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鸡源大肠杆菌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15种抗菌药物对91株鸡源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方法检测其整合子-基因盒的分布情况,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大肠杆菌的同源性。结果显示,91株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3%~98.9%,且全部为四重耐药以上,多重耐药率为100%。91株大肠杆菌全部携带Ⅰ型整合子,其中70株带有编码耐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药物的基因盒,分别是dfr A1+tnp A IS26+aad A1(45/70),dfr A12+aad A2(16/70)和dfr A1+aad A1(9/70),未检出Ⅱ型整合子。PFGE分型图谱显示,91株大肠杆菌共产生63个谱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30%~100%,31种谱型的同源性高达90%以上。其中41种带型只包含1株菌,其余22种带型包含菌株数为2~4株。结果表明,安徽合肥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Ⅰ型整合子分布广泛,菌株基因分布呈多态性但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福州市野生动物园内不同源性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及亲缘情况,进而指导兽医临床合理用药,并对控制耐药性传播提供理论依据。用微量肉汤法对6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VanA、VanB、VanC1和VanC2/C3基因,并采用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PCR分析技术(REP-PCR),对分离自不同源性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进行基因多样性研究,比较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福州市动物园内不同源性肠球菌分离到VRE共41株,耐药率高达100%,其中红霉素(100%)、土霉素(97.58%)和氯霉素(86.67%)耐药率最高;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率分别为92.12%和84.85%;万古霉素相关耐药基因VanA检出率为4.88%,VanB基因检出率为17.07%,VanC1基因检出率为31.71%,VanC2/C3基因检出率为39.02%;REP-PCR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菌株大致可分为2~3个型,其中,分离自动物园环境的H2和H3、H1、H8和H9及分离自动物园不同动物的M9和NL6、MH5和MH8、M3、BM3和L6具有100%同源性。结果表明,动物园内肠球菌整体耐药情况较严重,耐药基因VanA、VanB、VanC1和VanC2/C3基因与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动物源性、环境源性和人员性VRE之间发现同源性100%的菌株,可能存在同一菌株的垂直克隆传播,不同源性VRE之间存在一定的流行病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多重耐药基因cfr在我国多个地区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现状,对2014年从广东、山东、江苏等11个省份分离得到的4 702株大肠杆菌,采用PCR和测序方法验证cfr阳性菌株,并通过临床常用药物敏感性测定、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 E)和Southern杂交定位等方法,确定分离株的耐药表型和cfr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传播方式。结果显示,共检出cfr阳性菌株9株,检出率为0.1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9株cfr阳性菌株对氯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均耐药,对亚胺培南均表现为敏感,对庆大霉素、新霉素耐药率在60%以上,对其他药物耐药率介于10%~50%之间。PFGE结果显示,有2株来自同一养殖场的菌株谱型相似,表明存在克隆传播。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cfr基因定位于大小为70~400 kb之间的质粒上。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多重耐药基因cfr在食品动物源源大肠杆菌中的检出率较低,但在广东地区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4.
旨在从分子水平阐明河北地区鸡源大肠杆菌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流行特征,探究大肠杆菌耐药性传播途径,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奠定基础。从河北地区病鸡肝中分离大肠杆菌,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特性观察、细菌生化试验、16S rRNA方法鉴定分离菌株;采用K-B法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通过PCR技术检测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菌株中CTX-M基因(bla_(CTX-M-1)、bla_(CTX-M-2)、bla_(CTX-M-8)和blaCTX-M-9)和整合子整合酶基因(Int1、Int2和Int3)的流行情况,比对基因序列,分析携带CTX-M基因亚型的情况。参照McMLST网站数据库提供的7对管家基因序列进行MLST分型,探索不同ST型菌株中CTX-M基因亚型的流行情况。经分离鉴定试验,共检测出56株大肠杆菌,其中41株(73.21%)大肠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且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呈高度敏感。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菌株中携带blaCTX-M-9(48.78%)、blaCTX-M-1(43.90%)和blaCTX-M-8(24.39%),未检出blaCTX-M-2。从CTX-M-9群共检出CTX-M-65(n=10)、CTX-M-14 (n=8)和CTX-M-27 (n=2)这3种基因亚型;CTX-M-55 (n=15)型在CTX-M-1群中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CTX-M-123(n=2)和CTX-M-64(n=1);36株携带blaCTX-M大肠杆菌同时携带Ⅰ型整合子的Int1基因。MLST分型结果表明,36株携带CTX-M基因的大肠杆菌共有16种ST型,优势流行型为ST85 (n=6)和ST243 (n=6)。由此可见,河北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极少数的抗生素呈高度敏感,且呈现多重耐药型,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菌株普遍携带CTX-M型耐药基因,以CTX-M-55、CTX-M-65、CTX-M-14型为主。