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     
父亲就要从乡下来了,那个被丈夫时常念念不忘的父亲,我的公公。他将和我的婆婆一起走进我和丈夫的生活。挂断电话,丈夫拉着我的手,向我诉说父亲以往的艰辛……  相似文献   

2.
路,要自己走肖宁父亲逝别已一年多,而我至今不肯相信这样一个现实。生命的岁月中,父亲已成为我的心理依托,他是我精神的家园。隔着玻璃,像片上的父亲仍然阳光般慈爱地对着我微笑,一种被日子积压得太久凝蓄着化解不开的伤痛汹涌着慢慢溢开来,禁不住的泪水潸然而下。...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09,(1):58-58
法官:我父亲是一位农民,今年70岁。他每年除了种三亩承包地外,还在房前屋后种了有一亩多菜地,养了50多只鸡和鸭,虽然我和在城里工作的哥哥每年都接济他一些,但他和我母亲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去年9月底的一天,我父亲骑着三轮车去镇里卖菜。王某开着装满货物的汽车从我父亲身边经过时,一个货物箱子落下来恰巧砸中我父亲。我父亲经医生诊断为右颧骨骨折,住院治疗一个半月,遵医嘱在家休养了两个月。  相似文献   

4.
这里记述的是一个父亲的悲哀,儿子被殴打致重伤,而罪犯却在关系网的庇护下逍遥法外,这里讲述的是一名律师的悲哀,正常的司法程序被某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层层设障,以致出现法律的死角。本刊刊发此文,旨在希望此案能早日得到合法和公正的处理。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是否完全客观,欢迎有关 方面畅所欲言。——编者我是一名律师,同时我也是一位父亲,当我的儿子被殴打致重伤,而犯罪分子却逍遥法外长达四年之久,至今未得到应有惩罚的时候,作为一名父亲,面对重伤残疾的儿子,我的眼在流泪,而作为一名律师,看到法律被某些人或视若无物…  相似文献   

5.
建刚 《法律与生活》2014,(14):39-39
正那是2012年初秋时分。一天,管我们班的曹警官突然找我谈话:"建刚,听说你父亲得了重病?"曹警官一句温和的问话让我瞬间崩溃了。在三天前的亲情会见日,我母亲一个人来了,父亲一反常例没有出现。我再三追问,母亲才支支吾吾地告诉我,父亲被查出患了肝癌,住院了。父亲怕我忧伤分神,不让母亲告诉我。这可怕的消息像一记闷棍,打得我晕头转向。那三天,我寝食不安、心烦意乱,多想以百米的速度跑回家,贴着父亲问寒问暖,围着老人端饭递菜,在亲人最需要我的时候送上我的一片孝心啊!可是,对于一个高墙之内的服刑人员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我伤心、焦急、无奈、消沉……只有夜半偷偷地在床上流泪。  相似文献   

6.
律师答疑     
《法律与生活》2010,(19):47-47
赵律师:您好!我父母生前与我弟弟共同居住,当时父亲承租着房管局的四间公房。我父亲于2005年去世,母亲于2007年去世。父亲承租的房屋在2004年被拆,拆迁款由弟弟独占。我想问一下,拆迁时,我母亲还健在,承租权是否应直接转为她?母亲去世后,我有没有权利继承拆迁款?  相似文献   

7.
学术天真     
深夜静思,我想到了父亲和我刚刚开始的学术生涯。家父严厉,首重子女学习,自幼被其耳提面命“只有知识是自己的,其他都不能伴随一生”,知识在幼小的心灵里便被视为神圣。及至上学,教师虽良荐不齐,父亲却不许我们对老师偶有微词,按父亲的逻辑老师之所以是老师,总有他的道理,最不济也比学生强,教师的神圣在父亲的深督之下亦牢牢地印在了心里。长大成人,自然而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而且一如既往,见老师必崇拜、必惶恐。知识的至真与教师的至善在内心深处总视其为完美的一体,这一切都是父亲所赐。 神圣的光环总会被世俗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8.
我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农民,我有一个小我3岁的弟弟。有一次,我为了买女孩子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5毛钱。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我们跪在墙边,拿着一根竹竿,让我们承认到底是谁偷的。我被当时的情景吓傻了,低着头不敢说话。  相似文献   

9.
我是在父亲刘英牺牲两天后出生的。父亲是1942年5月18日在浙江永康方岩被敌人杀害,年仅37岁,5月20日母亲丁魁梅在上海生了我。生我以后,满怀悲愤的母亲急着去找革命部队——新四军.就把我和姐姐小英送到浙江天台的外婆家里。  相似文献   

