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要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在思想上筑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基,又要在行动上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提法其实由来已久。早年,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立党为公"的思想。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当年的"七一"讲话——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严肃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这应该是第一次把建党与为民的逻辑问题明确地提到了执政党的面前。当时江泽民同志就说,这是对全党提出的一个需要严肃思考执政地位和执政水平的问题。立党为公,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足基本,并由此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执政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中国共产党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的新的要求。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再次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3.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我们党必须恪守的政治立场,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执政50多年来的主要经验之一。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稳;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应当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中,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思想行动上。  相似文献   

4.
王琛 《求实》2004,(Z4)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和本质 ,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论述 ,进一步深化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本质 ,阐明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贯彻落实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需要从理论上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实践性意义问题 ,即从党的建设的实践和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因和意义。二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否…  相似文献   

5.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的价值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基础;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把发展放在首位,必须转变干部作风,必须关心困难群体。  相似文献   

6.
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萍  邵沪权 《求实》2006,(7):38-40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全党务必认识到这一执政理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了把它真正地落到实处,就要不断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王学锋 《学习论坛》2004,20(4):16-17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 ,能否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就要在思想上筑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基 ,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1,(15):15-1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个表述从以往“立党为公”进而突出了“以人为本”。深入学习贯彻讲话,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9.
第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的一致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由先进文化引导的、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典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内在关系,体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统一。第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致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  相似文献   

10.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一条主要执政经验,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这是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们党执政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心向背决定执政党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全党同志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每一名党员必须牢牢把握这些政治观点,从而提高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青年领导干部确立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哲学基础,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必须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出发点和归宿.中青年领导干部要牢牢把握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致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幸福作为执政理念和目标,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追求人民的幸福,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人民幸福的视阈下,尊重和保护人权、依法治国、建设生态文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近期非洲多国由于民生危机、专权腐败、内政僵化和外交失败等原因,导致执政几十年且长期保持稳定的强人政治风云突变。非洲多国政局突变给我们的启示是: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严治贪腐,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民主进步,才能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稳坐的船!  相似文献   

15.
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突破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举措。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贯穿于党内民主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扩大了党员和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成为新时期发展党内民主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进一步发展,我们党也面临政治、经济、思想化、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方面的新情况。为此,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履行领导责任,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思想,从而巩固执政基础。根据国内外社会主义执政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就要做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建立新的业绩,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改进领导作风,消除腐败现象.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从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7.
求真务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领导干部只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才能扎实有效地履行好党和人民所赋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论人大监督政府权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大监督政府权的实施现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不足:即监督权的弱化、虚化和权威缺失.实现人大监督政府权的路径包括:党内民主先行、实现人大代表的代表性、落实人大监督政府权的程序和重构公共财政的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9.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只有深刻理解执政为民的丰富内涵,在执政活动中以实际成效切实体现执政为民,我们党才能始终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实践执政为民的主要路径有: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使执政为民成为自觉行为;解决激励机制问题,使执政为民成为自励行为;健全惩戒监督机制,使执政为民成为自警行为;健全各项制度安排,使执政为民成为自愿行为。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组织路线,一直作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而不断继承和创新。但从党的历史进程来看,群众路线的践行往往受到不良工作作风和不正确的工作方法等主观因素的干扰,究其根源,在于群众路线的运行机制一直缺乏一种自下而上的动力机制和民主保障机制。通过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确定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无疑会为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提供长效性运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