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既有关于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的研究中存在维权型上访与谋利型上访二元分立的解释框架。通过对于维权型上访与谋利型上访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实际上存在着共性,即两者均没有充分关注国家发展与变革中,农民的观念与认识是否与之保持一致;把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政策当作国家和农民的共识,作为政府与农民共同接受的原则。将国家与农民之间认知差异性作为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研究的新视角,可以发现,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既不同于"农民有理、政府无理"的维权型上访,也不同于"农民无理、政府有理"的谋利型上访的上访类型,即以维利为目的的"维利型上访"。此类上访是在国家社会认知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农民对一些政策法规不认同,认为相关政策法规不合理、不公平,损害了自身利益。于是农民为维护自身的生活状态、既有利益的稳定,或者为维护在政策调整之前本应该、本能够得到的利益,用上访的形式与政府抗争。维利型上访的最典型特征就是,由于国家与农民认知的差异性,农民认为自己的诉求是有理的,但因为诉求与政策法规不符,通常会被政府识别为以谋利为目的的无理上访,导致在上访中,农民有理,国家也有理。维权型上访、维利型上访、谋利型上访三者之间在一些条件下可能会发生转换。维利型上访在我国的转型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应与其他类型的上访区别治理。  相似文献   

2.
维权范式下的农村上访研究沿着"利益-维权"路径与"正义/公平-维权"路径展开,聚焦农民上访的行为逻辑。但因强调维权的抗争性、忽视国家在上访中的作用遭致治权范式的批判。税费改革后国家与农村社会在各个维度上的关系变化,农村内部村民的文化意识与人际关系变化,增添了农民上访的复杂性。维权范式聚焦非正常上访、关注乡村治理与农民上访的关联机制。但因对非正常上访的过度关注、国家/基层政府为中心的研究导向遭致后来农村上访研究的批判。治权范式之外、乡村治理视角下的农村上访研究通过建构上访者类型、转换研究角度、整合治权与维权分析思路的方式推进农村上访研究的深度。笔者认为在上访农民的有限理性与上访农民所嵌入的文化与事件情境两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农村上访研究。  相似文献   

3.
维权范式下的农村上访研究沿着“利益-维权”路径与“正义/公平-维权”路径展开,聚焦农民上访的行为逻辑.但因强调维权的抗争性、忽视国家在上访中的作用遭致治权范式的批判.税费改革后国家与农村社会在各个维度上的关系变化,农村内部村民的文化意识与人际关系变化,增添了农民上访的复杂性.维权范式聚焦非正常上访、关注乡村治理与农民上访的关联机制.但因对非正常上访的过度关注、国家/基层政府为中心的研究导向遭致后来农村上访研究的批判.治权范式之外、乡村治理视角下的农村上访研究通过建构上访者类型、转换研究角度、整合治权与维权分析思路的方式推进农村上访研究的深度.笔者认为在上访农民的有限理性与上访农民所嵌入的文化与事件情境两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农村上访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心阳 《唯实》2009,(5):94-94
你可能会说,无民众上访的国家多了,岂止是古巴,瑞典、挪威、智利、秘鲁、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没有听说过有人上访。  相似文献   

5.
西部随想     
老枪 《党风与廉政》2000,(11):46-46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农村党员,今年 5月份,我和 100多名村民集体到省上上访,反映我村村委干部的有关问题。前不久,县纪委在处理党支部有关成员在上访中的违纪行为时,以我也参与集体上访为由,给了我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我很有些想不通。请问,党员为什么不能参与群众集体上访 ?读者 赵英俊 赵英俊同志:   所谓集体上访,是指有 5人以上 (含 5人 )的信访人,以走访形式结群到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同一问题的信访形式。   根据宪法和党章的规定,人民群众或党员有权以信访形式向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党的机关和法律部门反映问题,但必…  相似文献   

6.
《正气》1999,(9)
晋中地区纪委副书记崔砚岗撰文指出,这几年,农民群众十几人或几十人以至上百人,越过乡镇到县、到地(市)上访,到省上访,甚至赴京上访的现象不断出现,成为影响农村稳定乃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必须加以解决。一、加快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把村干部的公务行为置于民主的监督之下,规范到法制的轨道上来。应该特别强调的是,要着力提高村民对民主法制的认识水平和行使民主权力的必要能力。二、必须强化乡镇领导以及全乡干部解决信访问题的责任意识。乡镇工作必须恢复到这样基本要求上来,树立出现越级上访就是失职的意识,对因…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铁岭县新台子镇西孤家子村,过去是有名的上访村、落后村,干群矛盾突出,群众曾经几次进京上访。如今,新一届党支部班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少数党员参与群众集体上访的现象,有的甚至带头和组织群众上访。这违背了党的原则和纪律要求,是错误的。党员参与集体上访,对集体上访会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不良影响和危害更大:一是会增加集体上访的发生率。党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在群众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党员若带头或组织上访,往往会产生消极影响。即使是被动地参与,也会在事实上给上访群众起着壮胆、领路的作用。二是不利于党内保持团结统一的形象。党员参与集体上访,既给上级组织处理问题增加难度,又易使群众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党组织产生离心倾向,还会严重影响党组…  相似文献   

