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编辑同志:丈夫和我结婚后不久露出了真面目,自私、酗酒,举止粗鲁,动不动就发火、殴打我,刚开始殴打我之后,还向我道歉,到后来就肆无忌惮了,经常把我打得伤痕累累。我对他彻底绝望了,提出离婚,可他不同意。我到公安机关请求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我在长沙听取了刘玉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听完报告会,我流泪了。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看到过太多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以为自己会坚强,以为情绪不会再受外界的影响,但是我错了,我流泪了。刘玉美同志那份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我,震撼了我,我仿佛  相似文献   

3.
2003年6月,我将应邀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一次国际语言学大会。这意味着,我的法庭话语研究得到了国际有关学界的认可。我的起步,是站在我的导师——著名语言学家顾曰国的肩头,1999年,他在主持一个重要的社科项目——现代汉语口语语料库的建设,把法庭语言语料收集的机会给了我。自2000年初开始,我走进法庭去收集语料,就此走进了一片与我的专业看来不相干的时空。在这里,我听、我看、我思、我想,在成功完成法庭语料库任务时,还有新的也许是更重要的收获,我被这个独特的空间的人和事迷住了,就此走上了法庭语言研究之路,就连博士论文也选择了这…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明灯     
静波 《法律与生活》2014,(17):41-41
正《光明行》系列丛书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引领我走出心灵的迷雾,点燃了我新生的希望。当我读过《心理与心态》一书之后,深深地感受到这本书就是我最好的心理医生,为我的人格障碍把脉、开药方,赐给了我维护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书中列举的心理案例、引用的寓言故事,浅显易懂、言简意赅,教给我  相似文献   

5.
我叫王明晓,今年二十四岁,原是山东省烟台手表壳厂的工人,现在山东省第一劳动教养管理所五大队五中队接受教养。在烟台市,我是闻名的“酒鬼”,“打架狂”。在七六年至七九年那段日子里,我经常喝得醉熏熏的,到处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光被我打伤的就有十余人。家里对我没有办法,派出所也管不了我,厂里更是见我就犯愁。有一次,母亲批评了我两旬,我上去就把她的手表撸下来摔了个粉碎。父亲气急了,把我绑在长板凳上毒打,我一爬起来,又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和门窗玻璃砸了个“稀巴烂”,连大衣橱也被我用斧子  相似文献   

6.
回首往事,张兴龙心怀感激地说:"一路走来,我遇到了许多真心帮助我的好警官,韩志亮、刘保利、顾金军、范建立……他们以特殊园丁悲悯的情怀和人格魅力,启迪着我的心智,洗涤了我的灵魂,引导我战胜困难,经受考验,不但使我学到了知识,更教会我如何去做人。唱着歌儿奔新生,是幸运,更是政府的恩泽。"  相似文献   

7.
丁钰 《中国公证》2014,(3):93-93
正我从事公证工作已经十八年了,回首走过的路,从初出茅庐的法律专业学生到具备一定经验的职业公证人;从对"公证"二字模糊的认识到将公证视为毕生的事业,我对公证的情感经历了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一个过程。时至今日,我深切地感受到公证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我的灵魂,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公证帮助我成长、陪伴我成熟。要说现在我的理想是什么,那也与公证息息相关,那就是我的公证理想。我的公证理想曾经很模糊,只是一个若隐若现的轮廓,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对公证越来越深的理解、越来越浓的爱,在我的公证理想里面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而高大的形象,她拥  相似文献   

8.
五年前,我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电机厂工作,刚去不到一年,工厂就倒闭了。我失业了,不得不东奔西走到处去寻找工作。我先后到青岛、宁波、苏州等地,终因我的专业比较狭窄而未被录用。走在陌生的城市里,我的心里难受极了。想到我的同学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而我却要为生存而奔波,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我忽然想到在常州的一个远房亲戚,那个亲戚在一家卫生用品公司搞销售。打电话给她,她一口答应帮我找工作,当我  相似文献   

9.
来自狱中的感谢信程律师: 您好!首先祝您及全家身体健康,事业更上一层楼。 程律师,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原判认定我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我心灰意冷、等待末日来临的时候,一位亲戚向我介绍了您。当时我对此没抱任何希望,没想到经您耐心细致地找证据替我辩护,我居然又活了过来。程律师,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生永世的救命恩人,我给您磕头了!  相似文献   

10.
吴意 《中国律师》2005,(1):30-32
“我今年已经75岁,丈夫去世后,我抚养三个孩子,尽管艰难,但我还是走过来了。现在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我也有了孙子,生活得很幸福。2000年以后,我的生活压力突然增大,日本有人出了一本书,说我是南京大屠杀的假证人,是培养出来的,我受不了了。在南京大屠杀中,我家死了七口人,我就是见证人,我有权利、有责任说出真相。”法庭上,75岁的夏淑琴老人情绪激愤,呜咽的话语断断续续。2004年11月23日、25日,南京市玄武区法院受南京市中级法院的指定,公开开庭审理南京市民夏淑琴诉日本国民松村俊夫、东中野修、日本展转株式会社名誉侵权案。这是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1.
建刚 《法律与生活》2014,(14):39-39
正那是2012年初秋时分。一天,管我们班的曹警官突然找我谈话:"建刚,听说你父亲得了重病?"曹警官一句温和的问话让我瞬间崩溃了。在三天前的亲情会见日,我母亲一个人来了,父亲一反常例没有出现。我再三追问,母亲才支支吾吾地告诉我,父亲被查出患了肝癌,住院了。父亲怕我忧伤分神,不让母亲告诉我。这可怕的消息像一记闷棍,打得我晕头转向。那三天,我寝食不安、心烦意乱,多想以百米的速度跑回家,贴着父亲问寒问暖,围着老人端饭递菜,在亲人最需要我的时候送上我的一片孝心啊!可是,对于一个高墙之内的服刑人员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我伤心、焦急、无奈、消沉……只有夜半偷偷地在床上流泪。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站在这里,心里充满了懊悔、充满了羞愧,充满了对我自己的恨.我恨我自己不守底线,我恨我自己鬼迷心窍……"聊城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兰雨在庭审时作出深深地忏悔.  相似文献   

