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确定华人融人现代越南社会的程度和趋势,必须考察其诸文化要素。具体来说就是要考察语言、学校、宗教和共同的精神生活方式等的作用,其中首要的是语言要素。众所周知,语言是承载文化、保持民族本色的主要工具之一。对于总体的华人和具体的海外华人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会人文化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在其形成的时间上尚存在诸多疑问。本文试从华人民族的形成、华人社会的日趋成熟和华人民族意识的日益增长三方面来分析华人文化形成的时间分段。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华人文化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在其形成的时间上尚存在诸 多疑问。本文试从华人民族的形成、华人社会的日趋成熟和华人民族意识的日益增长三方面 来分析华人文化形成的时间分段。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非洲华人的人数不断增多。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文化娱乐活动颇为丰富。非洲华人战后文化生活的特点因时代而不同,早期主要表现出一种激情和燥动,以及由于两岸关系带来的意识形态分歧。随着一些青年组织和文化中心的创建,华人文化活动表现出注重体育竞技和文艺演出等方面。华文教育有起有落。华人对当地文化的陌生和社会环境及习俗上的不同,致使他们处于各种文化困境之中,如种族隔离带来的体育竞技上的歧视现象以及语言隔阂带来的孤独与苦闷。文章最后剖析了华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华人族群内部的交往相当频密。然而,马来西亚华人并非单一语言群体,社会内部的条件如学校教学语言、所属的方言群体、多语的能力等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华人在族内交谈时面对语言上选择的问题。本研究选定了社会交际中常见的三个对象,即相识的朋友、工作上的同事和不同年龄层的陌生华人,进行华人社会交谈用语的探讨。在吉隆坡所进行田野调查的结果发现,年龄比较大的华人一般上多选择本身祖籍的方言,而比较年轻的华人则偏向于选择华语和英语为社会用语。这证实了华人的社会用语并不单一,不同年龄层的用语有所差异。华人社会用语的选择是社会变迁的镜子,反映海外华人在当地社会的适应和融合。  相似文献   

6.
张小倩 《八桂侨刊》2021,(3):20-26,34
基于印尼历史、政治与文化沿革的独特性,印尼华裔认同的变化与现状成为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的热点之一.爪哇是印尼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观察当地华裔认同变化特别是现状,对于印尼华裔研究具有典型意义.个体或群体所持有的语言文化习俗作为其认同感的确立与转向的核心基础,其中又以语言为重.因此,对于促进华人自身或族群认同而言,华文教育就显得极为关键.印尼华文教育走过辉煌,遇过挫折,经过断层,当前迎来复苏时期,各种华文教育媒介遍地开花.其中,系统性较强的三语学校,对于印尼华人的文化教育意义较大,对于认同感确立及转向的影响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7.
宗教的本土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社会的变迁,海外华人宗教本土化问题是学术界所探讨的焦点之一。新加坡基督教华人/京华青年会在七十年(1946-2016)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适应新加坡社会的变化,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华人/京华青年会在基督教本土化行程中,展示出多元与双向的两大面相。多元性表现为在保留其传统中华文化的同时,主动汲取当地民族的优秀文化。双向性则既体现在其为能融入在地社会,在服务方式、组织管理、文化活动等方面主动调适,又表现为其在受社会及时代因素影响中能借助所开展的各项服务及事业,与当地社会开展有效之互动,并对当地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语言也多样化。实地调查显示,作为最大族群的马来人和第二大族群的华人实际上并没有太频密和有深度的接触,一般只限于社会的基本来往。尽管语言沟通上没有问题,但是两大族群的关系尚有一段距离。在居住社区,华人多与同族为邻;在职场上,华人也多与同族共事。惟年轻一代的华人与马来人的交往比年长一代的华人稍增,接受非华文教育的华人也比华文教育或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华人有比较多的机会和马来人接触。从交际用语来看,多数华人往往配合马来人的习惯和语言能力而使用马来语与马来人交谈,这是华人文化适应和尊重国情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杨文安 《思想战线》2011,(Z2):328-330
泰北云南华人社会的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而泰北华文教育由于国内外的背景,以及与台湾的互动关系,在全球华文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非现有华人20万左右,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大多集中在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首都比勒陀利亚、伊丽莎白港等沿海城市。南非华人以经商为主,从事零售、批发、进出口贸易和开餐馆等。近年来,华人在南非的投资日益增多,涉及纺织、制造、房地产等行业。华文教育推广不易,但在华人社团和华人报刊推动下,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前景看好。华人参政刚刚起步,但步伐很快,而且能代表和维护华人权益。2003年以来,南非华人屡遭劫难,安全处境甚忧,主要是南非社会治安的原因,也有华人社会内部的原因。随着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速度加快,南非华人移民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不会因安全问题而止步。  相似文献   

11.
