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本只是农妇或女孩们在田间炕头剪着玩儿的民间剪纸,最多也就是过年时剪的“挂起儿”和窗花儿,可经她的手一抠持,窗花儿变成了神奇的艺术作品,剪纸形成了产业,有些作品甚至畅销国外,成了老外们的炫耀品、收藏物。她就是——宝凤剪纸的创始人李宝凤。  相似文献   

2.
吴善增其人   只听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纸末纷纷掉落,不一会儿,原本一张普通的纸,转眼间在吴老手中变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刀功之高非一般人能所及.   今年已经72岁的吴善增,是浦江图书馆退休干部,是当今浦江剪纸的代表人物.他自幼爱好剪纸,一生孜孜不倦追求剪纸艺术,呕心沥血推动家乡剪纸艺术发展,为浦江文化事业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吴善增先后在民间搜集了5000多幅剪纸作品,为浦江全县20多所中小学培训了100多名剪纸教师,在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剪纸作品展览和剪纸培训.有500多幅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等50多家中央、省、市级报刊采用.……  相似文献   

3.
“剪刀因裂素,汝粉为开红。彩异惊流雪,香饶占便风。裁成识天意,万物与花同。”这是一首唐代流传下来的剪纸诗,它写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剪纸风俗。金华人文荟萃,素有“小邹鲁”之称,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民间剪纸在其中独树一帜。前几天,金华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会长鲍运达老师送给笔者一本《武义民间剪纸艺术集》,里面的作品美轮美奂、精致质朴。鲍运达老师介绍说,别看了这些作品的作者,他们可都是年已古稀的剪纸爱好者啊。早就听说武义老年大学有一批剪纸班的学员,剪纸剪得非常漂亮,看来此言不虚。  相似文献   

4.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剪纸的题材丰富,寓意  相似文献   

5.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每逢年下,巧手的姑娘、媳妇,总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纸,剪一些花卉、动物或图案,贴在窗上、墙上,以美化环境,寄托情思。扬州剪纸,历史较为悠久。在公元七世纪时,就已形成一种独立的工艺行业,已有专业艺人从事这项工作。千馀年来,经历代剪纸艺人的精心钻研,扬州剪纸艺术,已经形成独特的风格。它的格调清新秀丽,线条纤细流畅,形态优美逼真,深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曾经为郭沫若先生的《百花齐放》诗歌配过《百花图》的老艺人张永寿,是扬州剪纸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十二岁从父学艺,今年已经七十六岁。解放前,他继承了家传二百余年的技艺,凭着一张纸、一把剪刀和一只手,以出卖剪纸糊口,流浪江湖。解放后,扬州工艺美术厂专门设立了剪纸车间,他被分配在该厂工作。他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7,(2):26-28
百岁老人巧剪人间锦绣百岁老人胡家芝1897年出生于桐庐县桐庐镇。1999年被中国老年基金会授予“中华百岁健康之星”称号。她巧剪人间锦绣,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创新剪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有近百件作品被有关艺术博物馆和外宾收藏。2005年10月初在首届杭州·国际剪纸艺术  相似文献   

7.
剪纸起源于窗花,“过春节,贴窗花”是中国南北方部有的民间习俗。 “中国剪纸看蔚州”,河北蔚县的剪纸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于2006年入选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曾奇 《中国保安》2000,(2):41-41
窗花新春佳节时 ,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 ,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 ,故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 ,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 ,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 ,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蔚县,有一种独树一帜的剪纸艺术,出自民间之手,又称窗花。每年旧历腊月,蔚县八大镇上的市集格外热闹。十里九村的农民都涌聚到镇上来,围住  相似文献   

10.
段建珺,内蒙古剪纸学会会长、中国“十大神剪”之一、“新中国剪纸艺术家”。他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近乎失传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了抢救性的收集、挖掘和整理,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自费对散落民间的原生态剪纸艺术进行了考察;他把教学课堂作为弘扬祖国灿烂文化的精神净园,使内蒙古的剪纸艺术走出困惑,轰轰烈烈地进入了辉煌。同时,他的剪纸艺术创作成功地将剪纸艺术的精髓与现代生活和审美要素融合升华,创造了剪纸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草原剪纸派”代表剪纸艺术家,已引起了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青睐。  相似文献   

11.
上海妇女喜欢“花样” 花样是窗花、刺绣花的粉本,又称剪纸。剪纸其实是到了上海以后才被上海人称为“花样”的,这与上海开埠之后许多民间艺人从各地流浪逃难到上海的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12.
神剪侠侣     
<正>在昆明,有这样一对"神剪侠侣"。他们一个剪影,一个剪纸,互相切磋,互为精进。小小的工作室就是他们修炼技艺的场所。他们像江湖里的大侠,不拿刀剑,却以刀光论英雄。雕、镂、刻、剪是他们的绝世武功,所谓"多剪一刀便走样、少剪一刀不成样"容不得半点差错。一张红纸,一把剪刀,短短几分钟内,段云丽的手腕不停翻转了数十遍。人们说她刀下有花,在她手腕翻转间,花朵自来。气定神闲的闺  相似文献   

