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绿江两岸     
瓦内里在《鸭绿江》和《东方与西方》里论述了东方和西方的一系列对立,从而显示了这种对立的不成立之处。从瓦内里的论述,我们也得出对诗歌的定义,如同拓扑学的空间,法国人和中国人在其间并不需求相互的“了解”或是综述性的概括,而是试图去“理解”(在尊重这种空间的拓扑学运动和潜在变化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文化圈的构筑与韩中关系金弘明一、现阶段的西方统治文化历史上曾存在过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圈。但是,东方圈这一独特而传统的文化群体在西方优越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压下屈服以来,一直沦落为西方文化圈的边缘地带。而西方文化圈是以犹太—基督教文化作为源泉,...  相似文献   

3.
刘海清 《法国研究》2005,(2):182-191
二十世纪初,面对西方文化的价值危机,安德烈·马尔罗(1901-1976)试图从东方文化中寻求新的灵感,为西方文明的复兴注入活力.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成为马尔罗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以孔孟为主要代表的儒家宣扬孝道和礼治,以老庄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因愤世嫉俗而远离政治,因循自然.马尔罗创作的诸多小说人物是道儒结合体,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汇.总之,东方思想同西方文明一起,为马尔罗提供了从两个不同角度反思人生哲理的明镜,共同守护着人类精神的尊严,使人超越荒诞的境遇,获得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  相似文献   

4.
1994年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作了引人注目的调整,特别是对东方政策的调整,俄当局越来越认识到如果缺乏积极全面的东方政策,要保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是难以想象的。对俄罗斯来说,东方亚洲国家与西方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巩同和发展俄罗斯与东方国家的关系,才能改变俄在亲西方外交中的“小伙伴”形象。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俄罗斯在近两年的外交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对亚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新东方政策”。  相似文献   

5.
写于1905年的《正午的分界》对作为背景的中国做了一种极富象征性的描述,其参照系是一座监狱。《正午的分界》讲三男一女四个欧洲人在当时中国的感情生活。梅萨爱上了有夫之妇漪瑟,两人默认让漪瑟的丈夫去从事冒险买卖。在中国义民的一次暴动中,梅萨与漪瑟等西洋侨民被围困,危在旦夕。面对死亡,两情人才认识到自己的罪孽,在明澈的月光下,他们归人到天主的怀抱。诚如克洛代尔所言,剧的主题“是罪孽。见善而行恶,世上再无比这更大的不幸”。克洛代尔在其诗文、戏剧中确实借鉴了许多中国的题材、故事、形象,并把它们有机地化入了作品的情景中;但他更多地还是将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中的类似现象放在一起比较,他的诗人气质和博学知识允许他做到这一点。克洛代尔寻求中华文化(甚至还有日本文化,因此可以说东方文化)的精华之目的,是探求艺术创作上东西文化的共同点,或广义上的人类精神文化的共性。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朝鲜,从未进入西方世俗世界的视野中。这种状况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改变。实际上,在整个19世纪后半叶,西方列强和崛起的日本都将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伴随着列强侵略的进程,“隐士之国”朝鲜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在向世人揭开朝鲜面纱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教务杂志》(TheChineseRecorder)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西方传教士长久生活于朝鲜社会中,更少有功利性,因而反映的朝鲜面目更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7.
一序言 卡普拉称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的神秘主义之间蕴含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自古认为音乐是一种媒体,得以用之观察数学或物理学所描绘的理论世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音乐呈现出与以往时代相断绝的迹象,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发现东方音乐所占的比重很大.正如在现代物理学中找寻到东方思想一样,西方现代音乐在运用电脑等最新设备及理论的同时,也似乎融合了很多东方元素.我们将这种现象统称为音乐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域,西藏的形象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的整体形象起着对比性、建构性甚至冲击性的作用。随着"西藏问题"的国际化,中国的世界形象将会与西藏形象产生更密切的联系与互动。西方人心目中的汉藏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二元对立式的认知和想象,这也为西方"支持西藏运动"提供了意识形态和道德力量。本文通过对入藏德国人发表的大量相关观察、记录和评论的梳理和分析,透视德国乃至西方对汉藏关系的基本认知和产生这些认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西方人视野中的"汉藏对立"形象进行深入的学术性分析,解构和破除这一政治偏见,还汉藏关系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人的作品中,中国形象素来代表着一种东方的异国情调。法国文学中关于中国形象的描述更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早前时代。但这漫漫几百年中,关于中国形象的书写却并不“均质”。尤其是自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形象更惨遭贬抑、污蔑、丑化。“异国情调”之“异”也从伏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的“甚至”和“连…也/都…”(以下缩写为“SZ”)是一对意义相近的词语,都可以表达一种“递进性添加”。所谓递进性添加指在连接词的作用下,本句表示的情况“高”于先行句所表示的情况。添加表示在先行句的句义基础上,“添加”上本句异项所负载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当前俄罗斯的命运使全社会深感不安,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均纷纷提出关于国家发展的方案。这些方案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东西方之间作选择;第二种是把俄罗斯作为欧亚之间的桥梁;第三种意见认为俄罗斯应当有自己的独特发展的道路。这三种方案提出的依据不同点在于对东西方看法问题上。在俄罗斯土地上曾一度追求“全人类的”西方有价值的东西。不少人提出,应当研究确定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相符的意识形态。认为完成了此项任务以后,就可以进入“文明社会”。然而又有另外一些人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不能只注意“全人类”这个赤裸裸的抽象概念而忽视了具体的人民。他们认为“民主主义者——西方人士提出的任何一个纲领都完完全全地脱离了俄罗斯生活的实际情况。在这些纲领中明显地忽视了其它各国人民——东方各国人民的经验。他们要求全社会需要提高认识,对于“文明社会”,对于“民主”应当深思熟虑,至少要对它们持审慎的态度。他们究竟希望从东方各  相似文献   

