问题——美国应该在世界上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美国在21世纪面临什么样的重大挑战?美国何去何从?时至今日,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布什政府“主动进攻”的新军事战略已经浮出水面,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他上台以来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最引人瞩目的内容是:正式宣布向恐怖分子和拥有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的“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新  相似文献   

7.
崔萍 《世纪桥》2008,(1):146-147
中国和印度同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发源地,近代以来也同样饱受殖民国家的侵略。作为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两国都研制了核武器,成了事实上的有核大国。但在这一过程中,两国在走向有核国家道路上却是不完全相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化、结构不同;所处的地缘位置及国际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8.
黄子云 《广东党史》2011,(11):15-21
核武器是毁灭性武器,也正因如此,它又是最安全的武器。中国要的是生存的权力,不是战争,因此,她必须拿到这件终极武器。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说得好:“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之一,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的,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一、12月1日,由英、美、中、日等国216位科学家组成的人体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正式宣布他们已经完整破译出人类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 二、俄罗斯科学家首次研制出通用流感疫苗,各种流感有了共同“克星”。 三、美国科研人员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宇宙中一个距地球130亿光年的古老星系,这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年代最久远的天体。 四、美国“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失败。 五、美英科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又发现六颗行星,使  相似文献   

10.
国际反动势力在对社会主义行“和平演变”的战略过程中,十分注意抓“舆论”。因此,近几年,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些头面人物纷纷著书立说,阐发他们的理论和主张。其中,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所写的《大失败》一书,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有针对性地读读这本书,可以从反面得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不管朝鲜半岛北方还是南方,不管东北亚还是什么别的地区,这个星球不应再有新的拥核国家。——王毅中国外交部长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决不允许、坚决反对任何人企图利用任何借口把核武器引进台湾。对于美国国会有时候通过一些议案,或者美国有些政客发表一些言论,要提升美台军事关系,我们也同样坚决反对。美方必须恪守  相似文献   

12.
巴格达时间3月20日5时30分左右,美国海军发射的6枚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首都的部分重要目标,巴格达上空响起爆炸声和防空火炮声。随后,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解除伊拉克武装”的行动已经开始。国际社会担心已久并试图避免的伊拉克战争终于爆发。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美国总统布什声称,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理由是“解除伊拉克的武装”和“减少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他在3月18日发表的全国电视讲话中说,“在伊拉克的帮助下,恐怖分子可以利用生化武器,甚至某一天可能获取核武器,并利用这种武器实施他们既定的袭击计划”。他强调,在遭受…  相似文献   

13.
邢纯 《前线》1963,(14)
肯尼迪在一九五五年就说过:容忍、谦让是“一切自由组织的社会团体的基础。”从去年“古巴危机”之后,肯尼迪和其他美国官员,更加频繁地宣传达种“容忍”的哲学。据说,“容忍是和平的关键”,“除非在不同民族、制度间有相互的容忍,否则就不会有和平。”今年六月十  相似文献   

14.
列宁曾深刻指出:“一支军队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或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斗争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为了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使中华民族近百年来遭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历史不再重演,为了打破少数国家的核垄断、核威胁,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体系,发展自己的核能科学技术,拥有尖端核武器。为此,我国三代中共中  相似文献   

15.
M65型原子炮,代号“原子安妮”,布置在西德莱茵河西岸附近,用于对付苏联集团坦克群。自美国向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以来,核武器就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威力的武器。为了在军备竞赛中占据优势,冷战期间的美、苏等国不惜血本研制各种类型的核武器,有些甚至到设计完成后才发现根本不适合实战。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14,(7):35-35
美国在当地时间6月10日对外承认其推动控枪法案失败。奥巴马说.此时他羞于做美国人.并称作为一名父亲,他担心这个国家不能有效控枪而引发更多的悲剧。奥巴马说,“我最大的失望在于,美国社会都不愿意采取一些最基本的措施来限制枪支而让这些危险的武器流落在一些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的人手上。”  相似文献   

17.
黄楠森撰文认为,今天的德治是儒家德治的批判继承。儒家关于德治的论述很多,比较为人熟知的有: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德治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仁政”、“王道”。儒家的德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它是一种统治术,是剥削者统治人民的方略,当然,儒家也主张以身作则。(二)在德治条件下,人民遵守国家的规定,完成自己的任务,不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回国受阻震惊新中国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和其导师冯·卡门一起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10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使僵持近3个月的朝鲜核问题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 朝鲜核问题一波三折 朝鲜半岛核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朝美核争端由来已久。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凭借其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朝鲜则宣布无意和无力开发核武器,从而爆发了第一次核危机。朝美经过一年半的艰苦谈判,于1994年10月签订日内瓦核框架协议,解决了核争端。 这项协议的内容,一是美国承诺牵头组建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为朝鲜建造总装机容量为2000兆瓦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1,(16):113-113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日前说,伊朗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把纯度为20%的浓缩铀的生产活动从纳坦兹铀浓缩设施转移至福尔多铀浓缩厂,并将其产量提高两倍。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伊朗是以民用核计划为掩护,试图制造核武器,但伊朗对此坚决予以否认。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表示,伊朗不会放弃其铀浓缩活动,伊朗的“核列车”没有“刹车”,也没有“倒挡”,并决心继续推进其核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