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性与道德     
於兴中 《南风窗》2013,(9):97-97
中国人讲究说理,但不注重推理,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认知方式的不同。类推是根据例子的弱式推理,以例子也就是榜样为基调。中国人为什么与西方和其他文明传统下的人不同?为什么中国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制度偏好和行动模式?关键或许在于中国的文明秩序以心性为核心,区别于以智性和灵性为核心的其他文明秩序。心性的体现,在于人的情绪、感情  相似文献   

2.
赵博渊 《南风窗》2007,(7):41-45
大和族作为现代日本人的民族起源,其骑马民族的渊源与中国在文明深层结构里是相冲突的,但长期以来,它却有一种亲近中华正统的不自觉意识,直到西风东渐的最近150年里,这一传统发生了大断裂,日本倏然投向西方,只在需要利用中国时才拉中国一把。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建立在自由主义的国际规范基础之上,国际秩序的原则理念和决策程序总体上体现了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和精神。自由主义的国际规范主张建立开放性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非零和性。在这样的秩序中,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都可以成为体系的受益者。中国的意识形态与西方不同,更需要一种开放的国际秩序。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国际经济秩序还是国际政治秩序中,总的来说,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中国应积极地利用现存国际秩序推动国内的改革与发展,继续融入现存的国际秩序而不是挑战它。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05,(23)
学者潼川近日在四川大学演讲,讲到四川人的地方意识最强时击节赞赏,淡到刚逝世的四川作家巴金时分析了他早年思想里的无政府主义,认为它除了与左翼思想有联系外,还带有反中央集权的右翼色彩,从而回到本次演讲的主题——地方主义与四川。潼川说,四川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不管老子也好,李白也好,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边缘的人物,有将近一半出在四川。这些人都有逍遥的理想,不受传统儒家礼仪束缚,所以出怪人最多。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2006年第2期出版了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专刊,它的首篇文章是《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它就新自由主义的性质,新自由主义同全球化、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关系,新自由主义秩序的特点和矛盾,是否存在超越新自由主义的可能性等问题与萨米尔·阿明、乔万尼·阿瑞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认为,近代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必然结果。不过,主张人的自然情感欲望天然合理的唯物主义哲学,并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思潮诞生的土壤,也是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诞生的源头。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断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厘清,究竟何种唯物主义会导向社会主义政治思想?自由主义者的唯物主义观念,往往缺少历史和实践的维度,这意味着他们的唯物主义是对市民社会现实的合法性的承认。社会主义者的唯物主义带有历史维度和实践倾向。历史维度意味着人性不是亘古不变的存在,人性具有历史性,现代的工业文明和市民社会便也不是自然、永恒存在的。实践倾向意味着人要主动对社会环境进行结构性改造。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以实践为特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7.
李向平 《南风窗》2013,(2):90-92
当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一旦成为国家权力继续存在的主要方式之后,就不可能再度回归到由意识形态信仰建构起来的社会秩序之中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正面临一个巨大的再转型、再变迁。国家权力、经济发展、社会运作等模式,均需一个更深入的改革与开放。在此背景下,不同社会力量都在寻找各种思想资源,以论证自身的改革话语——有向中国传统寻找思想资源的,一些人诉诸"新民主主义",另一些人诉诸传统的"儒家宪政主义";向西方寻求思想资源的群体更多,包括民主派、经济自由主义者、新左派、民族主义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充  相似文献   

8.
后冷战时代中国政治领导层所阐述的文明观,核心内容包括:第一,尊重、维护文化多样性,倡导以平等、包容的精神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从各种古老文明汲取当代人类所需的智慧;第二,赋予中国传统"和"的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倡导和谐共存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在当代,体现在物质文化、社会行为等层面上的文明交流和共享,与文化身份和认同意识的多样性之间始终存在着紧张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旨在确立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价值共识和秩序理念,它根源于当今人类的现实处境,同时包含着面向未来的"人类共处之道"。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如何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化的关系,就成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定位的关键问题。尽管与目前的资本主义全球化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是希望将人类社会纳入某种合理的秩序当中,但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相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当代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本质是在美国霸权基础上的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它是帝国权力、资本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以"普世价值"为名)的混合体。这种中心—边缘范式的全球化必然是不均衡与不公平的全球化,也是瓦解地方知识与道德秩序的全球化。这种全球化带给人类的,除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也必然伴随着中心对边缘的压迫、资本无序扩张的混乱以及边缘地区文化的灭绝与道德的解体。当代世界的失范尤其是资本主义全球化边缘地区的混乱,正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弊端的集中体现。而恰恰是认识到了这种弊端,并力图解决这种不平衡、不公正、不道德的弊端,才有了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体理念。这一理念真正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超越,而且在权力、市场与文化三个维度上对人类既有的全球化体系进行了重大的重建,而"一带一路"正是这一伟大实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赵龙跃  管传靖 《国际展望》2013,(1):52-67,116,149
近几年来,美国受经济和社会问题、对外战争、新兴大国崛起等问题的困扰,国际声誉连续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种种质疑。面临内外困境,美国政界学界对于美国未来的全球战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此次大讨论中美国自由派学者活跃,他们在批判新保守主义的基础上,以"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与"霸权合法性"为核心,形成了系统的全球战略观,认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由美国建立并主导,该秩序与美国霸权合法性相互影响,是维持美国霸权的重要基础。对美国全球战略思想这一线索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特点和实质,对我们认识和应对美国全球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5年5月29日,法国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法国人这样做是对新自由主义和美国霸权说“不”。欧盟宪法是新自由主义性质的,它推动劳工从东欧穷国向西欧自由流动,这有利于大资本降低劳动成本。而法国传统上是具有鲜明的政府保护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如公民福利较多)色彩的国家,欧盟宪法被大多数法国人看出是在走向无任何束缚的新自由主义放任市场政策,因此大多数法国人对它投了否决票。这是新自由主义在欧美迄今受到的最大最公开的打击。欧盟宪法被法国否决也是因为法国要对美国霸权说“不”。法国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欧洲追求独立和自主运动的中…  相似文献   

