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畜牧产业的发展重心.在日据以前,猪只的饲养多被视为传统农家的副业,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从原乡引进种猪繁殖,其中馊水养猪的饲养方式、分业经营的产销模式、妇女与小孩的劳力结构、甘薯作为主要自给饲料均沿袭中国传统的养猪文化;直至日人统治期间,台湾总督府为改良猪种引进西洋种猪,开拓饲料供应来源,改善饲育管理,实施种猪登录制度,使台湾农民养猪数量大增,养猪产业逐渐向专业化与现代化的畜牧方式发展,而闽南人在接受殖民政府奖助繁殖西洋种猪、生产杂交肉猪、改良猪舍、聘雇工人与购买饲料的态度与意愿均高于客家人,闽南人倾向追求市场最高利润,客家人倾向维持传统、稳定扎实的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2.
日据时期台湾高等教育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王朝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长达51年的“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根据殖民统治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脱胎于日本明治维新所建立起来的新教育模式,却又明显有别于日本本土教育的殖民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发轫并初具规模.本文试图探寻日据时期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分析殖民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台湾高等教育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而对日据时期台湾高等教育的特点、绩效及其在整个殖民教育与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作尽可能客观、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吴宜 《统一论坛》2002,(1):51-54
台湾在日据时期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异族的统治;日本更以其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西化)经验,试图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全方位地将台湾人改造成“新日本人”。然而,台湾除了少数原住民以外,几乎全为大陆的移民,他们保持着祖先带来的汉文化传统。面对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关闭书院、打击私塾,并拟以“国语(日语)学校”全面取代传统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中国大陆的抗日活动始于"九一八",全面抗日战争始于"七七事变",那么在台湾地区,针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运动则于1895年就已开始。与此相应,反映这一斗争的文学创作也随之产生。从中文写作到日文写作早在日本侵略者占据台湾之初",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就制定了《对于台湾教育方针》(1895年  相似文献   

5.
薛洋 《两岸关系》2007,(1):43-45
公学校历史科的设立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让与”日本。日本窃据台湾后,面对岛内汹涌澎湃的抗日浪潮,日本驻台殖民政府意识到培养亲日新一代的急迫性,而教育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故日本总督府于1898年在台设立“公学校”,招收台湾学童接受初等教育,同时设立“小学校”接收在台的日本学童。“公学校”的课程是专门针对台湾人设计的,和“小学校”以及所谓“内地”(指日本)的学校都有所不同。历史科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学生必修的最基本科目之一,却在“日据”时期台湾的“公学校”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实证主义历史学家(比如兰克学派)真诚的愿望是,他们的工作首先是对史料严谨的考订,然后在坚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重建历史,解释历史.然而,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学家和其他科学家一样,有时不免陷入困惑:他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要重建什么样的历史(对历史学家来说)?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下 ,日据时期台湾社会出现了闽南语的生存危机 ,台湾一批有识之士起而呼吁振兴本土语言 ;针对文艺脱离民众的状况 ,新文学运动内部也开始探索文艺大众化的途径 ,一些人主张用闽南语进行文学创作。由于闽南话在台又称台语 ,故此一运动通称台湾话文运动。从本质上看 ,该运动是台湾人民抵制日本殖民同化政策、拯救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及闽南语这一中国地方语言文化的民族文化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8.
<正>报刊作为呈现日据时期台湾文化的重要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当我们翻看这些旧报刊时,常常会看到很多与日本殖民统治全然对立的抗日书写。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台湾民报》、《台湾大众时报》、《台湾新文学》为中心,还原台湾同胞在殖民地语境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真实声音,再现日据时期台湾报刊的抗日主张。一1954年,杨守愚在《赧颜闲话十年前》中,曾高度评价《台湾民报》在日据时期反日运动的引领作用:"反  相似文献   

9.
所谓改良糖廊,主要是对旧式糖(广部)压榨甘蔗装置的改造而成的.传统的旧式糖(广部),由牛带动两个竖立的石碾而进行甘蔗压榨,榨出来的蔗汁经数口铁锅连续的煎熬而形成红糖.由于压榨力量不大,大量的蔗汁残留在蔗渣里最后被当成燃料烧掉,熬成的红糖则因含有大量的糖蜜而品质低劣.改良糖(广部)用蒸汽机或石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取代牛,并用横  相似文献   

