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客居广东将近十年,期间,因为《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缪俊杰先生的推荐,参与大型丛书《中国治水史诗》的组稿,生平第一次走进梅州,结识岭南宿耆程贤章,其多部文学大著享誉文坛,我仰其大名久矣。又由此接触到"客家"这一于我甚为陌生的领域,盖因梅州乃"世界客都"也。至于《中国治水史诗》出版的资助者,则在稍晚才知道是梅雁水电上市公司董事长杨钦欢先生。对他的有志于文化事业颇有所感。但仅此而已。一晃八年过去,忽然收到已故程贤章的晚  相似文献   

2.
李白有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近读王彬先生的散文集《旧时明月》,仿佛看到了澄澈的明月,淡淡地泊在心湖。一篇篇典雅内敛的文章,不仅描述了作者游历中的自然,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一幅幅历史、文化画卷。出去旅游,大家一般都是去看风景,而王彬老师却一边看风景,一边思考文化、反省历史:历史的典故、文人的佳句、古人的命运、甚至朝代的更迭,信手拈来,都伴随着,在这些风景中,展示在读者面前。如果作者没有广博的历史知识,没有深邃的文化思想,没有情景交融的现场情怀,是断断写不出的。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我了解到澳门永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慈善家林东先生积极响应中国侨联"侨心工程"倡议,在仅半年多的时间里赞助6所地处祖国西部的侨心小学,他热心公益事业,慷慨捐款的事迹,使我十分钦佩。去年9月中下旬,我有幸陪林东先生一行22人赴天津、内蒙、山西等地考察侨心学校。在短短几天的接触中,加深了我对林东先生"留有余之地以还国家,留有余之财以还造化,留有余之禄以还社会,留有余之福以遗子孙"这一博大胸怀的认识。从澳门西行时装集团主席、中山市荣誉市民谢冠豪先生的太太周慧珠女士、中山市坦洲林东小学首…  相似文献   

4.
正从大学时代起,我就记住了一个历史学家的大名:吕思勉。但直到今秋又回故乡小住时,才得知吕思勉竟与我是同乡,其故居就在常州市中心的十子街上。那天,我一早在村前乘公交车进城,到了市中心,向不下十个人打听,走了不少冤枉路,最后才由一位好心的老大姐,领我进了仅200多米长的十子街。这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街。十子街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北宋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邹浩(人称道乡先生)的家世。其祖宗邹霖(宋天禧  相似文献   

5.
我比你坚强     
吃过晚饭,一家人出去散步,女儿手里拿一瓶矿泉水在喝.先生拉我,悄悄努嘴:"看!"我回头,一个小男孩儿,不过十来岁,矮小瘦弱,小脸肮脏,身上的衣服宽宽大大,风一吹,衣裳把小人儿一裹,简直就像根细小的牙签.真奇怪,他一直跟着我们.我回身,蹲下来,拿出几枚硬币:"给."孩子摇摇头:"谢谢阿姨,我不是要饭的."我羞愧--无意间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但他为什么老是跟着我们呢?直到我女儿把矿泉水瓶塞进果皮箱,小男孩一个箭步往前一蹿,把胳膊伸进去,把瓶子拎出来,往手里拎的蛇皮袋里一塞,才又开始往别处逡巡.  相似文献   

6.
1983年1月底,《湖南日报》编辑部收到一封寄自美国的信。拆开一看,原来是侨居美国、早年因《女兵日记》而蜚声文坛的我国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寄来的。信写道:湖南日报总编辑先生:你们好!我想与你们谈一件萦绕在我心头几十年的一件往事,并想得到你们的帮助。在大陆,我有一位老朋友叫严怪愚。解放前,他是国内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曾被誉为"中国八大名记者之一",我想,这位记者你们一定知道或认识的。从1948年起,我就一直未与他通信,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亦难于打听他的下落。现在,"四人帮"已被打倒。根据很多侨居美国的华侨介绍,已…  相似文献   

7.
正我认识金寄水先生,是由张恨水先生的公子张伍先生介绍的。金寄才先生颇为崇拜张恨水,所以爱屋及乌,对张伍先生引见的晚辈,也颇为客气。那次拜访是想求金寄老的书法。据说金寄老的书法一向不轻易送人。那次我却如愿以偿。寄老后来寄我斗方并一副对联,斗方书的是他自己所作五言诗一首:"五夜扪心问,行藏只自知。此心如皎日,天地定无私"。对联行书飘逸典雅,令人赏心悦目,我收在旧体诗词集《絮风馆诗抄》中做为纪念。金寄水先生乃清开国元勋多尔衮直系后裔十三世孙,清朝睿亲王嫡子,并承袭过爵位。他  相似文献   

8.
万伯翱 《海内与海外》2014,(11):75+77-75
正改革开放后,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了很大提高。2005年我第一次分到了住房。凭着我1962年参加工作的工龄和职务的晋升,不知不觉我竟按照"老干部"标准分到了自己三室一厅的新房,要知道当时全体委司局级分房排名我能排列第17名呢。后来孩子一结婚又搬出去住了,因此我就多出了一间十多平米的房子,想不到过去都是大作家、大干部才能拥有的书房,这年代我也梦想成真了,后来又经两次搬迁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岁末,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等六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华大地之星‘共圆中国梦’征文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孟子的第七十五世孙孟祥国先生被评为全国金奖书法家。当孟祥国走上主席台,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奖杯时,台下几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参会代表鼓起雷鸣般的掌声……孟祥国先生能走进国宾馆钓鱼台接受国家领导人的颁奖,是他近五十年奋斗的结果。在他获奖后回到合肥的第一时间,我专访了他。  相似文献   

