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政策问答     
《劳动保障世界》2008,(4):34-35
1、我是下岗职工,前年与某保洁公司签订合同后,被派到某企业做保洁工作。前不久擦门窗时,由于大门玻璃松动脱落。砸破胳膊.造成胳膊肌腱断裂,住院治疗20天,花去医疗费用6千余元。我找服务的企业要求赔偿,该企业却拒绝了我.理由是,我属外来派遣人员,不是企业内部员工,事故发生后及时送我去医院已经尽责,企业不应赔偿。我找保洁公司,保洁公司也拒绝了我。理由是,派遣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应由服务的企业赔偿。  相似文献   

2.
我讲—个小故事:有—个小和尚到山民那里去买菜,3文钱一两,买7两,21文,山民说不行,你得给我22文,两人争执起来了,山民恼怒了说:如果我错了我宁可剁个手指给你。最后找到主持,小和尚输了。主持解释:如果你们找市场衙役,衙役一定会判你赢,因为衙役以维护平等为原则:如果你们找县官,县官一定会调解,  相似文献   

3.
张健 《人大建设》2010,(4):56-56
编辑同志:我表哥在我家寄住.他原来借了朋友一笔钱。今年他去外地打工后,他朋友拿着借条来找他要钱。他朋友我也熟识,因为人家急用钱,我也碍于情面,就替表哥把钱还了,借条我收回。现在,我找表哥要钱,他却不乐意还。请问.我能不能要回这笔钱?  相似文献   

4.
警察,总给人以威严之感,特别是夜里看见一个个手执步枪、头戴钢盔的特警和一辆辆警笛长鸣、警灯闪烁飞驰而过的警车时,一种紧张、甚至恐惧的心情不禁油然而生,仿佛这份紧张、这份恐惧是警察带来的,因此在心理上和警察拉开了一段距离。初到德国时,当我看到魁梧庄严、身佩武器、特别是牵着凶猛警犬的警察时,我的每一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生怕他们找我什么岔子,所以对警察总是敬而远之。一次,到波鸿去看望朋友,因只记得地址,不知怎么走,所以一下火车就匆匆来到交通图前,去查找友人的住址。等找到了乘车线路,可又不知车站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爱惜与期待     
《半月谈》2005,(9):75-75
我最早接触《时事资料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在1988年、那时,我从香港回乡,在新华书店看到《手册》.一翻阅,觉得内容太好了,非常喜欢,于是买下了.但只买到1982年版和1987年版的,后来我再也买不到此刊了,因为每次托内地朋友代购,都回答“找不到”。1992年后,因工作较忙.我就把找《手册》的事情丢到脑后去了.  相似文献   

6.
读者表达     
在就业寒冬里坚守希望 我是一名正在找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贵刊第4期的封面故事《就业:焦点中的焦点》深深触动了我。 今年这场金融风暴带来的就业危机,让我们这些应届生措手不及。找工作,已经成为压在我们心头的一块大石。这期的报道采访了很多教育界的专家,他们的建议让我想到,或许我们真的应该抛弃以前的观念,放下身段去找工作,而不是紧紧盯着那些大家公认的好工作。  相似文献   

7.
1936年7月,我考入临清乡村师范学校后,听说一级有位叫赵健民的学生是中共党员.在校住了一段时间就到济南一师去了。二级还有位叫孙林盘的同学也是党员,时间不长也走了。三级到我去的时候,就没有党组织了。我们几个人就组织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搞秘密活动,比较要好的同学一起学习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因为找不到党组织.七七事变后.我们几个人又搞游击队,也没有搞起来。没有别的办法.就打算去延安.  相似文献   

8.
<正>逢双休日,布置孩子们回去写第一周的生活日记。他们问道:"老师,写什么内容呢?"我说:"就写春天吧。大家利用周末时间好好地出去找一找春天,看看你们都是在哪儿找到她的?"这便是他们开学以来写的第一篇日记  相似文献   