10.
如果用一个时尚的词来给他贴标签的话,他是一个“官二代”。他叫罗西北,他的父亲是一个名叫罗亦农的先烈,他本人是我国著名的水电专家.19年前,我被友人推荐加入“先驱者后代”丛书的写作阵营,我负责的采写对象正是罗西北:这一次机缘,让我和罗西北和他的夫人赵仕杰教授有了一段长达十几年的交情,也让我对先驱者的后代这个人群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11.
在我年少的时候,父亲——这位老党员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我,他常常对我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在世上就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为党做事”,父亲的谆谆教诲,使我对党有了较为朴素的感性认识,争取成为党的一分子,做一个让人尊重的好为,这种思想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12.
一块白玉     
大学毕业那年,我到临县的公安局工作。临行前,父亲给了我一小块白玉,让我带在身上。我不迷信,不相信玉能够保人平安,也不懂玉,给我玉干什么?但怕拂父意,我还是收下了。我刚到公安局时被安排在刑警队工作。一次,要去执行围剿抓捕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团伙的行动,我第一次参加这样充满危险的行动,心里忐忑。父亲看了看我,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向玉学习。我觉得父亲故弄  相似文献   

13.
打官司     
打官司与我可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打官司c我的三叔从小就过继给一位族人做孙子,以延续香火。这位长辈去世后,留下了三间房子,而我的三叔又在外地工作。这位长辈的侄儿就霸占了房子。三叔委托我父亲替他打官司。于是,我就常常看见在田地里劳累了一天的父新坐到了昏暗的油灯下。在扫盲班里开始识字的父亲,为了给三叔写信和给法院写诉状;常常忙到深夜。看到父亲如此艰难,我恨不得自己一夜之间就长大,能帮上父亲一把。好不容易等到村子里有在省城武汉工作的人回家探亲,父亲就象遇…  相似文献   

14.
我的童年是在省法院大院度过的。那时,父亲是省法院的一名法官。文革期间,43岁的父亲被划归"当权派",被强令退休,返回原籍。1969年国庆节前的一个阴霾天,我们全家乘坐一辆大卡车踏上了返乡的路途。那年,我还只有7岁,之后的9年我就不记得这片阴霾曾经散过。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个警察,但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深受孩子的父亲,他是一个父亲,但他更是一个在灾难面前顶天立地的警察!5·12汶川发生特大大地震,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派出所民警李林国,赶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北川中学,搜救被埋在废墟里的师生。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元旦过后,庭里分给我一个简易的盗窃案件。这个案件中的被告名叫石磊,今年21岁。2005年9月2日,在北京站二楼因偷了一位女士的行李箱,被车站民警发现,随即被刑事拘留。对于北京铁路运输法院来说,这种案件并不新鲜,但石磊父亲那些急切的话语和期待的眼神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急切的父亲和冷漠的儿子1月5日上午,我刚刚拿到案卷,就接到楼下保安的电话,他说法院大厅内有一个人要见我,自称是石磊的父亲。当时我就愣了,通常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不是很清楚案子的进程,只有法官向被告人发应诉通知书时询问了家属的联系方式,通知了家属,他们才会知道…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一名退休医生,今年75岁了。我想通过《法律与生活》发出一声呐喊:"父母们,住手吧!别再打孩子了!"现在,亲生父母把自己孩子打死的情况太多了,湖北、湖南、云南等很多地方都发生了这种事情。我最近注意到3个案子,一个5岁的孩子被父亲打死,一个10岁的女孩被饿死了,还有一个3岁的女孩被父亲打死。那个3岁的小女孩很可爱,在照片上笑得很灿烂。但是,她竟然被活生生地打死后埋掉,人世间又多了一个小冤魂,多了一座小孤坟。  相似文献   

18.
麦家 《政府法制》2011,(32):16-16
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有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这句话是我父亲说的。父亲是个农民,只读过一年私塾,是个没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19.
蓝为洁 《检察风云》2012,(11):72-74
我是四川重庆人,1926年出生在市区冉家巷,属八个弟妹中的最大一个。因为父亲的开明,我受到的教育很早很特别。因此,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教我的知识,我受用到今天。虽然老人家已经去世40多年了.他的“教育家”形象仍然鲜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行动的准则。我的丈夫汤晓丹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也如同我父亲对我一样,对孩子的教育潜移默化。他常常把最珍贵的资料放在他们拿起来顺手的地方,让他们自学领悟……  相似文献   

20.
《法庭内外》2009,(2):59-60
法官:5年前,我和父母共买了一幢房屋,并以父亲的名义办理了房屋产权证,共有人为母亲、我及我的丈夫。一家人居住在一起,实行的却是AA制,柴米油盐都分开,父母的收入归父母,我和丈夫的收入也不用上交。不久前,父亲因生意失败欠下10多万元债务,结果被告上法庭输了官司。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将我和父母买的这套房屋予以查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