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所大学十年间学生退学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三所大学1989年至1998年10年间学生退学情况的调查。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大学生退学的特点,分析了退学的种种原因,提出了若干对策与思考,以利于尽可能减少退学学生数,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各个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在学习、社交、情感、就业等方面心理问题也呈现多层次复合型,大学生因心理危机引发的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校心理教育的效果微弱,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4)
大学阶段是人格转变以及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大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特殊群体,学生心理状况尚不稳定,在学习、生活方面,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面对多元化的大学生活适应能力不足,容易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等。而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重读、犯罪、自杀等现象增多,心理问题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对于高校来讲,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并有效防治是高校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6)
近年来,随着在校大学生中女生群体人数的迅速增长,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作为现代知识女性的女大学生,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竞争,必然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针对当前女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探索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新路,期望能有助于女大学生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等院校学生健康状况,为改进学校保健工作提供依据,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材,我们在本区十六所高等院校內,调查了1977至1979年入学学生因病休学、退学和死亡的情况。调查方法:首先由各院校医疗單位负责学生保健工作的大夫,填报各该年度这三个年级学生因病休学、退学和死亡情况登记表。再分别向各院校招生办公室、学生处等有关管理学生的部门进行逐个调查核实;少数学生情况不清时,通过有关的系和班查对或个别訪问,尽可能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赌博现象出现了愈来愈烈之势,严重地影响着学校的治安秩序和教育秩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据“上海市高校查出的赌博人数,1986年为188人,1987年为2012人,一年内猛增了10.7倍。其中,大学生参赌人数“翻了16.7倍”。特别是今年“对全国23个省市6617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过用麻将、扑克赌博的学生有12.5%。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相似文献   

7.
1990年9月至1991年4月,笔者对河南省青年信教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宗教在河南省一些地方的青年中影响越来越大,青年信教人数逐年增多,且向低龄化、知识化发展。河南省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俱全。信教人数160多万,青年约占15%左右,虽然不到全省青年总数的1%。但绝对数不小,而且发展比较快。1980年以前,青年信教人数很少,绝大多数地方没有青年信教。1980年以后,青年信教人数迅速增多,到1990年已达20多万人。在少数地方,青年信教人数已超过当地团员人数。甚至出现了个别党团员退出党团组织转而信教的情况。如宜阳县青年信教人数1988年比1987年增加216人,1989年比1988年增加224人。叶县1990年1至5月,新入教356人,青年占75%。并且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据调查仅洛阳、三门峡两市18岁以下青少年信教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志波 《学理论》2010,(19):206-207
大学生特殊群体包括厌学型群体、网络沉迷型群体、贫困生群体、不和谐家庭群体、恋爱同居群体等,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他们易出现学业心理问题、因人际关系紧张所引发的心理问题等种种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要采取将心理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研究生——科研单位”,一向被大学生看作是理想的成才道路,如今受到了冷遇。据陕西省招生办公室统计,今年报考陕西省研究生的人数为4895人,比去年锐减了3753人,几乎下降了30%。据笔者调查,去年报考西北大学研究生的人数为600名,今年只有332名,几乎下降了50%(而计划招生人数却比去年增加了30  相似文献   

10.
职业是人生的舞台。过去,他没有选择职业的权力。 周英林,出身医生世家,酷爱医学,1960年考入内蒙古包头医学院。两年后,却因父亲是内控地主分子被劝令退学。他含着眼泪回到沈阳,由一个大学生变成了无业游民。后来,几经周折,和平区一个街道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对北京市几种不同职业人群的吸烟情况做了调查,发现男性青年工人中的吸烟情况极其严重,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我们调查了一所大学、二家工厂、四所医院的3251名教师、大学生、工人及医生,其中男性1536人,女性1715人。年龄自16岁至68岁,分为5个年龄组,即20岁及以下、21~30岁、31~40岁、41~50岁、51岁及以上。吸烟率(该人群吸烟人数/被调查人群人数)男性显著高干女性,男性为48.4%,女性仅2.2%。男性中不同职业人群的吸烟率见表一,工人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将男性工人进一步按年龄分组分析其吸烟情况(表二),可见≤20岁及21~30岁两个年龄段的青年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贫困生的人数不断增加,与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其中许多人在心理上都存在诸如自卑、回避交往的痛苦心理、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方面的因素。解决对策是:完善资助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情感交流;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界观察研究所是一个非盈利性独立投资的环境及社会研究机构。该组织的最新研究显示,世界上过度饮食及超重人数已高达11亿,与体重不足及营养不足的人数不相上下。中国的肥胖症现象正在与世界“接轨”。专家警告说,目前中国的肥胖症患者可能已超过7000万人。在上海等大城市,近1/3的成人体重超重,成为肥胖症的高发区。在上海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成人中体重超重者达到了29%,青少年肥胖发生率为11%。7至11岁和60至70岁都是发生肥胖的危险年龄段。近十年来,儿童肥胖检出率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这意味着十年后中国肥胖儿童的数量将比现…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国家教委1989年以12.6万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发现20.23%的人有心理障碍。武汉大学学生工作部1992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了4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经常感到忧郁的大学生91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0.7%;有时感到忧郁的大学生321人,占总数的74.7%;一直有孤独感者21人,占总数的4.8%;常有孤独感者88人,占20%。从  相似文献   

15.
李争红 《学理论》2010,(26):277-278
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极其复杂和严重,只有找到症结之所在,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关于美国青年地位的一份新的统计报告绘制出了一幅令人愉快的图景,统计报告表明少年母亲、吸毒和退学的比率均有所下降。这份美国政府的资料分析报告,与一般民众和宣传媒介流行的消极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全部统计资料表明在社会所关心的诸多领域中,情况得到了改善。美国青年的数量正在戏剧般地减少,这预示着国家劳动力市场、大学入学人数和消费市场将有剧烈的变化。这份题为“美国青年——一张统计快照”的报告,是由威廉·丁·格兰特职业、家庭和国籍基金委员会公布的,报告指出: (一) 青年吸毒现象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达到了顶峰,自那时以来,除了可卡因的使用外,已经大大减少了。 (二) 学生退学率维续下降。年退学率从1973年的6.3%下降到1983年的5.2%,十年下降了17%。这种变化大部分出现在黑人青年中。 (三) 年龄在25—29岁之间的青年中,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对太仓县中学四个班级共206位同学抽烟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汇总如下: 一、关于是否抽烟: 共调查206人,经常抽烟的有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5%,偶然抽烟的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8%。其中调查初中生106人,经常抽烟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偶尔抽烟16人,占被调查人数15%;调查高中生100人,经常抽烟2人,占2%,偶尔抽烟22人,占22%。高中生抽烟情况较初中生严重。二、关于抽烟原因: 占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初中:①出于好奇,②为了  相似文献   

18.
张良 《学理论》2010,(15):203-2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贫困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笔者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中有大约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约占总人口的4%。最近发生的“伤熊事件”,使“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话题再次升温。  相似文献   

20.
封荣 《学理论》2009,(15):201-202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最近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表明,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独立性等。本文首先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然后着重阐述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最后得出只有身心都健康的大学生才是新世纪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