本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地区鸡源大肠杆菌普遍具有耐药性,有丰富的耐药谱型,同时多种耐药基因可存在于同一株细菌中,不同耐药基因的ST型归属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rob的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rob与不同动物源性及多重耐药水平之间的关系,选取临床分离的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5株及大肠杆菌药敏质控株ATCC25922,在对其进行主要治疗药物耐药性检测的基础上,分别以其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rob,将该基因分别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对经酶切与PCR反应鉴定为阳性的克隆质粒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rob基因与Gen-Bank中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不同源性大肠杆菌的ro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动物源性有关,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个别突变位点可能影响AcrAB外输泵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其多重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闽西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blaCTX-M-9G流行性以及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期为本地区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从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腹泻仔猪肛门拭子分离大肠杆菌,对分离株进行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性测定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大肠杆菌213株;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和头孢噻肟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46.9%、44.1%、28.6%和23.9%;经耐药基因检测,bla_(CTX-M-9G)基因检出率为17.4%(37/213),在bla_(CTX-M-9G)阳性菌中还检测出qnrA(5.4%)、qnrB(37.8%)、qnrS(73.0%)、oqxA(70.3%)、oqxB(75.7%)及qepA(18.9%)等PMQR耐药基因,其中83.8%含有三种以上耐药基因,以携带blaCTX-M-9G+qnr S+oqx A+oqx B基因型最为流行,检出率为32.4%。闽西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bla_(CTX-M-9G)耐药基因携带率较高,并且耐药基因bla_(CTX-M-9G)阳性菌中PMQR基因的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鉴定临床症状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原并分析病原耐药性。通过采集临床样本、细菌培养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动物感染试验确定6株分离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A),将其命名为RA-SS1~RA-SS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仅对头孢氨苄、氧氟沙星、利福平及磺胺异恶唑4种抗生素较为敏感,对其他常用的16种抗生素并不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除arm A、bla(SHV)、bla(CTXM-9G)、erm A、erm B及erm C 6种耐药基因没有扩增出来,oqx A、oqx B、erm F、aph(3′)-Ⅱa、rmt C、aac(6′)-Ⅰb、qnr B、bla(DHA)、bla(OXA)及qnr A 10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100.0%、100.0%、83.3%、83.3%、50.0%、50.0%、16.7%、16.7%及16.7%。结果表明:从贵州某养鸭场分离出6株RA;各分离株具耐12种以上抗生素高达100.0%,1株RA可同时耐17种抗生素,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首次报道在RA分离菌株上检测出16S rRNA甲基化酶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RA分离菌株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细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出率关系紧密且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本研究为RA的鉴定、治疗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质粒介导的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_3在食品动物源沙门菌中的流行状况及传播特征,采用PCR方法对本实验室保存的288株动物源沙门菌进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_3、fosA和fosC2的检测,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阳性菌株对1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检测其他相关耐药基因,玻片凝集法确定其血清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 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 LST)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采用接合转移/转化、复制子分型、S1-PFGE和Southern杂交等对fosA_3的水平传播和质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得到6株(2.1%)fosA_3阳性沙门菌,没有检测到fosA和fosC2。6株fosA_3阳性菌均表现出多重耐药,且同时携带blaCTX-M-9G(均为blaCTX-M-14)基因和floR基因,血清型检测均为印第安纳型。6株菌均为MLST(ST)17型,PFGE结果显示其图谱相似。质粒分析结果显示,fosA_3能通过IncN或IncA/C型质粒与blaCTX-M基因发生共同转移。本研究首次从国内不同地区采集的鸡粪便拭子样本中分离得到的沙门菌中检测到fosA_3基因,菌株的克隆传播和fosA_3与blaCTX-M随质粒的水平传播都加速了耐药性的散播,对公共卫生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疑似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死猪肺脏进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分离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及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APP分离株进行了NAD依赖试验生物学分型、PCR方法血清学分型、PFGE基因分型以及K-B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6株APP,源自两省三地的APP分离株具有一致的形态学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9株福建分离菌均为生物Ⅱ型,其PFGE基因型均为Pa4;7株安徽分离菌均为生物I型,其中6株为血清型12型,菌株FD1402的PFGE基因型为Pa2,其余5株APP菌株的PFGE基因型为Pa1,剩余1株为血清型3型,其PFGE基因型为Pa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18种常用抗菌药中的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氟苯尼考,安徽株均100%敏感,福建株依次为88.9%、77.8%和66.7%敏感;所有分离株对其他15种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APP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较为一致。血清型12型是安徽省APP的主要流行血清型之一。