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寺约五年前开始,我多次在报纸和电视等传媒是鼓吹,应当改变我们法官的服饰,应当由大盖帽、军警式制服变为法袍。所以,当1999年最高法院决定要换法袍时,一家媒体采访我的报道里称我是在中国第一个倡导换法官服的人。应当说,真正促使我们换服的动力来自于司法机关内部;随着司法界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那身军警式制服让我们的院长们以及法官们越来越小自在、法官应当穿什么样的衣服也就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小的问题现在,总算改了过来,实在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2.
"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法律同痛苦聚焦在了一起"。边沁提出,最不道德的行为就是带来最大痛苦的行为。动物能够感受苦乐,因此在判断人的行为的对错时,必须把动物的苦乐也考虑进去。换言之,如果以一种导致痛苦、难受和死亡的方式来对待人在道德上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法律主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因此有学者认为随着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我们应该赋予大自然的生命物质,尤其是动物以主体的地位,来突破传统环境法中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从自然权利,道德权利,诉讼权利来进行论证。但笔者认为在环境法中我们调整的利益关系表象上十分复杂,不仅有人与人的关系,还有人与动物的关系,但从本质上说,在利益关系的背后,人的关系仍然是其本质。我们实现动物保护的理念可以通过动物保护立法,但这并不是赋予动物主体地位,因为立法的目的还是保护人类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回顾过去的坎坷之路,虽有痛苦但也不乏震撼与鼓舞,特别是矫正工作者们对我的鼓励和帮助,使我重获新生,我要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们,并告诫那些同我一样的人:人间正道是沧桑。  相似文献   

5.
丙晨 《法律与生活》2014,(11):38-38
正柏拉图说:"好的心理是一剂良药,能催人奋进,反之它就是枷锁,使人灭亡。"确实,当一个人面对人生挫折时,假如没有健康的心理,不仅难以战胜自我走向光明,而且会沦人自暴自弃的泥潭难以自拔。人在什么时候最绝望?过去我没有这种感觉。当我真正体会到一个人从云端掉到地上并身陷囹圄时,那种绝望之情油然而生。面对漫长的刑期,我感到迷茫与失望;面对妻儿和母亲痛苦的表情,我彷徨与绝望。从此,我陷入自责与悔恨的泥潭,仿佛一具没有生命的肉体,浑浑噩噩地过着服刑生活。  相似文献   

6.
徐亚文 《河北法学》2007,25(10):33-35
如果笔者没有误读误判,对中国法学从1978年到2004年这26年的发展的讨论,用"现代化范式"这一范畴予以概括、规定,是邓正来先生《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的逻辑前提,中国法学无力引领中国法律\法制的发展,是该文的结论之一,而发掘、开发、开放"中国人究竟应当生活在何种性质的社会秩序之下"这一重大问题,并"命令"真正的思想者们对遮蔽在缺乏"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研究之表象的背后的"结构性基础"进行深刻反思,揭示当下中国法学乃至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条件或权力关系乃是文章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7.
"不工作的人,不会惹人,群众 对你没意见,没抱怨;不躬下身去 真正工作的人,也不会惹人,群众 也不会对你有意见。"面对许多群 众抱怨交警在查扣"两无"车辆时 太狠、在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方 面太绝情的情况,襄垣县交警大队 大队长贾俊明如此对全体民警说, "大家不要怕惹人,不要怕老百姓 有怨言,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我 们的。"  相似文献   

8.
言论广场     
在分团审议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代表提出国家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同时,应加大力度建设第四种文明——生态文明。 徐显明代表认为,物质文明主要解决人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精神文明主要解决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政治文明主要解决人与国家权力的关系。而未来我们要着力建设的第四种文明——生态文明,则是解决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是一种更为高尚的发展目标,因为它已经超越了过去以往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四种文明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整个社  相似文献   

