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2014年10月31日,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民政部会见了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紧急救灾协调员瓦莱丽·阿莫斯女士一行。姜力副部长向阿莫斯女士介绍了我国救灾工作的总体情况,双方就扩大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强在灾害管理、防灾减灾、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入交换了  相似文献   

2.
重要活动     
《中国民政》2014,(12):4-5
姜力副部长会见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紧急救灾协调员阿莫斯女士10月31日,姜力副部长在民政部会见了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紧急救灾协调员瓦莱丽·阿莫斯女士一行。姜力副部长向阿莫斯女士介绍了我国救灾工作的总体情况,双方就扩大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强在灾害管理、防灾减灾、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4,(12):5-5
2014年10月31日,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民政部会见了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紧急救灾协调员瓦莱丽·阿莫斯女士一行。姜力副部长向阿莫斯女士介绍了我国救灾工作的总体情况,双方就扩大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强在灾害管理、防灾减灾、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伊佩庄、救灾司副巡视员方志勇陪同会见。  相似文献   

4.
聚焦     
正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女士访问民政部7月10日,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西莫内塔·迪皮蓬女士访问民政部。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国际合作司司长康鹏与迪皮蓬女士举行了会谈。会后,庞陈敏和迪皮蓬分别代表中国民政部和联合国外空司签署了UN-SPIDER北京办公室2013-2016年资助协议。迪皮蓬女士还参观了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和UN-SPIDER北京办公室。  相似文献   

5.
正4月1日下午,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康鹏、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接待了英国国际发展部国务秘书贾斯汀·格里宁女士一行9人的访问。民政部国际合作司、救灾司以及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有关代表参加了会谈。会上,康鹏介绍了民政部与英国国际发展部在减灾救灾领域开展合作的情况,杨思全对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的业务体系建设、国内外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与国际合作等工作进行了介绍,贾斯汀·格里宁女士表示英方愿意同民政部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伙  相似文献   

6.
10月1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减灾日",为深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减灾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减灾工作,民政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国际减灾日"宣传工作,启动"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民政部副部长贾治邦传达了回良玉副总理对"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的重要批示精神,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做了重要讲话,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介绍了"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5月10日上午,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京会见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信息通信和减灾司司长莎米卡·斯利曼尼女士。窦玉沛赞赏亚太经社会在支持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提高抵御灾害能力和减灾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在通信航天技术应用于减灾领域方面取得的成果,肯定双方在防灾减灾领域开展的良好合作,表示民政部将继续支持亚太经社会防灾减灾领域的工作,分享中国经验,更有效地提升本地区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8.
聚焦     
《中国减灾》2014,(7):34-35
正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国际合作伙伴座谈会召开3月19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召开国际合作伙伴座谈会。邀请来自联合国驻华灾害管理小组成员单位,奥地利、英国、德国、瑞士、美国驻华使馆,亚洲基金会和壹基金代表约30人参会。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伊佩庄,联合国驻华灾害管理小组组长、联合国儿基会驻华代表麦吉莲女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3,(6):5-5
5月21日至23日,第四届全球减灾平台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应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邀请,民政部副部长姜力率领由民政部、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和北京师范大学有关政府官员和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全球减灾平台大会是由UNISDR发起并主办、各国和相关利益攸关方机制化开展减灾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国际平台。  相似文献   

10.
大事要览     
重要会议减轻干旱风险国际研讨会6月27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共同举办的减轻干旱风险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减灾战略秘书处主任萨尔瓦诺以及来自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联合国机构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期间,各位专家和代表针对干旱减灾国际、区  相似文献   

11.
5月21日至23日,第四届全球减灾平台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应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邀请,民政部副部长姜力率领由民政部、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和北京师范大学有关政府官员和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全球减灾平台大会是由UNISDR发起并主办、各国和相关利益攸关方机制化开展减灾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国际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3,(11):5
5月21日至23日,第四届全球减灾平台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应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邀请,民政部副部长姜力率领由民政部、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和北京师范大学有关政府官员和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全球减灾平台大会是由UNISDR发起并主办、各国和相关利益攸关方机制化开展减灾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国际平台。此次会议主题是"今天的投入,为了更安全的明天",旨在延续以往平台大会良好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05,(2):15-15
2005年1月18日-22日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神户召开。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政府代表团由外交部、民政部、地震局、气象局、海洋局和专家组成。会议期间,中国政府代表团不仅积极参加各类会议,并在大会一般性会议、印度洋海啸特别专题会议、亚洲区域会议和专题会议上进行了发言。李学举部长在参加世界减灾大会期间,先后会见了白俄罗斯驻日使馆白特亚诺夫斯基临时代办、联合国减灾战略秘书处萨尔瓦诺主任、日本村田防灾担当大臣、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莫里斯执行干事、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艾格兰德副秘书长、澳…  相似文献   

14.
<正>全球减灾形势严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已是世界共识。本刊特邀请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北京办公室主任史睿仕·赖文先生和刘龙飞女士,从联合国的视角,分享他们对科技与减灾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27日,由民政部与国际民防组织共同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国际灾害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应用培训班"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夏建新、陕西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董亚明、国际民防组织培训部主任Valérie LOH女士和民政部国际合作司代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主持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1月17日,应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和印度内政部邀请,民政部副部长邹铭出席了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亚洲实施《仙台减灾框架》部长级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回顾历届亚洲减灾部长级会议取得的成果,研究亚洲实施《仙台减灾框架》的政策方向和行动计划,筹备2016年第七届亚洲减灾部长级会议。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9月7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民政部会见了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女士一行。双方就共同关心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有关领域的务实交流合作。国际合作司司长康鹏、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0日下午,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黄树贤会见了新任联合国秘书长减灾事务特别代表罗伯特·格拉瑟一行。黄树贤向客人简要介绍了中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情况。黄树贤表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推进防灾减灾救灾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推进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9.
徐娜 《中国减灾》2006,(11):F0002-F0002
2006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7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10月11日下午,由民政部、教育部共建的“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举行。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等50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后,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举行了火灾避险自救演练,与会人员观摩了演练。学校远离灾害 学生安全成长——第17个“国际减灾日”活动掠影!本刊记者@徐娜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0月1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十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灾的效益”。联合国提出这个主题的目的是总结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以来,各国、地区减灾的经验,以利更深入地开展21世纪的减灾工作。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13日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减灾日”座谈会。会议由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主持、国务委员、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副秘书长徐荣凯及减灾委成员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40多人出席了会议。司马义·艾买提在讲话中首先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