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竞争治妒论     
竞争治妒论李德民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学》一书中曾这样表述过嫉妒:"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者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12,(4):78-78
心理暗示法:暗示是一种心理现象,烦躁时应对自己采取积极暗示,告诫自己这是正常现象,乌云终地散尽,同时多回想一些以前经历过的美好情景或值得自豪的事情。这样就能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韩静 《前线》2016,(12)
正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自人类开始在地球上活动以来,嫉妒就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大陋习,它不仅是是非的发源地,还是悲剧产生的温床,是害人害己的祸根。几千年绵延不绝的"文人相轻",多少含有嫉妒的意味。韩非子与李斯同为荀子学生,都是法  相似文献   

4.
提起嫉妒,恐怕每个人都自感熟知它,并能将耳闻目睹的妒心浓炽者的言语和行为描述一番,继而发出一声感叹:嫉妒真是一个司空见惯却令人头痛无奈的怪物!嫉妒心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忌恨心理现象,源于生存需求的应激反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处理这个怪物,有益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就现阶段的社会人类来说,嫉妒心理所表现的范围和形式是广泛而多样的。不过,其范围大致涉及利、才、色三方面者居多;表现形式主要有说坏话、搞破坏、打击报复、甚至有走极端而犯罪的,当然也有用理智将其化解者,也有奋起竞争者,情况极其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说.嫉…  相似文献   

5.
一般特征女大学生的敏感、嫉妒、虚荣、自信或自卑、逆反和对抗诸心理,互为因果,交错产生。在人际交往中得到生动直观的体现。女性的敏感心理,是男性所望尘莫及的。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敏感,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如果一位教师对一位非常认真的女大学生所说的话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她便会产生一种屈辱感,从而对这位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有时,甚至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无礼顶撞这位教师。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6,(6):72-73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们内心承受的压力很大。怎样释放自己的心理压抑,也就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优等生是指各方面表现都好 ,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是父母长辈们的“心肝宝贝” ,是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宠儿” ,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在他们身上有许多良好的品质 ,但是这些受宠的姣姣者 ,由于背负的“期望值”较高 ,在人们的一片赞扬声和家长的娇宠下 ,其负重心理也往往随之产生。优等生负重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狭隘的“优秀观”,认为自己“冒尖”是理所当然的 ,别人有优势了 ,就觉得心理不平衡 ,甚至嫉妒。二是为保“优秀”紧张兮兮 ,常常怀疑自己是否还优秀 ,是否还会成功 ,时时事事感到压抑 ,过份注重每次考…  相似文献   

8.
晏海珍 《求实》2006,(Z1):230-231
逆反心理是存在于青年战士中间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从青年战士心理行为特点上来讲,逆反心理是青年战士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青年战士在求异思维中强调个人意志,确立自我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一方面是为了寻求自立,肯定自我,保护自我,而产生对压抑自己的那种外界力量的反抗欲望,另一方面也是思维片面、行为偏激,不能客观看问题的表现,对部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影响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因此,准确把握青年战士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找出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使我们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自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产生内抑性,影响人的潜能的充分发育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自我教育领域,可以对自我教育进行积极化改造。积极心理学理论为自我教育确立了一个"心理—社会"运行机制,强调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产生的心理机制,但它需要在积极机构或组织系统中运行。自我教育应当以积极人格的塑造为目标,并通过积极教育环境中的积极教育实现过程的完善化。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产生心理挫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挫折心理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要有效地克服人们的挫折心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因此,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挫折心理。一、个体挫折心理的实质及其造成的原因心理学听讲的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行为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人们在从事有目标的行为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个体行为未遇到什么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又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之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感情脆弱、娇气足、畏惧困难,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有少数学生存在着自悲、自卑、嫉妒、任性、神经衰弱、孤僻焦虑、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我们在德育中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人格缺陷,有以下三个问题: 1、学习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压力增大,由此造成心理行为问题。害怕别人成功,总怕他人超过自己,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不尊重他人。有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2.
正嫉妒是一种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心理效应,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妨碍事业发展。要知道,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我们没必要因为羡慕别人而去嫉妒别人。下面三招有助于打消嫉妒心。只跟自己比。总有人比你拥有得更多、更好,所以,与他人比只能一时胜出。与自己比,检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评价自己的付出和所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并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发生深刻的影响。积极的情感是推动人们去追求真理、探索新事物的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工作的巨大推动力;消极的情感不仅会降低人们的活动能力,而且会降低工作效率。我们应该把握自己的情感状态,努力使自己产生积极的情感,尽量避免产生消极的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都说女人如花,那么,女人是越年轻越好吗?据英国一项最新调查研究发现,44岁是女人的"完美年龄",她们在这个时间段会在方方面面感到前所未有的满意。调查涉及2000名40~59岁的女性,统计数据显示,在健康状况方面,85%的女性认为,40岁之后她们开始注重锻炼,生活方式比以前科学许多。在精神心理方面,66%的女性认为,自己比年轻时更自信,不再因自己的不完美感到自责,嫉妒心理也明显变少了。在经济能力方面,29%的受访女性表示,自己可以随心所  相似文献   

15.
刘文 《求实》2012,(Z2)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目前正在密切关注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它主张凡事从"积极"角度人手,通过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发挥人的积极潜能来帮助人们找到自身的内在力量、善意和美德,从而培养和形成一种具有积极心理学意义的认知品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使积极心理成为大学生的主导心理状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任何心理现象,一般来说,对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和消积两方面的作用。大学生的心理,由于其年龄、阅历和受教育的状况等方面与一般人不同,因而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做好工作。 1、针对其逆反心理,因势利导。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逐渐成熟的阶段,其心理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渐渐形成独思、反省,迫切希望认识及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主客体的同一性,产生独立感、自信心等心理意识,当这种独立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当员工之间的地位、能力相当时,如果其中一方获得上级的认可、提拔、加薪或者学习机会时,其他员工就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而产生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18.
今年27岁的李昂,高挑的个子,一脸的喜庆,给人很阳光的感觉。李昂的故事有很多。2008年,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他,放弃到政府机关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5年来,他义务为近百名网瘾、叛逆、厌学、孤僻青少年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得到了青少年所在家庭、社区的支持与认同,被大家称赞为青少年的"心灵导师"。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很多时候因没有适当的倾诉对象只能压抑自己,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心理  相似文献   

19.
陈凤楼 《唯实》2000,(6):61-63
这里讲的领导干部的消极心理,是指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种“无望”心理。所谓“无望”心理,是指某些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或在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感到已经没有升迁的可能,产生了一种仕途已经走到尽头的心态。据调查,这种不健康的消极心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试从主观方面对这种心理的危害和生成原因以及如何调适谈谈一孔之见,并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无望”心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如果我们认为它只是小事一桩, 所产生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追求,是一个人前进的巨大动力。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一旦对自己的升迁感到“…  相似文献   

20.
迷信是人们在无知的情况下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盲目信仰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就官员迷信的根本心理需求来说,主要是为获得心理平衡而寻求安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