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昔日边陲小镇的深圳,经过短短九年的奋斗,初步变成了举国瞩目的现代化城市。这无疑证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开放的或放纵的性观念也时时冲击特区,如“性自由”、“性解放”思潮严重腐蚀着青年们,特区青年的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卖淫更为突出。这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深圳女青年卖淫的特征及其滋生蔓延的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一、深圳卖淫者的现状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
深圳文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对它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 ,但目前对深圳文化的价值评估被两种极端的声音所主导 :赞美者认为深圳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已成为中国新都市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前沿存在 ,否定者则从人文建构的不足等角度断定深圳文化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两种评估不够准确 ,因为评估者或忽略了或混淆了文化与人文的区别 :人文是文化中最具超越性和精神性的存在 ,文化作为人化了的世界体系包括人文而不能归结为人文 ,所以 ,正如文化的发展并不总意味着人文也获得了同等程度的发展 ,人文建构的不足也不等于文化整体没有进步 ;持完全赞美…  相似文献   

3.
深圳经济特区经过十五年的建设,目前房屋竣工总面积已达3900万平方米,建成了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区120多个、18层以上的高层楼宇300多幢、工业区40多个,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深圳市委市政府已提出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目标。今后的十五年,是我市人民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第二次创业时期。从这十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建设一个新兴的现代化的城市不容易,管好一个城市更不容易。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来管理城市、管理构成城市基本细胞的各种物业,是摆在我市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深圳经过十几年…  相似文献   

4.
一、艰苦奋斗是深圳创业者的一大优势,凭着这一优势,深圳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靠这一优势,深圳人将继续奋进和拚搏,以争取二次创业的辉煌成就。艰苦奋斗是深圳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深圳创业者最为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C依靠这笔精神财富,深圳人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巨大  相似文献   

5.
深圳特区发展的初期,文化基础几乎是空白。不同的文化向深圳输入,深圳成了外来文化的过路凉亭。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刘梦溪、余秋雨、蒋子龙、李德伦等一批文化大师相继来到深圳,对特区文化表示了热烈的关注,现在的文化氛围浓得多了,文化的目标也一点一点明确。作为深圳的文化工作者,我对此感受颇深。深圳的文化发展已进入了如何运作的阶段,尽管也需要理论的探讨,但都是比较实在、扎实的努力了。深圳以建设“现代文化名城”为目标,这是无选择的定位。它是个年轻的城市,文化上无法与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因此只能选择“现代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6.
陆敏 《瞭望》1991,(30)
深圳,11年前的一座边陲小镇,如今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现代化城市。在推动这一巨变的众多建设者中,有一支特别引人注目的队伍,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打工仔”的临时工大军。 深圳市现有常住人口64万,而无当地户口的临时工却有120多万。这种城市人群结构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如此之多的外来劳动者涌入深圳,城市如何容纳他们?他们的境遇和心态怎样?带来了哪些矛盾和问题?就这些令人关心的问题,记者最近作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深圳灵魂,创新是深圳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已充分证明这一点。当年中央给了经济特区特殊的政策,也是给了经济特区“试验”的权力、“闯”的权力、“杀出一条血路”的权力,归结起来就是创新的权力。实践证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的结果。两年前,中央将深圳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唯一试点城市,给了深圳进一步体制创新的机会,中央希望深圳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希望深圳的改革能给国家改革带来新的经验,这是历史再一次厚爱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一次绝好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们到广东的深圳、东莞、江门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调查,对如何从制度上保证政府廉洁形成了一些看法。这几年来,全国打击经济犯罪,查处了不少大案、要案,该处理的处理了一批,该杀的也杀了一批;抓整顿风气,也做了大量工作。处在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包括我们这次调查的深圳、东莞、江门,在这方面也做  相似文献   

9.
深圳的确让人感到新奇。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10年来,她以一系列超乎寻常的举动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今年7月,我们再临深圳,于街头巷尾看见听到不少新鲜事,随笔录下。或许人们可以透过这些见闻,对这座特区城市增加一层理解。  相似文献   

10.
深圳工业企业成规模外迁,引发了人们对深圳经济发展趋势的思考。深圳是否会出现产业空心化,成了深圳的隐忧。深圳经济发展的趋向究竟如何?产业空心化对深圳会产生哪些冲击?这些冲击的力度究竟有多大?深圳的未来之路如何?这是本文试  相似文献   

