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在炮火中诞生1958年8月23日,我军在毛主席领导下发起了炮击金门的重大军事行动。这是对蒋介石集团不断对祖国大陆进行袭扰破坏活动的一种反击,也是用炮火构筑与台、澎、金、马之间的联系。用金门、马祖这个"包袱"拖住蒋介石集团和美帝国主义,尤其是对粉碎美帝国主义妄图"划峡而治"的阴谋起到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85年炮击金门,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令人琢磨不透的奇特战役。中共中央原来设想采取先收沿海岛屿再再解放台湾的“两步走”的方针。然而,在金门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又很快改变原定计划,进而决定将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手里,以待将来台、澎、金、马“一揽子解决”。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拉开了金门炮战的序幕.国际舆论惊呼"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金门炮战不仅是惩罚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而且也是反对美国侵略政策和分裂中国阴谋的外交斗争.  相似文献   

4.
1958年夏,台湾当局疯狂叫嚷“反攻大陆”,坏。为惩罚盘踞在金门的国民党军队,创造于我有利的战略态势,从8月23日到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猛烈炮轰金门,此举史称“八二三”炮战。 “八二三”炮战之初,美国曾信誓旦旦,拉出一副不惜一切代价“协防”的架势。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言:“我们已经认识到保护金门和马祖已经同保卫台湾日益有关,美国已经作出军事部署,以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的炮击金门,是在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这是震惊世界的炮战,在斗争策略的运用上又是史无前例的一战.  相似文献   

6.
时隔近半个世纪,笔者来到围头半岛,拜访1958年"8·23"万炮震金门的参战者洪建才. 我沿着宽阔的沿海大道前行,放眼四周,南面是蓝色的海洋,对岸就是金门岛.进入围头,这个闽南的半岛,三面是苍苍茫茫的大海,岛上郁郁葱葱,这里曾是"8·23"炮战著名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7.
1958年,人民解放军对金门进行了为时一个多月的大规模炮击,这场炮战震惊了世界。从8月末到10月初,我军向金门发炮47.5万发,到12月底,共毙伤蒋军中将以下官兵7000余人。但是,我军却没有乘胜跨海去夺取金门和马祖岛,连大规模炮击也停止了,改为一种象征性的单日打双日不打。当时苏联方面的赫鲁晓夫对此十分迷惑不解,认为这一仗中共等于白打了。国内许多人也摸不透其中的奥妙。根据现有的材料分析,我军采取攻而不取的方针是有复杂的国际背景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对金门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炮战。通过对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分析,可以 看出中共中央、毛泽东高超的斗争艺术和战略决策。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占据着斗争的主动,牵制着美 蒋的军事行动,并且与台湾当局达成了维护"一个中国"的默契。  相似文献   

9.
1958年8月23日至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对台湾海峡国民党控制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这些被称为“台湾危机”的事件,差点使世界陷入世界战争的深渊。 后来,在苏共和中共的“大论战”中,苏联的历史文献断言,“这些事件的真正策划者是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10.
我军从1950年6月下旬结束解放战争至10月下旬开始抗美援朝战争,两场战争之间仅仅间隔4个月.本文拟就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我军在短暂的时间内,快速地完成解放战争向抗美援朝战争战略转变的过程,作一简要论述. 一、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适时结束解放战争提出我军战略转变解放战争进入1950年春,我军解放了除西藏和台(湾)、澎(湖列岛)、金(门)、马(祖)等岛屿外的全部国土.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等已经奉命开始进军西藏,西藏解放指日可待.因此,解放台、澎、金、马等岛屿,全歼据岛负隅顽抗的蒋介石陆海空军60余万残部,就成为我军解放战争后期作战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推迟了解放台湾的作战行动。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再次强调了武力解放台湾的问题。为了与政治上的攻势相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别于1954年9月3日和22日炮击金门,以炮声表明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其后,人民解放军攻击并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着手实施翦除台海外围屏障的攻击作战。炮击金门以后,美国感到紧张,它不愿为保卫金门而与中国发生战争。因此,美国力主蒋介石集团放弃金门、马祖,但蒋介石拒不同意,坚决不肯…  相似文献   

12.
瞿定国 《湘潮》2013,(9):21-25
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后,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都扣到了他的头上,说彭德怀反对毛泽东“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便是一例。1959年8月31日,林彪在军委扩大会上说,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是与彭德怀的意见相反的。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的7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彭德怀有4次不在毛泽东身边,  相似文献   

13.
当福建沿海即将解放时,国民党反动派潜留了大批土匪、特务,妄图建立所谓"大陆游击队"与台、澎、金、马岛屿之反动军队、特务窜犯相结合,与我进行长期斗争.这些潜留的土匪、特务与封建势力相结合,不断对我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骚扰与破坏.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军区党委1949年12月决定:把剿匪和建设地方武装作为1950年的中心任务,从翌年1月开始,以8个主力团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剿匪斗争.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31-31
1958年8月23日我军炮击金门以后,空战、海战、炮战捷报频传,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军热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派出慰问团率文艺团体来福建前线慰问。第一批就有18个文艺团体。  相似文献   

15.
炮击金门是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福建前线从角尾到厦门、大嶝、小嶝,直到泉州湾的围头,长达30公里一线,万炮齐鸣突袭金门岛。作为轮流参战的师属炮兵,我八十四师炮兵第三六四团从1958年10月底进入大小嶝岛,至1959年5月下岛,历时半年多。时任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的我,在炮战中荣立了三等功。  相似文献   

16.
1958年8月23日,宁静的福建前线突然万炮齐鸣,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金门岛立刻笼罩在烟雾和火海之中,从而揭开了长达四个多月空前激烈的金门炮战序幕。一时之间,金门地区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当局和美国政府三方围绕这弹丸之地展开了一场既激烈又微妙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金门炮击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初,毛泽东对台湾问题就作了深入思考.确立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是他追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决心与信念的必然.此间毛泽东对和平统一,就有所考虑有所安排.朝鲜停战后,台湾问题再次凸现.在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紧密配合下,中国对沿海蒋占岛屿的有限军事行动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是巨大的.5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是从容应对国内外形势重大变化的结果.1958年,金门炮战后,毛泽东进一步思考了台湾问题,对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重要原则."一纲四目"成为了"一国两制"理论逻辑发展的原始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钟情于"人民公社"的真实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公社"是我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1958年8月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决定建立的乡村行政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19.
当福建沿海即将解放时,国民党反动派潜伏下大批的土匪、特务和散兵游勇,妄图以所谓"大陆游击与台、澎、金、马岛屿之军队相结合",不断地对我进行骚乱和破坏.1949年底,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军区党委决定:把剿匪和建设地方武装作为1950年的中心任务,并以8个主力团的实力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剿匪斗争.当时我在二十九军八十七师二六○团任政委.我团于11月中旬就接到在晋江地区剿匪的任务,并由晋江军分区直接领导和指挥.  相似文献   

20.
1三十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对金门国民党军实行封锁和惩罚性的炮击,以惩罚国民党军长期对大陆东南沿海的挑衅活动,打击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大规模的金门炮战是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经历了全面封锁,打打停停的两个大阶段,之后转入单日打宣传弹和炮击示威,一直延续到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对金门的炮击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