13.
百花园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我从小生长的东北地区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用红纸剪成窗花,为节日增添喜庆的色彩。我是在3年前接触到剪纸艺术的,那是在辽阳博物馆参观了生肖剪纸展之后,便被这种传统艺术深深地打动了,萌生出了学习剪纸的想法。工作之余我参加了培训,经过两年的努力,我的作品也入选了辽阳市剪纸生肖展。剪纸让我的人生充满了色彩,也充满了鲜活的灵动力,我将尽我  相似文献   

14.
居住在绿春县境内的彝族一共有一万多人口.比较集中的是牛孔乡的牛孔、土嘎、贵龙、纳卡四个大寨子(惯称牛孔四大案彝族),他们自称为“聂苏颇”。因聚居,外族文化的影响较小,所以无论是文字,音乐舞蹈,传统习俗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就拿彝族妇女服饰图案的剪纸艺术来讲,从它的造型,内容到审美观念都是十分独特的,在彝族各支系中堪称一流。彝族妇女的剪纸图案主要用于衣眼、帽与鞋。剪纸图案是制作衣服的第一道工艺。所用工具和材料主要是剪刀和硬纸。一个寨子里会剪纸的妇女并不多。会剪纸的有年老的,也有年轻的。她们象…  相似文献   

15.
张维庆 《友声》2007,(1):42-43
2006年8月30日下午,位于维也纳一区环城大道的奥地利国会大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中国上海的民间剪纸艺术家邓剑辉在此大显身手。只见他手持闪闪剪刀,“刀起头落”,在嗖嗖的剪刀声中,一幅幅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跃然纸上,现场观众无不报以热烈的掌声。与此同时,邓剑辉剪纸艺术展正在这里展出,奥地利总理许塞尔亲自为展览揭幕致词。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卢永华及夫人,奥地利驻上海总领事凯泰斯及夫人,奥地利政界、文化界、新闻媒体单位、华人代表以及正在奥地利访问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上海市对外友协代表团等共100余人出席了剪纸…  相似文献   

16.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4,(12):57-59
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它位列老二。虽然它形状不大,面容乌黑,似乎有点貌不惊人,然而它毕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社会文明的助燃剂。因为有了它,书写才从竹简演变为绵帛,后又发展为纸张,最后形成了活字印刷,有了书籍,促成了文明的大发展。小小的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具有浓厚的历史沉淀和奇幻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墨被归入文房四宝,深受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的青睐,是文房收藏的必备之器。  相似文献   

17.
朴郎尉 《创造》2007,(11):69-71
十七大开幕几天前,人们注意到国内众多报纸和网络登载出一幅胡锦涛总书记的剪纸作品——《回娘家》。那是200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胡锦涛总书记去甘肃定西青岚乡看望农村群众,在村民李彩家里亲手剪的。这幅剪纸是农村过春节时家家都要贴的窗花,红彤彤的颜色,洋溢着节日的喜兴。内容反映过年的时候,媳妇坐着丈夫推的小车,乐滋滋回娘家去拜年的情景。非常中国化、非常民俗化、也非常温馨。一幅剪纸,流露出总书记的心境。让人情不自禁感觉到了胡锦涛说过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句话的穿透力。也从中解读出了中国共产党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民生脉动的理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正一方印章的缘分北京好技艺展台摆开没多久,剪纸、篆刻、五虎棍老师前面就围满了台湾居民。"老师,看我这棍花耍得对不对啊!""老师,你看我马步多稳呀!""妈妈,妈妈,我这个姿势酷不酷!"五虎棍小胡子一戴,棍花一耍,老师俨然成了孩子王。孩子们纷纷要求和达人老师同台共演。小猴子、小福娃、大福字、大窗花……剪纸老师则在一旁微笑着剪出了一个别样的民俗文化世界,有个小姑娘坐着连剪了七八件作品依然不愿离开。最高兴的要数篆刻达人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2013,(2):64-65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创作者常以雕、镂、剔、刻、剪等技法在纸张、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逢年过节点缀在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上面。本期选用的几幅作品,造型美观、剪工精致、醇厚凝练,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吉祥的祈望,充满了中国民族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赵芳 《今日民族》2005,(11):53-53
10月28日,“遗失与重生”——2005云南民间手工艺纸艺术作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隆重开展。本次展览展出了我省近60位艺术家用民旌手工纸创作的100多件作品,艺术家们利用这些机理丰富的手工纸,或作画,或作装置作品,将现代艺术“倾情”于古老的民间手工艺纸张上,产生出了独有的艺术效果。这些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为云南民族手工艺纸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把原来仅仅只停留在做包装纸、冥纸等低端层次的手工纸带入了新的领域。当天下千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纸艺术品大赛,评出了两名佳作奖和10名优秀奖,获得佳作奖的是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