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业集聚与政府行为--以浙江温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彬 《前沿》2004,(5):80-83
产业集聚这种地缘现象、组织形式所具有的规模报酬递增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正效应 ,特别是浙江块状经济的迅速崛起 ,备受瞩目。本文以浙江温岭为例 ,将产业集聚分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这两个过程 ,分别在这两个过程中对政府行为作了较详细的界定 ,并分析了政府行为应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推进产业集聚提高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形式,也应该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湖北县域经济要取得发展,需要在实现产业集聚的基础上,从营造社会氛围、实施发展战略、形成有效机制、采取引导政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王双 《前沿》2012,(18):80-82
本文分析了天津市产业集聚形成的增长极、竞争优势、空间聚集与扩散、要素转移和结构调整效应,利用实证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后发现,天津市产业集聚形成的五种效应存在且正在发挥作用,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了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并加速了要素转移和结构调整步伐.  相似文献   

4.
台商大陆投资的产业集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商在大陆以产业集聚方式投资是台商为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普遍采取的一种投资策略。台商在大陆投资产业集聚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网络性与根植脆弱性等基本特征。共享市场资源,降低信息成本,获取最大投资回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龙头企业的带动等都是台商投资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动因。台商投资产业集聚为现阶段大陆各级政府对台招商引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梁仲 《求索》2005,(10):21-23
本文首次提出并系统分析了,基于安全经济的花炮产业集聚自组织机制和他组织机制。其中,前者是基于安全经济需要而自发产生的花炮产业内部张力作用;后者则主要是政府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的作用和引导形成。两种机制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共同推动花炮产业的集聚。  相似文献   

6.
赵祥 《岭南学刊》2013,(4):98-103
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我国海洋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不高,并在动态上呈下降趋势。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着"高专业化、高集聚,高专业化、低集聚,低专业化、高集聚,低专业化、低集聚"四种不同类型,其中实现了海洋产业高专业化、高集聚的地区数量最少,海洋产业集聚的增长极功能尚未显现。因此,应努力推进海洋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培育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因素很多,从不同角度探讨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各种因素,都会最终指向金融产业这个组织形式下资本流动性.因此,资本流动性是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核心因素,流动性也是金融产业的生命力.增量的资本流动性促进了金融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8.
由于欠发达地区乡镇产业集聚的特点,政府在产业集聚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行为影响着产业集聚发展方向,政府的有效支持是产业集聚成长的重要力量。陈家坊服装产业集聚兴衰的案例充分证明,健全政府调控机制,优化政府行为,建立并完善乡镇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就能促进产业集群形成,最终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现代化。因此,优化政府行为,应该成为促进乡镇产业集聚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夏兰 《求索》2012,(9):229-23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业界及学术界的共识,研究如何优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提高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各省都建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许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本文首先通过要素集聚速度指标从总体上分析生产要素是否形成了向高新区集中的趋势,然后多次运用区位熵系数计算了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度,从而分析高技术产业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以期为我国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廷银 《人民论坛》2020,(10):74-75
产业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集聚体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协同效应,最终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产业集聚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禀赋是产业集聚的最初诱因、人才集聚是产业集聚的重要保障、成本优势是产业集聚的持续动力、创新网络则是产业集聚的制度基础。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推动者,政府对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可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创新制度体系、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聚集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梁琳  李勇 《求索》2013,(10):9-12
文章构建了金融产业集聚程度的双维度评价模型,从金融产业结构规模竞争力和相关产业关联度两个维度共同评价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态势和集聚趋势。分析表明:我国的金融产业已形成一定的集聚趋势。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的金融结构规模竞争力较强,但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都不强。根据金融服务业的集聚趋势和关联效应,我国应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中心,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用什么去构筑城市群产业集聚是形成城市群的基础,是提升城市及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要件。“世界工厂”属国际产业集聚范畴,不是简单的城市空间概念。中国加入 WTO 后,经济竞争将从单一的城市间竞争,变为区域性城市群的竞争,而区域城市群竞争实际上是产业集群的竞  相似文献   

13.
李镔  唐松  祝佳 《湖湘论坛》2011,24(2):107-109
物流业作为一种高投资、高风险和低利润、长回报周期的产业,单靠一个企业自身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是很难的。而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高带动性,使得学术界和实业界都在探讨促使物流业高效发展的途径,集聚化发展因其有利于物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取集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武汉城市圈产业集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对武汉城市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聚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城市圈的经济竞争力。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内的产业集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大批初具雏形的产业集群。但总体而言圈内产业集聚规模偏小,尤其是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必须从"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目标出发,在做大产业集群的同时,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及其圈内空间布局,突出城市圈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定量分析了长三角内部沪苏浙三省市制造业集聚与转移状况。沪苏浙三省市制造业均是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的专业化部门,制造业存量规模比较大,但是上海市制造业增长速度慢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在不断向外部转移,而江苏省和浙江省制造业增长速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在向本地迅速集聚,尤其是浙江省制造业集聚速度非常快。在长三角内部,沪苏浙三省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制造业转移和集聚,总的趋向是制造业从上海市转移向江苏省和浙江省,尤其是转移到浙江的速度和力度更大。  相似文献   

16.
对产业集聚的关注源于区位经济学的研究。从纵向上看,区位理论与集聚理论紧密联系,成为产业集聚理论形成的重要线索。区位理论与集聚理论在时序跨度上区分为不同的理论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重要的特征,由这些特征可以把握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理论界思想发展的重要脉络。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被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产业集聚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很多园区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相互之间未形成产业链等问题。一体化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区域联动是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在分析集聚区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集群与工程机械工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程机械工业不仅得到了高速发展 ,而且是我国制造业中最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拥有自己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工程机械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 ,产业区域竞争优势开始显现。如何利用当前国际国内工程机械发展的有利市场环境 ,引导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演化 ,进一步发挥集群效应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是我国工程机械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产业发展是引领区域创新的“头雁”。本文运用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以及人力资本高级化在其中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且这一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人力资本高级化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高级化间接影响区域创新绩效,其中人力资本高级化存在中介效应,其部分中介效应占比约为15.78%。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通过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具体实现方式,切实提高高技术产业集聚质量和效益;(2)通过高技术产业集聚,搭建更多优质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打造支持区域创新发展的人才高地;(3)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利好政策,打造更具活力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有利于高技术产业集聚、人力资本高级化与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多维良性互动局面。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集聚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久和 《桂海论丛》2005,21(4):14-17
产业集聚作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动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也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我国已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西部经济发展要与产业集聚相结合,要有新思路。文章从经济学的视野分析了区域产业集聚效应,结合西部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