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近年来上海市毒品犯罪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出现新形势、新情况及新问题。经过与禁毒部门的长期博弈,毒品犯罪行为越来越走向精细化、高智商化。为此,应当建立案件管辖和侦查配合机制,探索更加合理的毒品犯罪量刑机制,规范诱惑侦查机制。  相似文献   

2.
卢娴  姜琪 《法制博览》2013,(10):71+70
毒品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一直是我国打击的重点。毒品犯罪经常以集团犯罪的形式出现,具有人员复杂,组织严密,分工细致等特点,给侦查取证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对此,侦查人员一直在试图探索新的技术侦查措施,对于这些侦查手段的合法与否一直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技术侦查的调查取证方式,但对于通过这些侦查手段所取得的证据效力该如何界定却是一片空白。本文将主要介绍诱惑侦查的相关内容并对我国毒品犯罪中诱惑侦查所获证据的证据能力做一个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打击毒品犯罪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毒品犯罪侦查机构设置的问题,毒品鉴定方面的问题,此外,我国对特殊毒品、特殊人群、特殊区域犯罪存在打击的盲区,因此,应当完善毒品犯罪侦查机构设置,完善毒品鉴定制度,完善对特殊人群、特殊区域毒品犯罪的控制,提高我国禁毒部门的缉毒装备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4.
黄可嘉 《法制博览》2015,(7):230-231
现代社会犯罪手段的不断翻新以及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的不断增强,使侦查手段也随之千变万化。经典型犯罪模式日益细化及新型犯罪模式层出不穷,比如洗钱、贩卖假币、组织卖淫、毒品走私等案件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不仅对社会安宁造成难以估量的潜在威胁,并且以其隐蔽性及新型反侦察手段,对传统的侦查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而诱惑侦查制度正是在此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被认可的为破获此类犯罪的有效措施之一,已普遍应用于世界及我国司法实践中。本文正是通过都这一制度优缺点的分析,希冀对形势程序中的诱惑侦查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2012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侦查机关采集生物样本和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权力,清除了运用生物技术侦查的法律障碍。新法在明确生物技术侦查的合法地位的同时,在犯罪控制的效能化和人权保障的精致化方面均有重大发展。但实践中该侦查手段如何与刑事司法的具体规则相适应,其适用的范围、对象及相应程序保障问题均需予以明确。文章在剖析该侦查手段于新形势下的可适用性之基础上对此予以了探索,并对其在司法程序特别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相似文献   