12.
宁二 《南风窗》2007,(2):32-33
知识分子精神的断裂《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你一直研究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脉络,你认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精神的断裂点发生在什么时候?谢泳(以下简称谢):从思想史角度观察,1949年前在中国知识界,确实有一个自由主义的脉络,时代转换之后发生的一个主要现象是:自由主义的主要领袖人物都离开了中国,比如胡适、傅斯年他们,这些人开始主要集中在欧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回归到台湾。比如台湾大学当年的主力其实是老北大的底子。从思想史角度评价,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抗战胜利后有一些分化。其中比较有参政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左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心理人类学家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PSH)理论和"基本人际状态"概念应用到中国政治的研究,考察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型与《尚书.禹贡》描述的"服国"模型、"朝贡体系"模型以及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型之间的相似性和本质特征,以及中国传统国家形式"服国"的特点及其与"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国家形式以及中国人独特的"政治经验"。作者的分析表明,基于"伦人"社会的中国政治经验可能暗示着一种比现代国际秩序更高、具有某种"后现代"特点的国际秩序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新自由主义之后还是新自由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紧接着新自由主义之后会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首先要回答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在对待反全球化和反战运动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是它们都声称要在当代世界体系中重新定义民主制度。“传播民主制度”帮助了“华盛顿共识”和布什主义。“华盛顿共识”声称新自由主义与中心金融资本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和世贸组织 (WTO)对边缘区及整个世界进行经济控制 ,是解决不幸和灾难惟一的现实选择 ;布什主义是一种毫不掩饰的新保守主义 ,以美国的全球军事控制和先发制人作为保卫民主制度的世界安全的一部分。尽管…  相似文献   

15.
"美国优先"理念对国际秩序走向带来深刻影响。基于此理念,特朗普政府确立"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权力竞争回潮;掀起"退群"运动,国际制度体系动荡;蔑视自由民主规范和价值观,自由主义价值理念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国际秩序领域出现的诸多变化,已远非国际秩序转型所能概括,自由国际秩序陷入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由过去争论美国领导世界的方式,到疑虑美国是否还将继续领导世界;美国也从过去专注于维护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兼顾新兴经济体对于自由国际秩序内部权力与利益相脱节现象的改革诉求,到如今聚焦美国应如何更好提升自身实力以平息国内白人蓝领阶层等对美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领导自由国际秩序所带来的国内利益损益严重不均现状的不满与排斥。我们需全面理性认识并积极管控"美国优先"冲击下国际秩序在特征、动因与议题领域所呈现的一系列危机性变化,这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基本稳定与合理化变革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包括青少年犯罪在内的现代社会病已经为世界各国许多思想家认同,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我国应当积极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服务。儒家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可以为内心“立法”;儒家注重家庭亲情,可以培养广大青少年的道德体认能力;儒学是“安身立命”之学,可以提升人的生命层次,从根源上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及其中国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执政后以"美国优先"为原则调整对外战略,对美欧关系造成巨大冲击。美国在贸易、安全、外交等各领域背离对欧政策传统,不顾欧洲利益、不听欧洲劝说、不屑与欧洲协调,对欧洲国家外交政策形成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欧洲已掀起一轮关于美欧关系前景的大辩论,跨大西洋主义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同时,欧洲对美"双重切割"政策初步成型。这一轮美欧关系变动是历史和现实政治作用的结果,是以杰克逊主义为底色的"特朗普主义"主导下的外交政策调整,是冷战后美欧世界观、权力观渐行渐远的结果,也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欧洲对美战略价值下降的表现。此轮关系调整涉及美欧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分歧,触及美欧关系底线,影响深远。美欧关系的不确定性也给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更多挑战。美欧关系的变动将加剧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在继续积极引导美国、稳固中美关系的同时,中国应对欧洲外交的两面性和灵活性保持清醒认识,在当前国际秩序面临压力的背景下,继续做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与公共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公共政策,而且是一种政治哲学.历史上自由主义存在各种形态.它们分别隶属于两大线索,即"英美传统"和"欧陆传统".当代新自由主义走强不是偶然的,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它还面临着当今各种意识形态的挑战.21世纪社会主义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全面战胜和超越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20.
叶竹盛 《南风窗》2013,(19):46-49
要根除饥饿,就必须彻底改变新自由主义、工业化、企业主导的粮食体系。食物主权认为,食物是根本的人权,但是在现有的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框架下,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在这个高度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有一些难以理解的怪现象,比如明明全球生产的粮食总量足以养活每一个人,但世界上还是有大量人口常年处于饥饿状态;比如横跨太平洋长途运送过来的玉米,价格竟然比农民自己种出来的还要便宜;比如曾经盼着住进城里的人,又纷纷盼着回归自然,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