APP分离株的PFGE基因型与血清型、生物型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大肠杆菌周浆蛋白AcrA表达水平与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水平之间的关系,将获得的重组阳性质粒pET28a(+)-acr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约42ku的目的蛋白。AcrA蛋白表达产物经侧带法纯化后免疫獭兔,制备抗AcrA的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临床分离的31株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中acr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多数被检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水平的提高,AcrA蛋白的表达量有上调的趋势。表明,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水平与AcrA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多重耐药基因cfr、optrA在猪源葡萄球菌中的流行分布,对来自广东省河源市和上海市3个猪场的280份鼻腔拭子样品,使用氟苯尼考(10μg/mL)甘露醇平板进行细菌分离,PCR检测cfr和optrA耐药基因,并通过gap基因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分离获得38株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3.57%),包括25株cfr阳性菌株(检出率为8.93%)和15株optrA阳性菌株(检出率为5.36%),其中2株葡萄球菌同时检出cfr及optrA基因。gap基因鉴定表明,15株optrA阳性葡萄球菌均为松鼠葡萄球菌,23株cfr阳性葡萄球菌成功分为4个不同葡萄球菌亚种,包括12株松鼠葡萄球菌、8株腐生葡萄球菌、2株马胃葡萄球菌及1株科氏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显示,38株cfr/optrA葡萄球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均对氟苯尼考、克林霉素和泰妙菌素耐药,且对部分药物表现出较高耐药率,如沃尼妙林(94.7%)、氨苄西林(92.0%)及四环素(89.5%),但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对比在不同生长阶段分离葡萄球菌中cfr及optrA的检出率,cfr和optrA基因主要流行于育肥猪。结果表明,3个猪场葡萄球菌cfr和optrA的检出率高,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在养殖过程中规范使用以减缓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阐明河南省猪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现状及耐药表型特征。从河南省3个规模化养猪场和1个生猪屠宰场共采集1 107份猪鼻腔拭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与MRSA疑似株,运用多重PCR(扩增16SrRNA、nuc和mecA)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以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型方法对MRSA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共检出3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2.3%,其中119株为MRSA,分离率为10.8%,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MRSA的阳性率为33.2%。有66.39%的MRSA分离株同时耐受15种抗菌药物,其中出现了喹奴普汀/达福普汀(1.7%)和利福平(0.8%)耐药株,但尚未出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PFGE结果显示,河南省猪群流行的MRSA遗传谱系较为复杂。MLST和spa分型结果显示,该地区猪群流行的MRSA主要为ST9-t899型。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猪群MRSA广泛流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流行的猪源MRSA主要为ST9-t899型,但遗传背景呈多样化。本研究结果为加强我国生猪养殖重点地区猪源MRSA的监测和流行传播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鸡源弯曲杆菌的耐药性调查与PFGE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广东省鸡源弯曲杆菌的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与耐药的相关性,测定了42株空肠弯曲杆菌和33株结肠弯曲杆菌对6类12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并进行了PFGE分型分析。耐药性结果显示,这些弯曲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100%,其中结肠弯曲杆菌对6大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空肠弯曲杆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达60%以上,而空肠弯曲杆菌对这些抗菌药物较为敏感。PFGE分型结果显示,弯曲杆菌基因型呈现多态性,大部分空肠弯曲杆菌和结肠弯曲杆菌具有相似的耐药模式,均可分为27个不同的PFGE型,包含6个PFGE基因簇。结果表明,鸡源弯曲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出现了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氟苯尼考等多种耐药菌谱,同型弯曲杆菌菌株与耐药性具备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2013-2017年间广东省猪源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及多重耐药基因cfr的流行现状,采集生猪养殖场和交易市场猪鼻腔拭子分离葡萄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检测mecA和cfr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099份样品中分离到葡萄球菌148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73株。猪源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泰妙菌素、克林霉素、沃尼妙林和氟苯尼考耐药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1.0%、90.2%、87.7%、84.6%、84.6%及82.0%,对利福平和利奈唑胺相对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1485株葡萄球菌中,mecA和cfr的检出率分别为39.9%和12.3%。cfr阳性菌株常携带多种耐药基因,cfr基因的遗传背景也呈现多样化。结果表明,广东省猪源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严重,cfr的检出率高,应加强养殖业中抗菌药物的规范和合理使用,减缓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采自内蒙古和上海地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乳牛乳腺炎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耐药性和基因型分布,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5年推荐的初筛及纸片确认方法对内蒙古地区的58株和上海地区的22株乳牛乳腺炎大肠杆菌进行了ESBLs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并采用PCR扩增和PCR产物测序方法对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检出6株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10.34%,其中,有1株菌携带TEM-1基因,有1株携带CTX-M-14型基因,而有3株同时携带TEM-1型和CTX-M-14型2种基因,只有1株菌未检出上述基因。