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连续发表文章,就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战略思考,其核心是建立新型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继续强调创新发展、确定优先目标等内容之外,梅德韦杰夫突出强调了"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思想。"去斯大林化"指的是什么?"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对于俄罗斯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一新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女性主义批评的潮流与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铉美 《东南亚研究》2001,(2):69-73,80
欧美女性主义批评对当代东方女性文学思潮及女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择其要点对源于欧美的女性主义批评的源起、发展、流派和主要观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3.
2008年,俄罗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俄罗斯现代史上,首次出现了现任国家元首在自己声望达到巅峰,并且完全有机会留任的情况下,遵循宪法规定以正常方式实现权力更迭的政治景观.政府首脑不再是"技术性总理",而是独立的强势政治家.这样的组合变化会给俄带来什么结果?这一新的政治时期怎么概括?新的权力体系结构将怎样调整?俄罗斯经济在此背景下将会如何发展?对外政策会有怎样的延续和转变?中俄关系的前景如何?凡此种种,无论是对俄罗斯而言,还是对互为最大邻国的中国以及其他国家而言,既意味着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推行私有化债券是俄罗斯实行私有化的主要手段。按俄罗斯学者的观点,私有化债券如能顺利实施,将是历史上所有制改造的重大举措,其意义不亚于1917年的十月革命,所不同的是:这一举动却是走向反面,将国家所有制“归还”私人手中,这是对历史合理性的否定。俄罗斯推行私有化债券工作,如按原定计划即将结束。那么私有化债券实施后对俄罗斯经济改革和社会政治稳定带来什么后果呢?  相似文献   

5.
免签问题是俄欧对话中的重要议题,从2002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如今,俄欧在这一问题上陷入僵局,竟成了影响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免签对于俄欧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的前景如何?借鉴符号学的分析范式,将"免签"视为能指,其所指为"可以自由出入欧洲的资格"。从这一角度切入,可以发现,在关于这一问题的对话过程中,俄欧之间其实形成了一种"欧盟/审核者—俄罗斯/申请人"的关系。欧盟以"承诺"为手段,使俄罗斯不断向其所立的标准靠拢。由于在显性标准之外还有一套俄罗斯永远无法达到的隐性标准,因此,俄罗斯终究不会获得欧盟的免签——俄罗斯成不了欧盟心中的欧洲人。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军队》杂志编者按:众所周知,斯拉夫人占原苏军军官人数的80%以上。现在,在独联体多数国家的军官中斯拉夫人仍占多数。就拿独联体的中亚各国来说吧,在这些国家的军队中服役的军官就有不少于50000人是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斯拉夫人。 这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各“穆斯林”国家对斯拉夫军人的权利保护的程度如何?斯拉夫人在这些国家的军队中占多大比例?这与俄罗斯的利益有何关系?这里有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当前俄罗斯主要的政治思想是保守主义,它的提出具有深刻的背景,其内涵是对俄罗斯主流政治价值观——"主权民主"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俄罗斯以保守主义为指导采取的政治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对俄罗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代保守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体现了俄罗斯政治转轨从制度巩固到观念巩固的基本特点。俄罗斯保守主义的前景取决于"统一俄罗斯"党的发展变化、俄罗斯克服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俄罗斯政治转轨整体进程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末,俄罗斯文学历史的研究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即开始从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来认识文学历史与以多元的文化价值取向来重新审视文学的经典和热点。这种变化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历史研究的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德国法学家施米特著作的大量出版和被广泛引用,是近年来俄罗斯思想界的流行现象之一。此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西方的学术影响、当代国际政治和俄罗斯国内政治现实等因素造成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对施米特及其学说在俄罗斯流行既有赞成也有反对。在这一学术争鸣中,俄罗斯学者既对施米特关于"例外状态"、敌友划分、"大空间"、"欧亚联盟"等主要思想及其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同时也运用施米特关于"委员专政"、"国家"与"政治"的基本划分等概念工具,对当代俄罗斯政治现实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在这20年中,俄罗斯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转型进程。2011年,也是俄罗斯当代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之后,梅德韦杰夫与普京“王车易位”,力图继续引领俄罗斯实现强国复兴,  相似文献   

11.