10.
日据台湾期间,殖民政府为扩大侵略战争,适应战时统制的需要,在台湾各级警察机关设置经济警察单位及经济警察人员,实施经济警察制度,形成了台湾警察的经济化现象。日本殖民政府借助警察这一国家机器、利用经济警察这一制度加速经济殖民政策在台湾的实施,从而实现对台湾的强力统治。台湾经济化警察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对其机构设置、主要职责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其进行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史实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日据时期台湾民族运动若干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运动是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中的热点课题,国内外有关著述颇多,分歧也较大,其中,关于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的目标、群众基础以及台湾文化协会分裂的原因等,迄今未有定论,以至影响到对日据时期台湾民族运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鉴于此,本文拟就上述几个问题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2.
日据时期的民族学调查,除日本民族学会派出的鸟居龙藏等学者、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外,还有地方团体如东台湾研究会,以及学校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主要代表人物有鸟居龙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佐山融吉等。鸟居龙藏被称为台湾人类学研究的先驱性角色。他先后4次到台湾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首先提出Yami(雅美)为兰屿岛上居民的族称,并把摄影技术首次应用于田野调查。森丑之助是一位从田野调查进入民族学领域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学者的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分类法。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及后来的蕃族课或蕃族调查会,在组织民族学田野调查和研究成果的成功出版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建构了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排湾、卑南、阿美和雅美9族历史。当然,日据时期民族学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正>"身处殖民统治下痛苦呻吟的台湾同胞,如雨夜花,被风雨摧残,离叶离枝,花谢落土不再回;备受异族奴役的台湾同胞,如望春风,依恋祖国、向往祖国。"《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汪舟说,"苦恋祖国"是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台湾作家巫永福隔着海峡呼唤:"未曾见过的祖国/隔着海似近似远……还给我们祖国啊/向海叫喊  相似文献   

14.
日据时期台湾出现了新兴的医师阶层,很多医师参与文化活动,并有关于病理症状与医疗想象的书写.这些隐喻书写透露出在殖民现代化过程中,台湾医师对疾病医疗的态度,以及对医疗现代化、传统中医乃至公共卫生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蒋宗伟 《台湾研究集刊》2007,42(4):79-85,102
日据时期,一大批台湾青年在大陆高校优惠的招生政策吸引之下,通过各种渠道赴大陆求学。这些台湾学子在求学期间组织各类社团积极从事反日学生运动;抗战爆发后,有相当一部分台湾学生留在大陆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对日作战;到抗战后期,部分毕业生还参与了收复台湾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在大陆的学习和实践,他们认识到台湾的命运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只有争取到大陆的解放才能使台湾彻底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6.
陈艳云 《求索》2010,(8):240-243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调查机关作为日本推行南进政策的情报机构,对南洋种养业进行了长期、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日本"经济南进期",总督府对南洋种养业调查的目的是为日本经济势力向南洋地区扩张提供参考资料,为南洋日侨企业提供产业指导。进入"国策南进期"后,总督府对南洋种养业调查的目标则是利用南洋地区热带资源开发战争所需的战略资源,为日本进行长期战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7.
香蕉在日据时期是台湾的主要输出青果,其中九成以上销往日本市场。当时蕉界精英17位,其中钟干郎、萧恩乡、林德玉、李才祉、林富仑等五位是南部六堆客家精英。本文借日据时期台蕉出口及其发展状况,观察六堆客家商绅发展过程及他们之间如何建立起蕉贸网络,并通过这些客家精英的生命史与网络来重新解释香蕉产业的型构。其次,当时香蕉经济是项获利颇丰的新兴事业,客家精英纷纷"弃教(儒)从商",重商思想和商绅阶层兴起,六堆客家人正式进入都市发展,从事海外贸易,而香蕉产品的商业化也促使客籍农民愿意承担风险提高植蕉面积与产量,带动了六堆地区整体发展,显见当时客家人在香蕉产业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22)
<正>为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进一步了解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的抵抗精神和民族意识,10月29日,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务院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文宣部共同主办的"台湾文学的抗日意识与原乡情怀——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研讨会在福建厦门大学拉开帷幕。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建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  相似文献   

19.
日据时期,大批大陆劳工赴台。与清代以前不同,他们是在台湾割让、两岸关系发生剧变的历史背景下渡台的。对这些被称作在台“华侨”的大陆劳工,日本殖民者依据台湾岛内政治、经济局势,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约束、管理。赴台大陆劳工大多来自闽、粤、浙等省,从事底层劳力之役,饱受日本殖民当局及资本家的压迫和榨取。为维护自身权益,他们也组织劳工团体以互助自救,并为台湾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台湾社会中,一些顽固的亲日台独分子经常提及日据时代台湾的治安状况,将其当作一项“重要功绩”,极力赞美日本当年对台湾的统治。这种喧嚣不仅混淆了许多台湾民众的视听,也给海峡两岸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了不少的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据时期台湾的“治安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并由此来发现一些隐藏在表象下面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