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人生九件事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一、孝老。就老人的恩情和寿数而言,熬一碗粥跑过去端给老人都不为过。当年父母哺儿是春蚕抽丝,侍奉双亲却应斩钉截铁。别的事可以不急,这个事要急。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两极     
人生的两极——幼儿和老人有极其相近之处:脚步都蹒跚不稳,都没有或仅有几颗牙齿,且刚出生的婴儿也是一脸褶皱,毛发稀疏。他们都很脆弱,需要扶持,喜欢发出口齿不清的喃喃自语;甚至孩子和老人情感都易外露,为芝麻绿豆大的事执著得令人发笑。  相似文献   

3.
为人当豁达     
汪强 《党政论坛》2011,(12):18-19
一日,老同志相聚。同桌的一位,我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熟悉,95岁高龄却十分硬朗。我问:“何以高寿?”老人呵呵一笑,回答:“气愤和烦恼的事,在我脑子里只会停留三分钟。”  相似文献   

4.
为人当豁达     
一日,老同志相聚。同桌的一位,我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熟悉,95岁高龄却十分硬朗。我问:“何以高寿?”老人呵呵一笑,回答:“气愤和烦恼的事,在我脑子里只会停留三分钟。”  相似文献   

5.
善举是社会颂扬、人人称赞的事。一个企业若能经常做些善举,肯定会有良好的社会形象。但如果是以广告宣传为目的,仅仅把善举作装饰,就成了大倒胃口的事。眼下就有一例,据报道,江西省南昌市一家咖啡会所通过江西省慈善总会联系南昌市社会福利院,表示希望在重阳节当天邀请10位老人到店里免费吃西餐。可老人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之哭     
《文艺报》载陈明一文。记他与丁玲在80年代初去为叶圣陶老人祝寿。其中说到一件事:有一年贵州省民办教师考核,合格者仅占百分之十四;叶老听说这件事,不禁大哭。申包胥哭于秦庭,是政治之哭;阮籍哭于途穷,是政治之哭又  相似文献   

7.
刘红苗 《党政论坛》2009,(10):27-27
人到老年,本应一身轻松度晚年。可一些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反而逐渐变得挑剔、爱计较了,不满意的事情也随之而来。例如:电话铃响,接听一问,方知对方拨错了号码;早晨七点要准时看报,可投递员送报却误点了;买零食付钱时,商贩却把钱翻来覆去地看,担心是假钞。这样的事碰上一件,有些老人的情绪就会低落一天。  相似文献   

8.
涑水情     
穆青 《瞭望》1990,(35)
(一) 今年初夏,晋南的涑水河河水不大,但沿岸300多亩芦苇却长得格外茂盛。站在闻喜县涑阳村桥头一望,风吹苇动,绿浪起伏,萧萧的芦苇随着弯曲的涑水河直铺天际。 这里就是全国劳模吴吉昌老人的家乡。 到老人家里看看,是我多年来的夙愿。特别是1987年以后,他因患前列腺癌在北京动了大手术,这件事愈发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头。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回想起与老人交往的情  相似文献   

9.
杨得文  周春丽 《学理论》2008,(3):I0004-I0004
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辽是隶属于市民政局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主要收养哈尔滨市区“三无”老人及部分自费生活、处理和欠自理老人,负责为老人医疗、康复等服务的专门养老机构。全院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共收养500余位老人,其中“三老”老人86人。  相似文献   

10.
为人当豁达     
一日,老同志相聚。同桌的一位,我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熟悉,95岁高龄却十分硬朗。我问:"何以高寿?"老人呵呵一笑,回答:"气愤和烦恼的事,在我脑子  相似文献   

11.
瞭望哨     
《瞭望》1987,(25)
据说是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某地花费数十万元,为“五保”老人建造了一座颇为豪华的“福寿院”。这件事被列为该地所办的“十大实事”之一。“福寿院”落成初期,很是热闹了一阵。 但是,由于好多具体工作跟不上,老人们大都不愿来此享福增寿。偌大的“福寿院”,迄今只有五名“五保”老人搬来居住,冷冷清清。有群众不满地说:花了那么多钱,只不过建了个供人参观的“观赏院”。  相似文献   

12.
1993年2月25日,我得到了国务院制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从此我成了一名养老金领取者,自笑自己成了一个“法定老人”,即根据法律规定应该划归老人的行列的了。成了“法定老人”,可以享受社会的供养,社会也不再要求我效劳,当然是很舒服的事。闲居的日子,我改不掉随便翻书、东涂西抹的积习。平日里看书,有了点感触,就动笔写点文章。文章积多了,就编个集子。  相似文献   

13.
林达 《各界》2010,(9):1-1
齐白石老人的节俭是出了名的,而且已经节俭到了成为一种怪僻的地步。凡是和老人有过交往的,都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老人在画界久负大师盛名,勤奋且高寿,再如此节俭,当然就有了可观的积蓄。于是,老人在家乡湖南湘潭县购田置地,也出租。在那个年代,顺理成章,是最传统的投资。  相似文献   

14.
张传辉  廖长见  吴志才  赵爽 《学理论》2009,(12):129-13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问题加剧,家庭功能弱化,社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了“空巢老人”的产生的原因和生活状况并提出“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市场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冰 《瞭望》1999,(15)
听到冰心老人离去的消息,九年前拜见老人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1990年4月28日上午,我走进了冰心老人的客厅,身着中式灰布褂的老人坐在一张宽大的桌子后面,正望着我。当时,我在烟台市一家电台任文学编辑,托请北京的一位同乡前辈联系采访冰心老人,一直闭门谢客...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老年人口1.3亿,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其中独居老人家庭占22.83%。而目前上海260多万名老年人中,独居老人超过70万名,其中单身独居老人有17万名。如何加强独居老人风险防范的应急机制建设,关乎当下和长远,意义重大而迫切。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一所老年活动中心发现,这里的老人有的打牌,有的搓麻将,而活动中心给老人们配备的电脑却都关着。一问得知,老人们根本就不会使用电脑。近年来,很多老年活动中心都配备了电脑等设施,而由于不会操作,大部分老人的娱乐还仅限于跳舞、打牌、搓麻将这“老三样”。 在我国社会的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老有所养”,而忽略了老人们精神生活层面的要求。如今,  相似文献   

18.
张君明 《民主》2009,(3):55-55
一位乡下老伯进城走亲戚,看到城市老人在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打牌、下棋、喝茶聊天、看报纸,很是羡慕地说话,城里的老人真幸福,我们乡下的老人除了看看电视,就再没有活动的内容了。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7,(Z1)
正编辑同志你好:我有一位邻居最近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很想不通,他求我给你们写信请帮忙解释一下好吗?李大爷老两口有二子一女,因女儿婚后无房,全家住在李大爷家,并对老人尽了赡养义务。老两口决定百年之后将住房留给女儿。某天,老两口将孩子们召到家里,由老人口述、签名、长子代笔记录,次子和女儿做见证人,订立了由女儿继承住房的代书遗嘱。但在两位  相似文献   

20.
彭艳芳  赵乐  管静娟 《学理论》2010,(21):100-101
高龄老人由于生理机体、经济能力、心理承受力等特征的弱化.与中低龄老人有着不同的服务需求。基于南京市G区的实证调查,将两群体有关生活照料、医疗卫生、精神慰藉和社会参与等四方面的服务供求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总结高龄老人对于养老服务需求的殊异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城市高龄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