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共危机内容的复杂性和公共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传统单一中心的治理模式在诸多方面力所不及,新公共管理为公共危机治理带来效率的同时,也产生管理碎片化和不公平现象,治理理论倡导的多中心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然而多元的治理中心并不会自发、有序的配置治理资源,甚至会造成治理超载或者混乱。协同治理通过构建主体形成系统、支持保障系统、评估与考核系统、再学习系统等措施,为多元化公共危机治理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危机治理都是以政府为中心的单向治理,这种治理模式有助于迅速控制危机事态,缓解危机,并为危机治理提供效率上的支持。但是在公共危机中,因为单中心的治理模式导致的泛效率化倾向与与行政集权容易使民主生存的空间被挤占。那么在此语境下,将危机治理的效率价值与民主诉求通过程序进行整合,建制法治民主,并实现政府、公民和社会团体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与协作,以此来彰显民主的价值诉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当然之意。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是以"一案三制"为基础的,"一案三制"的治理模式构成了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基础。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该模式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创新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模式,主要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维度:一是发展整合取向;二是发展协同取向。在整合与协同视角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要增强政府的公共危机意识、更新治理理念、完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网络、整合利用媒体资源、完善公共危机治理的组织构建、完善政府危机治理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侦查协作是应对当前刑事犯罪特点和发展趋势所采取的一项有效的组织措施,但是我国目前的侦查协作情况却不容乐观。引入新公共管理中的"碎片化"概念,从六大维度分析我国侦查协作的现状,进而从整体性治理这一社会治理模式的视角出发,提出侦查协作的完善思路与方法。侦查协作的整体性治理对策包括加强侦查协作的整体性认识、侦查协作的整合、侦查协作主体之间的协作治理,侦查协作信息系统的建立、利用,建立和完善侦查协作的评估、监督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5.
作为公共权力执掌者,在公共危机的多元治理主体中,政府必然处于主导地位,承担必要的责任。本文分析了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特殊性及其政府有效履行责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充分合理行使公权力,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建立危机管理财政保障体系,加强资金监管;倡导危机治理理念,积极培育危机治理非政府主体;完善公共危机治理法制建设,践行依法行政四个方面对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危机管理理论其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的支撑,以"作为状态的危机认知"和"治理"理念基础上的公共危机治理概念框架应运而生。公共危机治理概念框架作为一种不同于原有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理论架构对我国公共危机应对策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已进入一个全球风险社会的时代,风险和危机业已成为社会常态。如何治理各种风险导致的公共危机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政府无法单枪匹马地应对各类公共危机,必然需要各类治理主体的协同共治。政府还担负着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责任,主要是公共危机治理的掌舵性责任、风险预防的前瞻性责任、各方协同共治危机的统筹协调责任以及承担公共危机治理失败的最大责任等。要促使政府尽责,建立公共危机治理的政府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8.
由劳资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最常见的一种公共危机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具有主体多元性、形式多样性、目的明确性、规模可控性等特点。治理由劳资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应当立足源头治理,关注民生,注重协调与配合,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9.
“三鹿奶粉”事件是一个值得相关责任主体反思的事件,但反思的重点更应当集中在政府在此次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责任承担上。因为政府责任缺位是导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说,政府责任缺位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软弱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官员问责制和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等存在缺陷造成的。为了规避公共危机的发生,应选择恰当的路径来强化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公共危机跨域性的增强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边界,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府际合作已成为化解公共危机的必然选择。然而,制度性集体行动风险的存在使得府际合作面临碎片化的困境,导致合作关系难以达成、合作治理效果不佳。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出发,分析公共危机治理中府际合作的现状和困境,并基于降低交易成本以摆脱合作困境的考量,提出搭建府际关系高效协调机制、引入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优化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监督保障机制以保障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更好地推动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危机处置的时效性、灾害的严重性以及致灾因子的技术性意味着“画地为牢”的单一行政区域无力应对,地方政府尤其是相邻行政区域政府必须展开合作应对危机以最大限度降低人员和财产损失.当前,地方政府加强应急协作的理论基础有资源依赖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网络状治理理论、组织生态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地方政府间展开应急协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公共危机是一种形式多样、危害巨大的突发性事件,而如何有效地对公共危机进行协同治理,则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议题。文中借助协同治理理论,对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了梳理,并从危机意识、政府能力、构建协同治理网络和信息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建议,旨在对推进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治理对于人类社会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我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使公共危机治理制度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演进。在当前,进一步推进公共危机治理制度革新面临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化解这些矛盾,需要坚持以下思路和取向:治理理念人本化、治理方式法制化、治理信息透明化、治理机制协同化、公众参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风险社会背景下跨区域公共危机已经由偶发向频发、简单到复杂的方向发展。为了有效应对跨区域公共危机,我国多个要素联系紧密的地区通过共同制定区域规划、签署行政协议、建立组织机制、推进项目合作的做法,进行了跨区域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尝试。当然,这种跨区域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也暴露出了协同程度不够、协同效度不高、协同限度不足、协同信度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本位主义、区域分割等惯性思维的阻滞,社会和企业等主体参与的成分欠缺,协议的规范性差和区域配套制度的供给不足,以及信息、人力等资源的保障乏力。因此,应纳入区域不同政府与社会、市场力量,创新构建跨区域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模式。可设计组织、协调和控制三大运行系统,其中,组织系统是助推模式运转的载体,协调系统在于促进集体行动,控制系统属于一种约束结构,各主体在三大运行系统框架下形成运转高效、合作无间的跨区域公共危机协同应对格局。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公共危机正成为公共管理过程中一项不可避免的挑战。本文拟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初步探讨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依据、功能作用、存在问题,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推动其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6.
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非营利组织作为主体之一在当代公共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应深入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加强非营利组织公共治理能力的对策,完善非营利组织,促进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管理为公共危机教育提供了实践和理论支持,公共危机教育是危机治理的根本。美国、日本、德国和新加坡等国较为完善或较具特色的公共危机教育体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我国公共危机教育实践及理论研究值得反省。在当前我国政府危机救援能力显著提高的条件下,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制度的指导和框架下,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实施全面的、多种方法整合的危机教育,是今后危机治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城市供给,更具系统性和复杂性,也对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善治理论强调国家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可以为解决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治理问题提供新思路。在我国当前城市群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等供给主体间存在的供给交叉或供给真空状态愈发明显。基于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应从善治角度区分政府组织间及政府与其他组织间两种不同的协同供给机制。多政府协同供给要重视政府间协议并强化府际关系网络。而在政府与其他组织间的协同供给中,多政府协作承担城市群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与基本供给责任;多市场协作满足公共服务的多元需求并加强自身监管;多非营利组织协作灵活应对政府和市场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协作治理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的新宠。但是,当前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存在着概念运用混乱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英文词组翻译的误差。无论是从原意表达的准确程度来讲,还是从词语的使用历史及政府治理实践来看,"协作治理"的翻译都显得更为准确。协作治理作为政府治理的新模式,它是政府治理应对社会变化需求的选择,它不但强调多主体的全方位参与模式及参与主体间的平等,更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而寻求一致性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风险社会的理论视野,单一的官僚制政府治理带来不可避免的公共管理危机。公民参与式治理是有效应对政府治理失灵风险的一种治理工具,其实质是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共治,也称之为复合治理。其基本价值是:参与式治理可以规避政府失效,达致和谐的政府治理;有利于实现宪政民主,最大限度地规避或化解社会风险,提高公共管理绩效,实现社会善治。实现参与式治理的路径是:新型的转化性领导的出现、确立政府公务员的代表性公民角色、培育公民参与伦理、实现公民参与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