9.
自然的权利是当代生态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自然的权利的真正内涵在于指称自然物正当的利益,其中包含了人的尺度。这是人类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自然应当采取的态度。动物权利论从生命主体的特征出发将权利的主体扩大到动物。由人的权利的演进历程出发,用类比的方式将这一历程发散到动物权利的实现过程。自然的权利有其特定的生成理路与内涵。其中,"利益共同体"是自然的权利存在的事实基础,构成自然的权利成立的必要条件。权利历史生成的逻辑为自然的权利提供了生成路径,是自然的权利成立的充分条件。可见,自然的权利的实质在于引导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并用以规约人类权利的滥用,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动物法律地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农业大国和畜牧大国,中国亟待加快动物福利立法。在立法推进过程中,动物的法律地位应当如何界定是个首先需要被回答的问题。通过对动物保护的法理基础、国外相关立法以及案例的考量,认为动物不能成为人类道德乃至于法律的主体,而只能是法律关系的客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反对保护动物。相反,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动物的保护必须加强,在这方面,法律是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手段。我们应当将动物作为特殊的物,在法律上将其与无生命的物加以区别对待,从而实现动物行之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从道德和道德法律化的角度看,给予动物福利其实就是科加人对动物的道德义务,而动物福利立法的实质便是把这种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即实现动物道德的法律化。不过,动物并未就此获得法律主体地位,它只是一种"物格"弱于一般客体物的"准物"而已。由于道德法律化是有条件的,动物福利立法也应有限度,只有那些获得社会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基本动物道德,才可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规范。对此,我们可用"利益关系分析法"和"利益层次分析法"来大致界定"基本动物道德"的范围;用自卫原则、对称原则、最少损害原则、分配正义原则以及补偿正义原则,来对动物福利立法进行较明确的定位,以妥善处理动物福利和人的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对他(她)又爱又恨”.也就是说,你分明觉得这个人可恨,但是你还是情不自禁地爱上他了.你以为这就是爱情了吗? 人们常说:“恨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就是这样似是而非的道理,在扰乱我们正常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于是,痛苦就成了爱情的标配,让我们都不知道是在寻找爱情还是在寻找痛苦.它妨碍了我们寻找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一切都在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大锅饭、平均主义那阵,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比较平等。那句“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和人之间只有职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听着也很顺耳。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今天,没有人再去相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了。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变成什么样的了?难道真的只剩金钱、父子、男女三种关系了? 确实,有人靠父辈升了官,发了财,而那些父亲们又乐此不疲;有为数不少的男女之间发生了婚姻之外的男女关系,互相帮个忙,合 当今社会一切都在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大锅饭、平均主义那阵,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比较平等。那句“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和人之间只有职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听着也很顺耳。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今天,没有人再去相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了。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变成什么样的了?难道真的只剩金钱、父子、男女三种关系了? 确实,有人靠父辈升了官,发了财,而那些父亲们又乐此不疲;有为数不少的男女之间发生了婚姻之外的男女关系,互相帮个忙,合作做个事已是普遍现象;而金钱的作用似乎覆盖面更广:求职、提升、求医、打官司,甚至救命。 得知“三种关系”的说法后,我便忍不住拿它去套身边的人和  相似文献   

14.
不自觉地关爱动物,是人类善良的天性使然;对残害和虐杀动物的行为予以谴责,是人类良知的体现;而通过立法护佑动物及其生存环境,则是人类自觉地将文明社会的行为与成果带入动物世界,从而使得人类的朋友——亲爱的动物们也享受到它们应有的“福利”。  相似文献   

15.
《北方法学》2018,(3):105-117
对处在法律与道德调整领域交叉点上的文明行为进行专门立法,是法律与道德关系这一传统议题的新实践。鉴于法治与德治属于两套独立的治国方略,在文明行为立法中不能将推进道德建设设定为立法目的,否则会步入道德法律化的误区。设区的市进行文明行为立法在现制之下的合法性存有瑕疵,需要全国人大对此作出解释或者制度安排。文明行为立法应当以属于"义务的道德"和"公共事务"的文明行为为限,既有立法的调整范围过于宽泛。既有文明行为立法规范普遍存在法律后果缺失、行为模式表述不明确及多为准用性规范等不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外来法律文化内核化的过程就是在法律发展中思考自我,寻求自我的过程。不断的寻求自我,是我们中华法制文明发展的真正的内在的动力,是以智慧驱动智慧的发展。我们应当将一个世纪前发生的法律道路的选择责无旁贷的拉入到中华法制文明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7.
"狗患"之辨     
日前,南京市民朱某因狗叫扰民,当众用柴油焚烧几只流浪狗.此事引起众人强烈不满,采用种种方式对朱某的行为予以谴责,并有市民自发祭奠惨死的流浪狗.此事再次引起人们对所谓"狗患"的关注.也有人提出,我们对待动物的态度,折射出一个现代人的文明程度,更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狗患"之辨     
柏立习 《检察风云》2007,(11):60-62
日前,南京市民朱某因狗叫扰民,当众用柴油焚烧几只流浪狗.此事引起众人强烈不满,采用种种方式对朱某的行为予以谴责,并有市民自发祭奠惨死的流浪狗.此事再次引起人们对所谓"狗患"的关注.也有人提出,我们对待动物的态度,折射出一个现代人的文明程度,更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强音.我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优势的生态文明,人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丧失了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与理想危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可持续发展,而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上.生态,既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检阅科学发展的刚性试纸.  相似文献   

20.
爱及生灵     
丰子恺说:“如果丧失了保护动物的心,今天可以一脚踩死数百只蚂蚁,将来这颗心发展起来,便会变成侵略者,去虐杀无辜的老百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当前我国动物生存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上演着一幕幕虐待动物的惨剧。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许有人会有足够的理由为其开脱。但是。文明的渴求使人类终将在信仰的天空中发出更高的呼唤。人和动物都有权利享受阳光的温暖、空气的清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我们应当与动物和平相处,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