6.
毒品走私的案件侦办是不断发现、不断思考的过程,而以刑事技术作为侦查指导理论的思维,应该更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性和系统性。侦办毒品走私案应该具备现代化、科学化的思维模式,对于既复杂又变化多端的毒品走私案的侦办,有着非常大的现实作用。本文对刑事技术在毒品走私案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增设了对特定犯罪的指定监视居住制度。即"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和适用这一规定,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张震天 《法制博览》2015,(2):139-140,138
控制下交付,是在毒品犯罪呈国际化和有组织化发展态势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侦查措施。2012年新的刑诉法首次提出控制下交付,但在实际工作的运用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以加强控制下交付的程序规范建设与立法完善为抓手,进行全面改革和完善,从而真正发挥其实战作用。新形势下,加强对"控制下交付"的研究,对于健全我国刑事侦查措施体系,更好地打击毒品犯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汉强 《法制博览》2012,(6):165+270
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犯罪严重危及农业生产安全,损害农民利益。本文在阐释此类犯罪法律认定,总结、提炼犯罪特点的基础上,对此类案件的侦查工作重点和侦查取证要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贿赂犯罪是严重的腐败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犯罪之一。由于贿赂犯罪的特殊性,加之我国法律赋予侦查机关特殊侦查手段远远少于法治发达国家,造成部分贿赂犯罪未得到应有的惩处,导致对贿赂犯罪打击不力。而人们将之归结于司法机关对行贿人的放纵,甚至有学者提出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贿赂犯罪,应当提高行贿罪的法定刑,对行贿人施以重罚。根据法律规定,行贿和受贿都构成犯罪,都应当受刑事处罚,如果提高行贿罪的法定刑,无疑使行贿人和受贿人为逃避刑事处罚而无形之中结成利益同盟,增加了司法机关的办案难度。在当前形势下,要重点打击受贿犯罪以遏制贿赂案件的高发态势,应当坚持对行贿罪的轻刑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张菲菲 《法制博览》2022,(15):27-29
随着犯罪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侦查模式益发显得力不从心,侦查机关开始借助大数据技术协助案件侦办,有效提升了打击犯罪的能力.但大数据侦查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利用,使其与公民的个人信息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冲突.亟需对大数据侦查构建严格的规范体系,将大数据纳入法治化轨道,在侦查中对个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当今美国司法体系为应对国内青少年因普遍的物质滥用所导致的严重犯罪等社会问题设立了专门的青少年毒品法庭,而对于这一司法举措的利弊分析需要建立在若干前提概念的厘定与分析基础之上,如易滥用物质的界定,特别与传统毒品之间的关系;与物质相关的犯罪与传统毒品犯罪的关系;与专门毒品法庭的运作机制与绩效评价标准等。只有从对药品滥用的前提批判入手,才有可能从一个较为客观的视角对美国青少年药品滥用问题的现状、成因以及对策这一动态过程以及相关的经验教训加以明析。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侦查部门是与末成年违法犯罪人员打交道的首要关口,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今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上升,特别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批准,我国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及人员如何在今后执法中遵循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有关未成年人案件侦查的规定,不仅会影响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而且也将对未成年人案件处理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在分析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有关未成年人案件侦查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在未成年人案件侦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及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白忠锋 《法制博览》2023,(29):88-90
近年来,随着金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利用手机短信、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非接触式电信诈骗案件呈高发、多发态势,而且犯罪手法不断升级翻新。由于该类案件具有隐蔽性强、取证难、侦破难的特征,导致经济财产严重损失。对于公安机关而言,精准使用侦查技术侦破电信诈骗案件、大力打击犯罪分子、挽救群众财产损失是重点。本研究以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困境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具体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5.
系列犯罪具有较高的社会危害性,犯罪人较强的反侦查意识导致侦查范围大、侦查难度高、侦查期间较长、侦查效益较低,对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将犯罪心理学、地理学相关理论有机结合,基于SuperMAP等软件设计出系列犯罪嫌疑人藏匿地预测软件,使预测结果可视化、直观化,为系列案件侦破提供侦查方向、提高侦查效能,顺应大数据时代科技强警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侦查机关的科技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应辉 《法制博览》2023,(16):148-150
毒品犯罪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犯罪类型,中国面对毒品犯罪始终秉持着严厉打击的刚硬态度。但针对“代购毒品”这一典型毒品交易行为,立法方面《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过于笼统模糊缺乏指导性,最高法印发的会议纪要能否作为定罪依据也备受争议,这就导致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窘境屡见不鲜。对于代购毒品行为该如何进行正确认定,本文在纵观各位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分析、调研做一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汪富平 《法制博览》2015,(6):201+200
一、相关背景介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信息化背景下的犯罪也有了新的变化与特点,侦查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以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侦查假设作为一项传统的侦查手段,在信息化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复杂庞大的信息源,运用侦查假设能够迅速提取有用信息,发现犯罪嫌疑线索,排除核实案件证据,提高侦查破案效率。(一)信息化下的侦查假设  相似文献   

18.
在毒品案件刑事诉讼过程中,毒品鉴定结论作为一项指控犯罪的原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正是因为其在毒品犯罪案件证据锁链中的关键地位,辩护律师在进行毒品案件刑事辩护中即应当该鉴定结论作为重要的辩护突破点予以深入研究,从而从刑事辩护的证据角度为被告人争取最优的辩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将侦查机关的控制下交付措施纳入法律体系中,为此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毒品犯罪也日渐扩大化,其特殊性使得控制下交付措施的实施不可替代。立法对于此项措施的确立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对于控制下交付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传媒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对犯罪案件的报道能保证侦查的公开性,有时还能为侦查提供破案的线索,从理论上来说,还有助于保障犯罪人的权利。但是媒体对侦查阶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案件的报道可能暴露侦查的情况,给犯罪人以对抗之便。本文从媒体对案件的报道对侦查的利弊着手,分析对传媒关于犯罪报道的监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