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冷漠成因及其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冷漠是社会转型时期过渡性的道德危机在社会心理层面的普遍反映形式。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同样面临着道德形态转变的问题。道德冷漠与道德拯救问题更是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关注,各行各业都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当下中国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针对我国近几年道德冷漠事件频发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信任困境的讨论,人们习惯于从制度信任缺失或者传统道德弱化等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这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忽视了产生信任困境的社会转型背景,因此,在我国社会深度转型的当下,正确分析社会信任步入困境的背景并探求破解出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民间法话语存在法律外观和道德本质的悖论、法效力来源上的国家性与地方性的悖论、事实上的个别主义和价值上的普遍主义的悖论、历史经验实存性和理想价值追求性的悖论.话语悖论的产生源于话语情境的对立,现代化范式立足于市民社会的话语情境,而本土化范式则着眼于乡土社会的话语情境,但是中国正处于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的社会转型中,只要基于转型社会的话语情境,我们才能树立对民间法不为偏颇的态度.同时,对由于范式对立而产生的话语悖论的解释,在研究中必须反对一切范式霸权和二元思维.  相似文献   

4.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社会化。青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年社会化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人的现代化的状况,关系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时期,分析研究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伦理观念,对于引导青年价值观念的理性化发展,对于建设新型婚姻家庭伦理关系和道德准则,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年婚恋观念现状 70年代以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家庭的规模和结构正在缩小。在这种家庭背景下成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日常生活常见现象入手,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解析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与“市场”、“个性”与“社会”、“规范”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为建立适应文明发展的新的道德规范,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廓清认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和危机性事件频发,政治信任资源有所流失,政治信任的流失甚至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现象。政治信任的流失无疑不利于当今社会条件下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政治信任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社会资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血缘联系的特殊主义信任,对圈内人与圈外人区别对待;二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度高,富于与人为善、知恩图报、包容大度、自我牺牲等美德,为国家有效履行其职能提供了主流社会规范的有力支持。中国政治发展的条件、路径也因此呈现出独特性。一是认同危机较易解决,而建立有效政府的任务成为关键;二是整合危机成为经常面临的挑战,政府必须依赖道德及其他资源完成社会整合任务;三是强大的政府权威强化了既有的社会资本模式,使社会转型的过程异常漫长;四是利用中国传统社会资本的资源,在具体政策、过程层面实行的民主取向的改良要比影响政治制度架构的激烈变革措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作为我国特定阶段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转型性产物,在经济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伴生并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当前,理论界对流动人口正日益聚集的系统性风险研究与关注不够,尤其对于流动人口社会风险的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研究范式的层面。而事实上,从流动人口的社会风险类别和变化趋势看,传统研究正面临范式挑战与危机。本文基于"国家——社会"的范式分野视角,通过对风险国家行政管理范式变迁的历时性分析,针对流动人口领域出现的系统性与结构性社会风险,提出对流动人口的社会风险管理应向社会风险治理转型,实现流动人口社会风险的"善治"。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伦理危机表现在伦理评价标准失范,道德调控力减弱,农村社区(村落)伦理、家庭伦理和个体道德出现危机.从社会转型理论出发,社会结构变迁的迅捷性与农村伦理重建滞后性的矛盾是其根本原因,市场机制的消极因素和农村法制的不健全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 ,表现出的特有的价值冲突、道德失范和信仰危机 ,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格道德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守志尚义的社会责任意识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受各历史时期不良行政文化的影响,再加上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的缺失和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不足,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大量出现了公务员道德滑坡和腐败问题,对我国良好政府形象的塑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应通过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学习先前优秀行政文化,加强行政道德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培养公务员的德行修养等途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因人为的、社会的或管理的等因素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接连不断,由此导致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日益凸显。由于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保障和实现公众知情权,特别是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特点和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媒体必然介入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中。公安机关为及时有效地应对、管理、处置公共安全危机事件,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能力和水平,履行好公安机关的任务和职责,必须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背景,阐释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诸多新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转型背景阐释了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形势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创新性现代转化开掘其世界意义的文化使命;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方面,阐明了个人品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第四个着力点的必要性及个人品德建设中的实践问题;在实践举措方面,提出了全学科、全过程、全阵地的道德教育理念;阐明了社会新媒介化态势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新任务;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与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的引导。在公共政策的设计、制定和实施执行方面,明确了公共政策的道德要求,提出了加强对公共政策道德风险与道德效果评估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Guidelines for citizen’s Morali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embodies many new meaning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itizen's morality: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new guidelines expounds expounds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innovativ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e and excavating its world significan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itizens' morality 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the content of citizens' morality construction, the new guidelines establishes the necessity of personal character as the fourth foc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itizen's morality. In terms of practical measures, the new guideline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whole subject,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e whole position. The new guidelines also expounds the new task of citizen's morality construction in a new medianization society: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the moral construction in cyberspace and the hot issues in the moral field.In the design,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ies, the moral requirements are clarified, and the evaluation of moral risks and moral effect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时期,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相当重要,伴随着社会转型,各种社会危机也随之产生。从中医学角度的"生理病"出发,把公共危机看成是一种"社会病",公共部门便是"医生",危机事件便是医学里的"社会病",依据中医学"生理病"的病理治疗方式,从望闻问切多方位提出公共部门处理公共危机模式,即"治疗""社会病"的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公共危机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试论诚信     
一个时期以来,国家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传统的道德堤坝伤痕累累,社会的诚信体系备受质疑。为了唤醒人们的良知与重筑道德的堤坝,也为了我们自强自省,应重新审视诚信的议题,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最终构筑起新时代的社会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了变化。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基层战斗实体,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变化,其自身建设方面出现了民警思想僵化、警力缺乏及信息化建设落后等诸多问题。应当从纠正执法观念,改变工作作风;创新公安管理体制,提高警务效能;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构筑牢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信息化警务模式建设等方面加强派出所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Sociological theory which is dominated by structuralism paradigm faced with a series of crisis and predicament, and has given rise to a turn of cultural. It reviews and reflects critically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theoretical paradigms change of cultural sociology ab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helps to gain insight into concerns and explanatory power of cultural sociology responding China’s current social issu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oretical context of cultural sociology and its three leading research paradigms (culture-structuralism paradigm, stratification-class perspective, and strong-weak cultural program), and find that although the three paradigms have their own critically advantages, but faced with the common problem that is hard to jump out of the duality between culture and structure. Besid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put forward an integrated research paradigm of cultural sociology, and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China’s indigenization of sociology and current social real issues.  相似文献   

20.
青年人应当通过道德修养铸造理想的道德人格。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自觉地、长期地开展内心道德观的斗争,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青年加强道德修养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和现实中许多人的道德修养实践,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道德修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