9.
李鹏飞 《党课》2007,(12):124-124
近来,在个别地方的信访工作中,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群众出现增多趋势。而这些群众之所以提出不合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个别群众不了解或者不理会有关的政策、法律和规定,个人利益至上,不考虑全局利益和其他群众的利益。二是有关部门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公开。在以往的信访工作中,有关部门对群众提出的同类或类似问题没有按规定办事,或因各种原因给予了特殊照顾。因此,给上访群众留下把柄。三是个别地方、部门存在求稳怕乱、息事宁人的思想。一些地方和部门把“无上访、少上访”作为信访工作的主要目标和“稳定、和谐”的主要体现,对群众上访畏之如虎。个别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就抓住这种“怕上访”的心理,动辄以“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进行要挟,以求得个人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问 :什么叫集体上访 ?如何处理 ?答 :5人以上为了同一问题而串连一起 ,集体到党政机关或主管部门上访的活动 ,叫集体上访。集体上访的特点是声势大 ,影响大 ,涉及面宽 ,政策性强 ,如果处理不好 ,容易激化矛盾 ,扩大事态 ,影响社会稳定。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章和宪法规定 :支持、保护群众通过正常渠道、采取正当方式反映情况、揭发问题 ,但不提倡群众采取集体上访的方式反映问题。要注意发挥信访网络的信息作用 ,做好集体上访问题的预测和防范工作 ,有效地化解矛盾。处理集体上访总的原则和要求是 :领导重视 ,多方配合 ,分级负责 ;坚持实事求…  相似文献   

11.
为民 《支部生活》2007,(9):44-44
集体上访、闹事,干扰国家行政、司法机关工作秩序,容易引发和激化矛盾,造成社会的不安定,不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员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带头维护社会秩序的义务。党员参与集体上访不但有损于党员的形象,还直接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党员不能参加集体上访、闹事活动,这是党的纪律,必须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个落实政策的问题,几个月来找到乡、县有关部门未得解决。我认为乡、县解决不了,出于无奈,打算到市或省上访。我是党员,又怕影响不好,您说怎么办为好?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经济体制和领导职能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如何认识和处理好职工上访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解决好了职工的问题,才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推进。因此,研究如何妥善处理好职工的上访问题,是我们当前急需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职工上访形成的原因 1.一些领导干部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不足或错误,职工以逐级上访的形式讨说法,求公正。在这个时候,我们的一些干部没有客观地认识职工上访,而是把上访职工看成是多事的“刁民”。使这些职工产生了“不争馒头,争口气”的不满情绪,把事情越闹越大,问题越搞越  相似文献   

14.
凉州区(原武威市)纪委、监察局近年来,把解决集体上访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集体上访上升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1999年全区越级集体上访的批数比1998年下降20%,2000年比1999年下降17.86%,2001年又比2000年下降40%多。其主要作法是:———统一认识,党政齐抓共管。前几年,凉州区的集体上访一度呈上升趋势。上访人员冲闯机关,围堵大门,拦截领导汽车,大吵大闹;有的提出无理苛刻要求,向接待人员施加压力,无休止地纠缠领导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美珍老师很郑重地建议我们杂志社采访应县县委书记侯新生同志的事迹。杨老师是应县一位普通的农村退休教师,也是当地的一位名人。几年前,她曾为村里的不平事到京城上访4次、到省城上访9次、到市里上访20余次,个人花费1万3千余元。但是自从2005年,  相似文献   

16.
白秀平 《先锋队》2011,(4):10-11
本文所讲的"非正常信访"是指长期越级、跨地区、跨部门上访、缠访案件,主要以个体个案为主,不考虑有理无理的问题,只研究信访形式的问题。此类案件在各地、各部门大量存在,有的甚至几十年上访不止,耗费了大量的社会管理成本,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一定程度上已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一、上访权的宪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虽然没有“上访”这一概念,但是,公民的上访权却可以从宪法的有关规定中推导出来。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里的“批评”、“建议”、“申  相似文献   

18.
孟喆  郭平 《求实》2005,(Z1)
近年来 ,各地群众进京上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敏感时期上访的数量有所增长。人们常把涉及公检法处理的案件或是需要用法律手段调整的上访称为“涉法上访”。上访成为当前部分群众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落实有关政策法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然而大量越级上访、群体上访 ,不仅增加了上访群众的精神和物质负担 ,而且给各级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办公和工作秩序 ,甚至损害了党委、政府的社会形象。如何有效地化解这些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的安定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以充分发挥信访作为社会控制安全…  相似文献   

19.
非正常上访问题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胜  文思宛  罗思源 《唯实》2009,(2):83-88
对近两年来贵阳市非正常上访状况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这样的特点:重访与缠访数量居高不下;诉求的合理性和行为的违法性交织;部分上访人行为偏激;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和危害性较大;处置难度增大。必须通过信访强权、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访应急处理机制、注重信访维稳考核的科学合理性及建立非正常上访专项资金几方面开展有效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兴隆镇兰旗村,在新民市的机关干部和周边乡镇的百姓中,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兰旗村确实"出名"很多年了:一年前,它因闹因乱出名,发生过几起集体群殴事件,越级上访不断,是省、市挂号的"上访专业村"。而如今,兰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村屯环境旧貌换新颜,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兰旗村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就让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