纵观俄罗斯文学和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群星璀璨、熠熠生辉。然而文化的繁荣和兴盛,文化价值的传承,所依靠的不仅仅是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默默支持他们创作的文化赞助人同样功不可没。尤其是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里,莫斯科商人慈善家和文化赞助人在促进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方面功用显著。莫斯科商人成为这一时期俄罗斯科学文化发展重要推动力的前提,是其所拥有的雄厚经济实力。但与此同时,个人的内在精神动因则更为重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根深蒂固的东正教信仰;赢得社会尊重,提升社会地位的心理需求;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这三方面因素共同激励着富有的莫斯科商人企业家们广泛开展各种慈善和文化赞助活动,促进了俄罗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这篇文章中,萨特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他的写作观点。作为一个主张对当代问题表态或采取行动的作家,他认为写作好比“开枪”,任何人写任何事都是有某种意图和针对性的,写作是为了暴露和改变世界的某一个方面,作者的选择恰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样写,写给谁看,写出来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他对文学的目的、作用、方式、社会效果等问题的见解,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解体后20多年来的当代俄罗斯社会,东正教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复兴和发展。皈依东正教的俄罗斯国民人数不断增长,教会组织迅速扩大,东正教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然而,在探究俄罗斯国民东正教信仰状况时会发现,东正教追随者与信仰者并不完全重合。这一现象反映的是东正教对俄罗斯国民精神、心理及民族文化自我认同上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激进的经济改革1992年在俄罗斯已正式开始实施。叶利钦在年初许下的诺言并没有在秋天这一收获的季节得以实现,俄国经济状况依然是那样令人担忧:生产在急剧地下降,物价在飞速地上涨,卢布的面额越印越大,居民生活越来越贫困。人们不禁要问: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为什么会造成目前这种局面?俄罗斯政府究竟在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中央-地区-地方自治:当代俄罗斯的中央再集权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中央再集权政策的源头、基本观念和利益是什么?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了它的进程和结果?中央再集权对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前景如何?本文旨在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文首先纵览俄罗斯1990-2000年变革背景下的地区化趋势;接着考察2000年以来中央再集权进程中各政治力量的理念和利益所在,及其对俄罗斯联邦改革政策的影响,该政策可以称之为"新中央集权"(区别于苏联时期的"旧"中央集权).接下来分析"新中央集权"政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俄罗斯国家改革进程的影响.在总结部分,就中央再集权对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意义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为了团结俄罗斯哥萨克,莫斯科和全俄东正教牧首基里尔宣布,新历9月1日(教历8月19日)的顿河圣母像日为俄罗斯东正教哥萨克节。俄罗斯东正教会设立东正教哥萨克节,既有特定的社会背景,也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首先,俄罗斯社会重视历史、回归历史的大环境,为哥萨克在当代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哥萨克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社会所需,则是哥萨克在当代俄罗斯受重视的重要文化原因。第三,历史上俄罗斯东正教会和哥萨克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当代俄罗斯合作的现实需要,是该节日产生的直接原因。目前,俄罗斯大力支持哥萨克发展,并且高度重视历史回归和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在可预见的未来,东正教哥萨克节将成为东正教会和政府重视和支持的重要节日之一。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并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文坛论争比较尖锐.如何评价苏联文学是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之一,与此相关的还有对整个俄罗斯文学功能的定位和价值评判的问题.关于大众文学和文化的讨论也是文坛的热门话题.90年代饿国出现了纯文学边缘化,大众读物走红市场的局面,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普通民众对政治的淡漠和对功利文学原则的反叛.这种以世俗性为内涵,以消遣性为指归的文化与历来以精英文化为标识的俄罗斯传统文化形成鲜明对照.90年代俄国文坛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盛行、"回归文学"热的退潮、宗教热的兴起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等,也是引起文坛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叶利钦给普京留下什么政治遗产?普京对这份遗产采取什么态度和方针?这是涉及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年代,研究普京将会把俄国带向何方两个密切相关问题的重要方面。 我们先来看叶利钦留下什么政治遗产。叶利钦的8年执政,是俄罗斯社会转轨的初始阶段,当然还不是起点。起点是戈尔巴乔夫执政的中后期。那时,苏联已开始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 俄国社会政治转轨,也就是政治的多元化、民主化,社会思想自由化。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是社会政治剧烈动荡、分化、冲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让我们回想一下,实际上赋予新俄罗斯以生命的俄罗斯主权的根是从什么地方生长出来的。那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后几年,当时由于搞公开性,我们俄罗斯人才得以知道共产主义统治者对我们隐瞒了的许多东西。于是产生了许多尖锐的问题。比方说,俄罗斯人从总体上看为什么这样贫穷?比其它许多既没有我国拥有的资源,也不具有我国拥有的文化、科学和技术潜力的加盟共和国的居民都穷。为什么资源必须从俄罗斯流向其它共和国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0月下旬俄罗斯学者彼德洛夫和布罗夫教授在华东师大与国际所的学者、博士生、硕士生进行了学术座谈。两位俄罗斯客人介绍了俄罗斯当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许多人曾经认为,在俄大选以后,不管谁当选,俄国内局势都会稳定下来,但事实并非如此。从1991年开始俄就面临着走什么道路,选择什么发展方向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依然困挠着俄罗斯领导人,特别是经济改革问题。叶利钦自己并不是经济学家,关于经济改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