9.
刘成友 《今日广西》2007,(18):52-53
“看到诱人的火腿、烤鸡、各种饮料、零食,馋得我直咽口水,可最多只能花1元钱呀。无奈,我们只好奔着馒头去了。3角钱一个小馒头,每人还不敢买两个,然后又去找最便宜的咸菜,找了N次,才在柜台底层找到。这样,3个馒头3个咸菜,一共花了1.9元……” 写下这段日记的,是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刘洋。今年暑假,她和其他6名同学,每人只带7元钱,从济南赶到青岛,通过打工生存了7天。这顿“寒酸”的饭,是她到青岛后吃的第一顿晚餐。 为什么选择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过暑假?已经回到学校的7位大学生说,他们希望用这种独特的体验方式走近农民工兄弟,“一无所有的农民工进城之初如何找工作,如何打工生存?只有把自己也逼到这种境地,才有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0.
速读     
《人民公安》2008,(9):9-9
“我怎么能饰演他.武大郎太丑了,我这么帅气,合适么?是谁这么缺德推荐我演绎这么一个人物?我非得找他们算账不可。” ——对于《水浒传》中的人物,潘长江坦言最喜欢的人是武大郎.因为“这个人物老实善良.讨人喜欢”。但当有网友推荐他在新版《水浒》中饰演武大郎一角时.潘长江立即发出抗议。  相似文献   

11.
忙人焦国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终于找到了大忙人焦国强。而在这之前,我已找了他不下三四次。不是说他到基层法院去了,就是说为哪个案件出去了。来到他的办公室,我就被整个办公室紧张的工作气氛慑住了:庭长正在向焦国强布置写“上海法院信访接待的情况报告”的要点,焦国强迅速地记录着(这篇报告第二天早上必须拿出来。  相似文献   

12.
邱娥国与我是同事,尽管在一个楼里上班,但因为邱娥国太忙,我有时想同他聊一聊却找不到空。这次《警察天地》杂志约稿,要我了解一下邱娥国去北京观礼的情况,我才好不容易在筷子巷派出所找到了他。他太忙了,所以就站在门口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盲人,一日过路口时被出租车撞伤,住院花去医药费近万元,经过交警处理由出租车承担全部责任。找到出租车公司要求赔偿,出租车公司负责人说:出租车是该车司机自己买的,只是名义上是出租公司的车,出租公司同司机有协议:公司收取一定数目的管理费,出事后的责任由司机承担。去找司机,司机躲着找不到,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无奈的谎言     
由于办公条件的关系,我的办公桌设在交警大队。这使我有机会了解他们工作的甘苦,同时我难免看到他们在工作与人情之间难堪的辗转。我与车管所的小林是好朋友,她经常找到我诉苦:脏不怕,忙不怕,就怕有人找。前天我姨打电话来,说摩托车让交警给扣了;昨天同学又让我给弄个好牌号。我说,你得给他们解释。小林用一声叹息回答了我,我深知这叹息里包含了多少苦衷与委屈。“以法治国”的口号我们毕竟才喊了几年,法被亲情践踏的实例我们随手可得。小林他们就处在这样一个矛盾的漩涡之中,搅着、转着、翻滚着。整箩筐的好话说尽,弄不好还得…  相似文献   

15.
沙里 《春秋》2013,(1):4-7
1949年1月,我还是华北大学的一名学生。我们欢度春节的秧歌队在“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声中.正兴高采烈地沿着正定古老的城墙扭到西门,突然学校派人来找我,说成仿吾校长有急事要我立即回学校。  相似文献   

16.
她说,人死了,账不能死,不能让人戳死人的脊梁骨,丈夫欠人家的钱,我来还! 有的债主没找上门,她就主动打电话找他们。她对债主说,我丈夫的欠条.我负责还:不放心的,我重新写。  相似文献   

17.
涉案人坦称:“像刘主任那样给自己和家人办“低保”的社区工作人员还有不少,大家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很多领导找我给他们的亲属办“低保”.虽然大多数不符合条件.但领导说话了.能不给办吗?而且审批时不会有什么阻力,我家条件还不如他们呢,我给自己也办了一份”。 “街道办事处领导考虑到社区主任的工作量.对此也都很理解,很容易就批了”  相似文献   

18.
多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去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都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那种懒惰混日子的味也  相似文献   

19.
2003年5月的一天,修武县人民检察院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响起。崔保中主任只听对方在电话里说到:“我姓李,太康县人。我是来修武砖场寻找被拐骗来打工的父亲。可找了20多天了,还是没有找到,我想请你们帮帮忙。”崔主任听了.觉得事情重大,就连忙说:“你赶快来办公室,说一下详细情况!”过了一会儿,一位面色憔悴、满身灰尘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相似文献   

20.
小保: 我是市郊一农民,城市建设把我承包的土地占了,村里无地可补.乡有关部门把我介绍给一公司当搬运工。工资不少、福利待遇也可以。为了生活的方便。我租了一间房子.把老婆孩子也弄到了城里.准备在该公司长期干下去.谁知干了八个月后,公司解散.我成了无业人员。现回家无地种.居城无事干。老职工去有关部门进行了失业登记,听说登记了对再就业有好处.我算不算失业者,可否和他们一样去进行失业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