13.
著 名学者秦朔在一篇题为《GDP 先 生的讲述》的文章中,风趣而又深刻地写道: “为什么要崇拜我(GDP)?我朝思暮想的答案,就是我被抬到了太高的政治高度,有的官员几乎把我看成执政合法性的象征。于是,我从政策上、体制上、文化上,获得了全面支持。任何其他指标,例如教育、文化、卫生、环保、拆迁居民安置等等,统统要为我让路。我是最硬最硬的东西。对官员的考核,别的指标都是软约束,我却是硬家伙!由于对我的崇拜,相应又产生了中国的‘指标崇拜’,凡事都先定指标,不管客观情况,例如城市化指标,把郊县农民划进城市容易,但都按照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4.
你需要什么     
梦见我腾云驾雾,周游天宫。而且拜不少神仙为师,学了许多本事。后来我回到人间。沿着大道往家走,遇见了一个中年人。我与他答话,夸耀我在天宫的经历。他听说我学了许多本事,便要我变几样东西给他看。我变了桃子、香蕉让他吃,变了马让他骑。于是他相信了,知道我学的本事不假。我对他说:"你想要什么?我就能给你什么。闭目凝神,展开思绪,好好想想,看看需要什么?想好了,说出来,我给你变。" 他闭目,好像在想。然而,很长时间过去了,不见开口。  相似文献   

15.
4年前,怀着梦想,带着憧憬,我走进了金寨县检察院。在这个光荣的大家庭里,我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业绩。我深知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无不凝聚了金寨检察人的辛勤与汗水:当我看到院领导专注思考、认真谋划检察工作时,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兢兢业业;当看到优秀公诉人在法庭上同犯罪嫌疑人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时,我懂得了"宝剑锋从磨励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当看到  相似文献   

16.
这就是忠诚     
我是一名山东姑娘,3年前,恰逢政法干警招录,我怀着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无比崇敬的心情考取了金寨县人民检察院。去年,我从华政学习结束,回到了这块我昼思夜想的土地,加入了老区检察官队伍。一年来所见所闻,我明白了,忠诚是爱岗敬业、矢志不渝的坚守。记得去年秋天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和局里老王早早来到  相似文献   

17.
11年前的1992年2月,组织上让我担任镇监察干事,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它一直是我必读并保存的首选刊物。它不仅帮我熟悉业务、进入“角色”,教我怎样做人、如何处世,还为我的拙作提供了发表空间。《中国监察》是我成长与进步的摇篮,更是我的良师与挚友!要说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选择     
办案,有时会遇到重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是很不容易的。下面记下我一次难忘的选择。 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七日上午,天阴沉沈的。约九点钟,乌压压的一群人举着红、绿小旗,喊着“打倒’的口号,冲进了市高、中级人民法院办公楼。很快,他们就在法院礼堂里召开大会,把我揪到会场,诬陷我“为地富翻案”、“逼死人命”、“罪恶滔天”。他们把侮辱人格的高帽子扣在我的头上,把几十斤重的八块整砖用铁丝挂在我的脖子上,对我拳打脚踢,要我承认“邓庆福案件没有问题”。批斗了一天,我的回答只一句话:“要我说邓庆福案件没有问题,除非我死了。”关  相似文献   

19.
良师伴我行     
一次,围绕一个案例,同事们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我从《中国监察》杂志上找到了答案,说服了同事。通过这件事,同事们都开始争着看《中国监察》,学刊用刊的兴趣特别浓。每当工作遇到了难题,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监察》杂志,它给了我许多帮助,杂志中报道的许多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克服一切困难,迎难而进。为了学刊用刊,我把订阅的《中国监察》装订成册,放在案头,经常翻阅。现在,我积存下来的《中国监察》杂志已有100多本了,多年的学刊用刊,也使我提高了理论修养、政策水平、写作水平,这些年,我…  相似文献   

20.
来信编辑同志:我是退休职工,老伴已死,只有一子已经工作并结了婚。儿子、儿媳对我很不好,认为我有退休金,就在经济上不管我,特别后来我生了病,他们都不来瞧我一眼。但我有一个侄女,对我很好,经常来看我,尤其当我有病卧床不起时,侄女更是跑前跑后,照顾备至,使我内心很受感动。我认为,儿子、儿媳对我没尽义务,我死后他们没有权利继承我的遗产;而我侄女却对我尽了义务,我想生前立个遗嘱,把我仅有的三间房和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