上海地区未检出产ESBLs菌株。结果表明,产ESBLs菌株多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家兔源和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Pm898、Pm8916、Pm901、Pm9616、PmZM、PmQin菌株的prfA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将C51-17株的prfA基因克隆到质粒pET30a中,将重组表达载体pET30a-prfA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这7株菌株与GenBank登录的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之间prfA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95.6%~100%,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98.9%~100%。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PrfA的分子质量约为45.6ku,与预期的大小一致,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重组蛋白PrfA可与家兔抗多杀性巴氏杆菌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新疆部分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药物敏感性和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现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和K-B琼脂扩散法对56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18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PCR方法进行12种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并对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8.6%(16/56)的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而K-B琼脂扩散法检测19.6%(11/56)菌株耐药。56株单增李斯特菌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亚胺培能、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敏感,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发现,菌株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2.5%(7/56)、10.7%(6/56)、10.7%(6/56),多重耐药菌株占7.1%(4/56)。在18株表型耐药菌株中,61.1%(11/18)的菌株携带相应的耐药基因,四环素类耐药基因以tetM为主,红霉素耐药基因为ermB,氯霉素素耐药基因为cat。而在38株非耐药表型菌株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b-cr和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的检出率分别高达57.9%和39.5%。扩增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5%~100%。新疆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出现耐药,且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不完全符合,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8.
对广东地区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耐药性调查以及遗传相关性分析,以获得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特征和耐药菌的传播扩散机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95株副猪嗜血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 R方法检测6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 E)对携带相关耐药基因的菌株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测试菌株对头孢噻呋和头孢噻肟均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氟苯尼考和青霉素敏感性下降,耐药率分别为3.2%、5.3%、7.4%和13.7%。同时也检测到较高的耐药水平,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恩诺沙星和头孢克洛的耐药率分别为83.2%、46.3%和36.8%;对四环素(23.2%)、氨苄西林(22.1%)、庆大霉素(21.1%)和环丙沙星(20.0%)表现为中等水平的耐药。在95株菌中,26株菌(27.4%)携带有耐药基因,共检出5种耐药基因,检出率依次为tet(B)(21.1%)、aph(3′)-Ⅰ(9.5%)、sul2(9.5%)、aad A 1(8.4%)和blaROB-1(6.3%),其中15株菌同时携带有2个以上的耐药基因。在这些耐药基因阳性菌中,PFGE分析结果显示出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同时,也观察到小范围的克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水源性肠球菌对抗菌药和苯扎溴铵的耐药现状,为后期的用药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运用肠球菌选择培养基和多重PCR法对福建省部分河流和猪场环境中的水源性肠球菌进行分离和种水平鉴定,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分离菌株的MIC值,并且用PCR方法检测16种相关抗性基因。结果显示,福建省部分地区水源性肠球菌的分离率为71.43%,其中粪肠球菌占41.33%、屎肠球菌占14.67%;多重耐药率为74.67%,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1.33%,其次为四环素74.67%,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较敏感,耐药率仅为4.00%和2.67%;有22.67%的分离菌对苯扎溴铵的MIC值高于标准菌;共有9种抗性基因被检出,其中gyrA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93.33%,其次是tetL基因,也高达80.00%。结果表明,福建省部分地区水源性肠球菌分离率较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粪肠球菌为优势菌,且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携带多个抗性基因是导致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分离菌整体对苯扎溴铵较敏感,耐受水平低。  相似文献   

20.
对从四川省10个规模化猪场和16种野生动物的粪样中分离鉴定出的67株大肠杆菌、57株沙门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猪源和野生动物源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2.0%(72/100)和29.2%(7/24)。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Sul1、Sul2、Sul3进行了三重PCR检测。在这124株细菌中,Sul1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47.6%(59/124),Sul2基因的检出率为17.7%(22/124),Sul3基因的检出率为18.5%(23/124)。药敏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