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文化大直命”十位,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完全错误的。必须予以彻底否定。但是,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拟”文革”同“文革”时期的历史区别开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这是对“文化大革命”我国经济建设的符合实际的基本估计。《决议》告诉我们:一方面,由于“文革”的发动和发展,打乱了我国国民经…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改革初期的历史叙述中,存在一些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说法和观点,比如新时期历史的起点是1976年10月,还是1978年12月;改革的基本经济背景是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还是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建成;改革一开始是市场取向,还是计划取向。这每一对范畴的真实关系,或可用相反相成来形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和全国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开辟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是以改革开放为其显著标志的,是我们党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政治混乱,经济混乱局面进行拨乱反正的正确抉择,是为扭转濒临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所进行的一次新的革命的伟大实践。朗乡林业局20年来的发展变化就是其中缩影之一。一、解放思想、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1.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下,企业广大干部和职工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有了进一步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朗乡…  相似文献   

4.
鉴往方能知来——金春明教授访谈录1996年是“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发生30周年,结束20周年。十年“文革”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十亿中国人民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可以说,“文革”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既特殊且深远。...  相似文献   

5.
“信仰危机”在我们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一个从隐到显的过程。至少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由于“文革”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没的破坏,造成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政治生活出现专制,思想理论界万马齐喑的局面。一部分有识之士就提出疑问,难道这就是我们要搞的马克思主义吗?不过,当时是比较隐蔽的。“文革”结束后,  相似文献   

6.
浙江杭州大学王学启和杨树标、沈家善、姚鸿瑞等编写的《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第二卷(以下简称《史稿》),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史稿》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文革”以前(1957年至1966年)十年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军事、外交及国际关系等方面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经验教训。全书33万字,资料比较丰富,内容颇为翔实。该书的出版,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新兴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史稿》的特点,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观点鲜明,实事求是。“文革”前十年(1957年至1966年)的中国社会史,是一段曲折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的历史经验极为丰富,教训也极为深刻。如何正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作为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借鉴,是一项严肃而艰巨的科学研究任务。本书作者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相似文献   

7.
《深翻》为我国的国史、“文革”史研究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深翻》是美国友人韩丁出版的一部描写中国“文革”时期农村现状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一部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巨著。《深翻》开头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是在1971年的山西长治农村的“批陈整风”运动中。说实话,当时参加整风运动的基层干部,并不知道这个运动的最上层是在批判中央“第四号人物”陈伯达。  相似文献   

8.
睢城 《世纪风采》2011,(12):10-15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一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当时,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小平,为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祉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我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九五”和今后十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这对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西北边题的富蕴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富蕴县经济发展的特点县域经济是整个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县域的不同,每一个县的经济都有其自身的特点。1.富蕴…  相似文献   

10.
自1981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史学界开启了“文革”历史的学术研究.从1980年代起步阶段的“资政史学”,中经1990年代转型阶段的“求真史学”,再至21世纪头10年拓展阶段向“总体史学”的转向,近30年来“文革”史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动.其史学研究的最初动力源于历史决议的推动,但进一步的拓展则有赖于史学界对当代历史的深刻内省以及改变中外研究不对称格局的愿望.考察“文革”史学的课题,其始终不变的基本问题是“文革”的定性、起源、历史叙事和评价.正视研究断层现象,提升方法论意识,加强课程建设,建构真实记忆,是当下推进“文革”史学健康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黎明 《党的建设》2011,(2):12-14
在我们告别成就辉煌的“十一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充满希望的下一个五年时,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两会表决通过的《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把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语录》史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主席语录》(以下简称《语录》)是“文革”十年这一特殊时期,最具时代特征、最有影响、最权威、最盛行的“红宝书”。“文革”结束后被冷落多年的《语录》,现在又以“文革”文物的面目在收藏品市场出现,备受收藏者和研究者赏识,成为越来越走俏的文化藏品。《语录》的成书和出版《语录》的成书、出版与宣传、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高潮分不开。早在延安时期,出版界就曾大量印制、出版发行了毛泽东的论著,广大读者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论著的热潮。建国后,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连续几年,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报刊杂志,对《…  相似文献   

13.
近期政要     
“十五”计划纲要及纲要报告的决议获得通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经过认真审查和审议,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朱(?)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会议认为,《纲要》和《报告》对“九五”时期的工作总结是实事求是的,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4.
笔者读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著述和资料,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典》(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诠释“文化大革命”的辞条.这两个辞条及一些著述中把“文化大革命”的过程而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年5月“文革’发动到1969年4月九大的召开;第二阶段是九大到1973年8月十大的召开;第三阶段是十大到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这也是学术界这些年来对“文化大革命”过程的一致划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现写出来恳请专家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15.
说危机感     
多少年来,我们都是在“形势大好,一年比一年好”的奏鸣由中,做着平和温馨的梦。“文革”时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还在唱“到处莺歌燕舞”的梦幻曲,自不待言;就是近些年,我仇也常常在何时达到小康、何时赶上发达国家的美好向往中,较少忧虑地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研究从粉碎“四人帮”到现在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十几年来,国内的“文革”研究虽然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与它的重要地位相称的热潮,但一些理论工作者对“文革”的研究和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止。因此,总结一下十几年来国内“文革”研究的现状,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文革”史的研究,彻底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加快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许不无裨益。一、“文革”研究的三个阶段严格地说,对“文革”的学术研究始于1981年6月,即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在此以前报刊上发表的揭批“四人帮”的大量文章,除极少数几篇外,基本上都不是学术研究性质的。但这些政治批判文章与后来的“文革”学术研究又有一定的联系。我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考察,“文革”研究还是应该从粉碎“四人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武装夺取政权转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上来。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全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斗争。为实现这一伟大的任务,中共中央东北局于1951年9月发出了《关于开展反对贪污蜕化倾向,反对官僚主义作风的决定》,即开展两反运动。重点解决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此后,在1951年10月25日陈云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报告》,提出了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同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政表《…  相似文献   

18.
程曼珍 《前线》2008,(10):59-59
“文革”前,我作为北京《支部生活》的年轻记者,在市委大楼《前线》编辑部对门办公,就接触过《前线》。“文革”中《前线》被迫停刊。“文革”后很长一段时间,《前线》没有复刊,而是由市委于1980年创办了理论刊物《学习与研究》。1993年8月,我从《支部生活》调到《学习与研究》任主编兼社长。1994年下半年,市委决定,将《学习与研究》恢复《前线》刊名,我被任命为前线杂志社社长。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生育保险制度演变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世纪桥》2008,(4):153-154
我国的生育保险制度是随着《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而初步建立起来的,但在“文革”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文革”结束后,生育保险制度得到了恢复,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进行了相应地探索。《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生育保险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新的世纪,我国政府又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创刊20周年了。这20年,是我们国家发生巨大变化的20年,也是《实事求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紧跟时代步伐,为党的政治、思想、理论建设,为自治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许多贡献的20年。在《实事求是》作出的诸多贡献中,我觉得最最主要的有两大贡献。首先是完整、准确地宣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地探索和研究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实事求是》诞生于十年“文革”之后的拨乱反正的历史关键时刻,拨乱反正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就是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