马科斯总统在菲中关系缓和的前提下,打破菲律宾历届政府奉行排华政策的惯例,采取积极的同化政策,放宽华人入籍限制,使菲律宾华侨得以获得公民权,转变为菲律宾国家公民。文化上的侨校菲化政策推动了外来少数民族族群的华族很快融入菲律宾主流社会。从1975年至1985年,在马科斯同化政策的影响下,菲律宾华人社会形态发生了剧变,从侨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形,菲律宾成为世界上华侨华人融入所在国最好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泰国勿洞华人社会具有一种地理空间上的文化生态。勿洞潮州籍华人的先辈从中国来到泰国后,因各种原因而再度迁移到勿洞。勿洞潮州籍华人早期有许多以种菜或种稻为业,后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勿洞潮州籍华人社团建立较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而潮州籍华人在建构当地华人社会的总部“勿洞慈善堂”中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西行漫记     
本文所说的“西行”,是指笔者一行访问印尼西加里曼丹省,故简称“西行”,印尼华人喜欢将该省简称为“西加”。应印尼客属联谊总会的邀请,笔者一行四人于2012年2月1日至15日,赴印尼访问考察,包括雅加达、西加里曼丹等地。这是笔者第四次访问印尼,这次访问考察的重点,是印尼华人在民主改革时期的发展变化(1998年以来),重点考察西加里曼丹省各地华人参政情况和华人文化、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的现在,是中华世界呈现出矫健动态的时代。这是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在亚洲NIES、ASEAN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华侨华人社会的存在及所发挥的显著作用为其背景的。1997年7月以后,虽然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迎来了流动性的局面,华人世界的汹涌浪潮即使在香港回归和台湾问题等政治上的变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华文教育随着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坎坷发展而历经曲折。对东南亚华人族群和华文教育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东南亚华人族群的变迁与华文教育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东南亚华人族群区别于一般少数民族族群,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华文教育的发展需要顺应华人族群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身为北欧五国之一的瑞典,和西欧的其他国家相比,并未吸引太多华侨华人移民定居。华人移民瑞典始于清末民初,几十年间,在瑞华人数量从起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数万人。为了实现在瑞华人的广泛团结与联系,瑞典华人自1978年开始陆续成立华人社团。数十年来,瑞典华人社团类型逐渐丰富,在组织结构方面,瑞典华人社团大多形成了较为完善稳定的组织结构,功能也逐渐凸显,展现出鲜明的双重文化认同,并体现出混杂融合以及利益优先的特性。在这样双重文化认同特征的影响下,瑞典华人社团呈现出组织形态本土化、规范化而运行模式灵活化、中国化的特点。在功能模式方面,瑞典华人社团从政治和经济上适应住在国规则,体制化趋势明显,从社会和文教上满足华人切实需求,凸显实用性。总的来说,瑞典华人社团较好地适应和融入了当地社会,有力地促进了中瑞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一直是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重要工作和使命。二战后,新马地区内外局势急剧变化,华侨华人社团的文教工作面临艰巨的挑战。但是,新马地区粤籍华侨华人社团不畏艰难、锐意革新。除了一如既往地创办华校、设立奖学金、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之外,新马粤籍华侨华人社团也根据时代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譬如华文教育的模式转变、奖学金范围的扩大、文化理念和传播方式的继承和发展等,不仅度过了难关,而且将华侨华人社团的文教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如今,马来西亚已成为除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之外唯一拥有华文小学、中学和大学等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印尼华人社会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印尼华人社会的新变化,分析了华人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如何评价瓦希德政府的华人政策以及伊斯兰教对华人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还预测了梅加瓦蒂的华人政策走势,并指出华人进一步融人当地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可大致分为宗亲会、地缘类社团、业缘类社团、宗教类社团,以及文化社团等。文冬是马来西亚华人社团较为集中的地区,玻璃口新村作为紧邻文冬市区最大的新村也有一部分华人社团分布其中,新村现有的华人社团为两家宗亲会、两家文化类社团和一家私会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村内社团已经体现出了定位本地化和管理专业化的特点,成为联结当地华人的纽带,也是当地华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经过长期的发展,新村的华人社团在团结新村村民、促进新村和谐发展、发扬华人传统文化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着社团经营后继无人、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60余年来,泰国华人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泰国华人教育在战后的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对泰国华人自身利益的实现及泰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促进了中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加深了中泰人民的友谊。本文拟以二战后泰国华人教育为例,通过对华人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回顾,深入探讨泰国华人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