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明的理论,特别是他们关于未来共产主义文明的科学预见以及对我们的启迪,总结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的理论和十月革命以后的实践,归纳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的理论和在中国的实践,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基础,本质上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为实践逻辑,以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规律为历史逻辑,以坚持以民为本为价值逻辑,不仅着眼于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时着眼于促进世界文明进步,为全人类文明发展开辟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中,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志。文明并非孤立存在的某种社会要素,而是社会各种文明要素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完整体系。作为社会文明的完整体系,任何一种文明的社会形态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有机组成的,因而,一种完整的社会文明必然在不同的角度上分别表现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底蕴,也为社会主义在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实现文明的进步和超越,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完整建构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确立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显示了党与时俱进的科学决策和执政能力的提高。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危机反思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前提,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人与自然关系出现了空前的对立。为此,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认真研究和贯彻马克恩主义生态观,有助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思想武器,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指导,建设新型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之路,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对其概念进行了解读,从而掀起了研究生态文明的热潮。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既有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演进,又有现实的动因。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路径,首先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障。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环节,以建设"两型城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对其概念进行了解读,从而掀起了研究生态文明的热潮.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既有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演进,又有现实的动因.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路径,首先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障.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环节,以建设“两型城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中美学者推动建构的、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唯一具有中国元素的新的理论学说。它以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生态和人道主义灾难为逻辑起点,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哲学基础,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思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为了人类共同福祉的、可持续地将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生态文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全球生态治理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学理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部分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于寻找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进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中华伦理文明的当代形态和社会主义伦理文明的中国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和主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引领发展起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文明。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从其建构特质上讲,有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武装和价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伦理文化的建设成果和价值陶铸,和对中外伦理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掘和辩证弘扬。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根源于中华伦理文明的优秀传统和价值精髓,同时又是在同其他伦理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是一种以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伦理文明伟大复兴的伦理文明新形态,同时也是一种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伦理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中国的环境生态状况面临较大挑战,而美丽中国的建设给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动力和希望。美丽中国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探索生态危机形成的社会制度根源,探求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思潮。要实现"美丽中国"目标,首先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指导意义,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生态意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赋予新时期统一战线新的任务和目标,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新时期应明确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新定位;不断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积极推进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积极做好党外代表人物工作,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从而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3.
社会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政治文明形式,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构件,“三大文明”构成了现代社会文明的整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范畴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文明”理论都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两者相互之间存在内在统一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证。应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范畴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整体性范畴,它们不是专属于某一特定理论形态而是统摄理论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贯穿于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始终的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范畴并不直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特定思想文本中表现出来,我们需要根据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对其进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范畴表现为十对对偶性范畴,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公平与效率,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改革、发展与稳定,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并作出重要部署 ,将它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 ,确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文章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为框架 ,结合相关观点 ,论述了行政价值评价的特征、根据、类型、利益标准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理论昭示了社会主义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且这种制度优势是系统而全面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道德理论从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入手,阐发了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公德规范和理想道德人格,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崭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