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生态思维的原则精神,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生态思维方式至为关键:"生命共同体"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民生福祉的科学论断;"生态环境生产力"的观点,赋予生产力新的内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党的宗旨和公平正义的要求;满足人民生态诉求的生态民生观等新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了“两山”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民生论、生态文明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论点,“四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两山”论科学阐释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生产力论彰显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生态民生论强调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论揭示了生态环境对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生福祉、民族生存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家、全球生态发展两个全局角度深刻地回答了“何以必然的历史演变逻辑”“何以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基础”“何以践行生态文明实践创新”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系列关于生态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的阐述构成了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落实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全局和战略角度出发,从追求民生福祉与发展质量的层面考虑,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展现了大历史大世界的时空格局,也展现了“五位一体”的治理格局,还展现了视野开阔的理论格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丰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创新支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也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飞跃.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整篇报告的一大亮点.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乃至战略地位的提升,是党新时期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本文主要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思想来源以及四个现实依据,从而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渊源以及其紧迫性、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涵丰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继承和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矫正了美丽与富裕相对立的思想误区,指导人民如何实现美丽与富裕双赢;"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的生态人文观,强调环境就是民生,明确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是美好生活的源泉;"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的生态未来观,源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强调实践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和全民性;"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生态全球观,既彰显中国的责任和担当,也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  相似文献   

10.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当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转型期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缺失、生态文明制度缺失。应当从建立文明的生产方式,加强公民生态教育,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理念,深化制度创新,完善制度保障实现路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论述,是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线,围绕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展开的。报告指明了增进民生福祉的时代背景,明确了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意义、根本目的、推进策略和七大任务,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较工业文明更高形式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过程中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被动的保护环境生态,更不是要回到原始的生活状态,保护是基础,发展是根本,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党中央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史无前例的国家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将其放在突出地  相似文献   

13.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基础的前提下,也吸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其形成过程经历"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三个阶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深刻,对进一步实现民生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但一些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还不理想,部分流域河水水质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短板和痛点。对此,本文从空气、主要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三个方面介绍近年辽宁生态环境总体情况,并与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份—福建、贵州、江西进行初步比较,查找辽宁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差距与不足,提出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改善辽宁生态环境、提高民生福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文明是改善经济发展结构、更新经济发展模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改善民生、提高公众幸福指数的必要条件,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美丽中国建设的要义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江泽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实践中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对全球特别是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刻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见解,是我们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关乎着民族的未来。江泽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实践中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对全球特别是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刻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见解,是我们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前,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厦门特区如何先行先试、把握规律、审时度势,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积极引领和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对于认真贯彻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掀起特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热潮新阶段,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因泉而名,"泉城"享誉中外,水是其独特自然景观和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综合治洪、分步治河,统筹治水,综合治污,全面治脏,科学治景,进一步加快城区水生态系统性建设是建设美丽泉城、永葆泉城特色的现实需要,是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省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工程,对确保城市防汛安全、方便城市管理、打造生态景观、促进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以独立成篇的形式做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绿色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美丽中国"是"绿色发展"的发展目标,二者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成为引领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新时代以绿色发展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既造福中国人民,也是为全球生态安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