12.
东帝汶问题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帝汶,葡萄牙统治了四百多年的殖民地,1975 年被印尼侵吞。国际社会反对这种行径,东帝汶人民也作出了强烈的反抗,印尼背上沉重包袱长达24 年。1999 年出现历史转机,印( 尼) 葡同意东帝汶全民公决,投票结果是大部分人支持独立。亲印尼武装民兵发动暴力骚乱,联合国派维和部队进驻东帝汶。独立后的东帝汶将接近西方,澳大利亚更加介入亚太事务,印尼反西方情绪在上升。  相似文献   

13.
1947年,当欧洲弥合战争创伤时,一种新的月刊——《读者文摘》在法国问世了,它登载世界各地的文章,版本小巧,装在口袋里与钱包一样方便。四十年,人生的大半辈子,说法国变了还远远不够,无论在哪方面,准确地说,都发生了“巨变”。为纪念本杂志创刊四十周年,我们就四十年来对改变他们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这个问题采访了法国人,正如被采访者所表明的那样,他们的回答不仅是合乎实际的,而且是完全清醒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东亚文明与国民国家的未来 为了迎接新世纪与新千年,地球村各处都在举行纪念活动。然而,100年前在20世纪到来时也曾有过这种情况吗?在熟悉太阳历的欧美,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当时人们是以什么纪念方式迎来20世纪的,但在东亚是否有过对世纪转换的认识? 日本庆应义塾的学生们从1900年元旦前夜开始至次日凌晨举行了19世纪和20世纪送迎会。因为在接受了阳历的日本有对20世纪的认识,使得这种事成为可能,但对他们来说好象还有另外的感怀。清日战争中获胜不久的日本人,表现出了要把新世纪作为与欧美列强并肩而立并成为东方…  相似文献   

15.
近代的意义最近三百余年的历史是普通数学等基础之能成为世界通用教材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革命与战争的过程。1936年由兰斯洛特·霍格本(bocelotH0g-ben)编著的(Mothelnaticsforthendllton)一书1989年在日本译为(百万人呼数学),1991年在台湾则译为(大众数利。韩国、中国及保加利亚的高中生所学习的数学教材都是同样的内容。近代又是需要日用食粮以及日用机械的时代。在近代社会中,技术不分国籍,学问也不分国籍。西方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之流入韩国,已是17世纪初。世居三代便可认做当地人,因此流传已300余年的西方科学技术亦不应…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虽然诞生于西方,但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却向东方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强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具有典型东方文化的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传播了它的经典、教理和教义,其影响之深广,堪称世界性东西方文化直接碰撞与交融的典范.本文将基督教在中韩两国的传播状况进行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17.
法国诗人克洛岱尔、谢阁兰、米肖在本世纪初先后旅居中国,分别写下了以东方文化为灵感的诗作,如《认识东方》、《碑》、《一个野蛮人在亚洲》等等。他们不仅描述了东方的风土人情,而且,作为诗人,尤其表现出对中国文字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克洛岱尔有感于文字在中国的神圣地位,写下了散文“符号之宗教”,他还根据汉字的启示撰文论述“西方的象形字”;谢阁兰的作品更是大量吸收了中国文学、文字、书法的养分;在诗集《碑》序中,他以渊博的金石知识为依据用诗的语言系统地追溯了中国文字、书法、碑刻的历史;米肖则发挥其诗人兼画家的天才,以汉字为主题创作了融书法美和诗言美于一体的抒情散文《表意文字在中国》。三位法国作家并不从语文学、文字学的学术角度考察、介绍汉字,而是以哲人和诗人的眼光欣赏汉字,把汉字的形式作为激发想象的源泉,并且都试图把汉字象形表意的原则与他们关于诗歌语言的见解联系起来。汉字在他们笔下实际上成了诗歌语言的理想模式。本文先讲汉字的外形美对于诗人们的巨大吸引力,再讲汉字造字法及其字形演变对于诗人创作的启示,最后讲诗人们如何把对汉字字形的好奇和惊异转变成令我们中国人也会惊异好奇的自由大胆的遐想。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日本文化的研究著作,如今可谓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作为日本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卞崇道教授的著作《融合与共生》以日本哲学与日本文化的同步性或同质性为起点,在阐述日本哲学的现代性与东亚意义的同时,还以东方文化的问题为核心,将考察的视角转向了东方与西方的思想交融与文化共生的立场。由此,卞崇道教授一方面将"融合与共生"界定为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也将它的实践意义"最大可能地"扩大到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9.
法国瑟依出版社1960年创办的《如是》(TelQuel)文学季刊是法国最著名的先锋派杂志,它在存在的二十余年中,发表过大量激进的宣言,挑起过多次大规模的论战,提出过许多颇具颠覆性的理论,整个这段时期的法国文化生活都与《如是》的历史密切相关,如新小说、新批评、新哲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思潮等的产生和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如是》。这个杂志周围聚集了~大批先锋派作家和理论家,他们一般被笼统地称为“如是派”,领袖人物是索莱尔斯(Ph.Sollers),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其他人还有拉康、福科、巴尔特…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在东方寻找苏俄的朋友和支持力量,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俄共(布)目光东移,对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寄托了越来越大的希望,对中国革命新动向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怀有极大的兴趣,先后多次派人以各种身份来到中国,了解革命的情况,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为了加快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