11.
林蔚 《瞭望》2007,(36)
几天前,笔者在网上读到转自香港《文汇报》的一篇报道——"‘血汗工厂’再现深圳",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沉重。报道所指的"血汗工厂"是一家德国手机零配件公司。报道称,该公司5000多名员工因不满公司延长工时、变相降低工资连续两天发起集体抵制,并要求与资方谈判。笔者坚信,这5000多名员工背井离乡到深圳是去打工挣钱的,若非逼急了,他们大约也不会"愤起抵制"。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4,(20)
深圳的建设速度快,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以建筑为例: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主楼五十层,每层楼的施工速度从七天缩短到五天,又缩短到四天,最快的时候三天建成一层,曾经在三十天内连上十层,工程质量很好。  相似文献   

13.
曾经风光无限,也曾一度落寂,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如今再次站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其最新表演乃一场针对庸官的“责任风暴”,痛击官场流行病,直指官场“潜规则”,令全市官员哗然,让举国公众称道。而这一“风暴”只是新任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的新政举措之一。甚至从两年多以前他由广东省常务副省长转任深圳代市长时起,其“导演”的深圳新政便已悄然拉开了序幕,并愈演愈明显。  相似文献   

14.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成立的经济特区,又是一个拥有2OO多公里海岸线的海滨城市,对发展远洋运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争创新优势,以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积极发展远洋运输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一、深圳发展远洋运输的有利条件1993年11月6日,深圳市厉何为市K主持召评审[]qfi次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了关于加速发展深圳航运业的问题。会议认为,深圳航运业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加速发展深圳航运业,特别是远洋运输l,不仅是深圳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深圳进一步向综合性经济特K、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现代香港与深圳的创生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连绵不绝的移民的历史。如果从最早的英国殖民着割占香港前算起,香港人口已从3千多发展到600多万,而如果从特区成立之前算起,深圳人口也从30万扩展到现在的385万。成千上万的外来移民,不仅是深港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其现实载体。从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11月14日考察深圳时指出:"深圳产业结构升级抓得早、自主创新抓得早,因此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就有了早的准备,也有了应对的能力。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道  相似文献   

17.
一、青年是深圳的重要资源和优势青年是深圳劳动者的主体组成,占全市人口的70%,他们是深圳改革和建设的主要力量,无疑也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与此同时,他们还为深圳创造了崭新的社会风貌。现代青年敢想敢于,勇于竞争,乐于创新,好学成风,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欣赏个性发展等特点,已逐渐变成了这一城市的人文特征。十五年来,青年为深圳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而青年也在深圳这块热土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城市兴则青年兴,青年兴则城币兴。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够象深功D这样:以青年为主体,青年的命运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深圳文化建设的现状,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深圳的了解,也有利于我们理顺未来深圳文化发展的思路。可以肯定地说,在过去匕年里,深圳的文化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无疑,深圳的文化建设也存在严重的缺陷。笔者认为,深圳文化的现状可用五个丰富和五个欠缺来予以概括。五个丰富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文化丰富。深圳本是一个没有多少旅游景点的边睡小镇,但自建特区以后,深圳旅游业迅猛发展。早在建特区的头5年,深圳就建成了以西丽湖、香蜜湖、石岩湖、东湖、银湖和海上世界、深圳湾、小梅沙、大亚湾这“五湖四海”为主体的旅游…  相似文献   

19.
七月的深圳,酷热似火。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站在53层高耸入云的国贸大厦之下,仰望四周林立的楼群,我们同千千万万初到深圳的内地人一样,感到兴奋、新奇,同时心中也存着各种各样的疑虑、困惑乃至几分怯意。毕竟,这个五光十色令人眩目的现代化城市的昨天,还是个土得掉渣的边陲小镇。 我们听到过种种关于深圳的议论; ——深圳是靠国家用钱堆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正>在深圳的各个角落,图书馆、书吧、地铁或海边,当人们安静地捧卷而读的时候,这座城市沉淀出卓尔不群的气质。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该组织授予全球城市关于全民阅读的最高荣誉。深圳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毛罗·罗西说:"在我看来,坚持多年的读书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阅读推广活动,是深圳的骄傲,也是深圳创造的奇迹。"深圳读书月已经走过15个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