10.
1998年3月24日,我所与阿拉伯国家驻华使团联合举办"中阿关系发展研讨会"。黎巴嫩、索马里、阿联酋、利比亚、巴勒斯坦、苏丹、约旦、伊拉克、阿曼、毛里塔尼亚、沙特、科威特、阿尔及利亚、巴林、突尼斯驻华大使、阿拉伯联盟驻华办事处主任和埃及、卡塔尔、也门、摩洛哥驻华代办出席了研讨会;中方有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机构和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参加。我研究所顾问杨振亚先生和阿拉伯驻华使团团长、黎巴嫩驻华大使法里德·萨马哈先生首先致词。杨振亚先生指出,中阿之间自古以来就建立了传统友好关系,这种关系在近几十年来又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展望21世纪,可以坚信,中国与阿拉伯各国无论是在经贸领域或者政治领域的友好合作都有巨大的潜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我是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正在编我父亲的全集。前些天碰到你们作家出版社的萌娘,谈起此事,说她手头还存有我父亲给她的信件。她提供给了我,真还挺有意味。我想你手上也会有我父亲给你的信吧?麻烦你也找一下好吗?"我一想,明年该是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了,能出他的全集,当然是件好事,便答应王朝:"我马上就找!"曾祺先生1997年5月16日逝世之后,我搬了一次  相似文献   

12.
我推荐朋友们读一读李景阳先生的新著《基本经济制度转变中的社会冲突——对俄罗斯的实证分析》1。这部视角新颖、文风华美的著作出版已经有一年之久 ,但却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我同李景阳先生相识二十余年 ,他学识渊博 ,涉猎庞杂 ,有自己独特的治学之道。他的文章 ,多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虽然李景阳先生直到去年才被评上研究员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学术能力的认知。我喜欢读李景阳先生的文章 !《基本经济制度转变中的社会冲突——对俄罗斯的实证分析》是李景阳先生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 ,在收集、整理大…  相似文献   

13.
正标题是我赠冯志孝先生的一首诗中的首句。全诗曰:"温如衣钵人如润,振玉堪听怀素书。感慨氍毹尘世里,鹤鸣依旧远云浮!"温如是马老板马连良先生的表字。欧阳中石曾书赠冯先生"温如衣钵"横幅,意蕴深长。黄苗子先生书赠则为"听怀素书",评价更高。试想,怀素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以此相赞,  相似文献   

14.
钟悦 《国际观察》2001,(2):62-64
这是一篇有关"学术人物"的专访.专访的对象是我国旅美国际问题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张曙光先生.目前,他正在主编一套十卷本的<美国对华政策决策丛书>,本文对此做了重点采访……  相似文献   

15.
去国归来     
十月六日下午,在机场告别送我的妻子、女儿及德国朋友胡伯尔·班哈一家,我登上了芬兰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德国斯图加特取道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然后飞北京。 从斯图加特飞赫尔辛基的是小飞机,只有几十个座位,飞机上人不多,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位子空着。天气很好,万里晴空。临行前,德国朋友班哈先生对我说,你今天好运气,可看见整个  相似文献   

16.
正陈硕石先生是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理事,知名画家,他的画作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及美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级机构收藏。陈硕石先生是擅画花鸟的国画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有幸结识陈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陈硕石先生的交往多了。他的渊博学识、艺术造诣、创作阅历让我大受启发。在文化熏陶中我开阔视野,感悟人生。记得那是2004年冬季的一天,久居城里的陈老想到我郊区的居室来看看。这真是我  相似文献   

17.
爱的灯亮着     
正"有你在,灯亮着。"巴金曾这样说冰心先生。冰心先生离开我们已20个年头了,但她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文学史里,而且越活生命越是芬芳。她是文学精神与人类文化的一座长明灯塔,永不熄灭。2016年6月18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牢记的日子。这一天,第七届冰心散文奖颁奖会在承德市兴隆县剧场举行,我的散文集《无花》,迎来了属于它的花期。当我步入颁奖会场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冰心先生青年时期的照片和老年时期的照片分外醒目,让人一下子联想到她从一个文学青年到文坛祖母的辉煌历程。眼角倏然被热泪盈满之际,我听到冰心先生微笑着对我说:四毛,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你拥有爱情了吗?  相似文献   

18.
读诗有感     
正一个没有经过正规旧体诗词训练的人,可不可以写旧体诗词?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范曾先生暂住在日坛羲和雅居,我常去他那里盘桓。有一天在夕阳中的日坛漫步,谈起旧体诗词,范曾先生说,以后会是"绝学"。在封建时代,为参加科举考试,蒙童自入私塾,就要读诗,掌握平仄、押韵、粘对等写诗的技巧,一些基本的工具书如《千家诗》《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龙文鞭影》等等都要熟读。科举要考试帖诗,五言十句,严格的粘对、押韵,还要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80高龄的刘松岩先生来电话,说是不久将迁新居,有些"破烂儿"书籍对我或许有用,让我方便时取走。刘老是我敬重的著名山水  相似文献   

20.
正1我对萧山充满了亲切的向往,因为她是我的忘年交来新夏先生的故乡。在我们近30年的交往中,来先生经常跟我提起家乡萧山,充满着无限的骄傲与怀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他到我家小叙,吃饭时,我拿出从万客隆超市买来的一瓶泥螺,可把来先生高兴坏了,竟连声问我:"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这个?"我说是想象的,江南人应该都喜食此类河中之物吧?他就像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