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任伟海  陈麟 《河北法学》2002,20(6):95-97
当代中国行政官的职业伦理具有泛政治化、大众化的特点。行政官的职业伦理与法治的内在要求不相符 ,必将影响行政法治的实现。在行政法治秩序建构方面 ,“人”———行政官的主观因素相当重要。通过对法官 (兼及法律家其它成员 )与行政官职业伦理的比较 ,为行政官伦理的发展与完善 ,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法官的职业伦理虽然与行政官存在差别 ,但两者根本的理念应是一致的 ,即法治的精神是法官与行政官共同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汪孟 《法制与社会》2013,(6):173-174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官不仅是纠纷的裁决者,在大众的心目中,他们更是法律规则的宣示者。法官的不当行为不但会诋损法官本人的尊严和声誉,而且会引发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虽然法官职业伦理的缺失只出现在少数法官之中,但波及的是大众对整个司法界的印象,影响的也是大众对公正的追求与对法律的信仰。本文拟从制度、法院、及法官自身三个方面来解析当前我国法官职业伦理的培塑。  相似文献   

3.
司法是实现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则是司法能否实现正义的关键所在。当然,正义是否实现依赖于司法体制的安排,但法官个人素质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包括法官的个人品格和业务素质,这二者在司法实践中体现为法官的职业伦理。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法官的职业伦理:第一,法官职业伦理的必要性分析;第二,法官所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第三,法官职业伦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陈永华 《特区法坛》2007,(6):1-1,4,5
“二五改革”期间,中央从我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地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将带动我国司法理念、伦理、体制等方面的革新,那么,法官作为重要的司法主体,其应具备哪些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5.
夏黑讯 《行政与法》2007,4(3):117-119
法官伦理是伴随着法官职业的形成、发展及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法官伦理和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有相适应的一面;同时法官伦理作为一种职业伦理,在很多方面又区别于一般社会伦理,具有自身的一系列价值特点和评判标准。法官的优良职业道德规范决非可以随意制定的,而只能通过社会制定其职业道德目的,从法官的职业行为事实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法官伦理是伴随着法官职业的形成,发展及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法官伦理和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有相适应的一面,同时又有区别于一般社会伦理的一面。因而决定了法官伦理具有特殊的的基本范畴,公正,中立,独立,唯法廉洁,统一等品格构成法官伦理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7.
青年法官是人民法官队伍的主力军,是人民法院的中坚力量,在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青年法官怎样才能真正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忠诚践行者,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能否真正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到人民法院事业发展,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正确实施,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成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法治的核心是依法办事,而严格执法是依法办事的关键环节,因此法官作为执法者在法治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法官是法律的化身,是公正的象征,这与其悦是对法官地位的真实写照,还不如说是人们对法官作用的期盼和希冀,是村法治的追求自付*一。法官总是生活在活生生的社会Z中,法官职业及其行为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法官上是活生生的人,在职业之外他们也有普通人的尸「8六欲。因此,在这神既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背景之下,要树立法官在法治巾的理想形象,关键在于消除各种妨碍法官公正的因素,努力维护法宫作为执法者的…  相似文献   

9.
法官助理制度:中国法官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职业化是现代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人民法院走向法官职业化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必然。作为法官职业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法官助理制度的实行及效果对法官职业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6年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制度的实践情况,从实  相似文献   

10.
法官伦理是对审判职业特点、职责要求与潜在行为规范、价值选择的高度抽象,又是富有操守性的意志指引,同时法官伦理又天然地要走向制度化。公正、中立、独立、唯法、廉明、统一等品格构成法官伦理的基本范畴;法官伦理的基本价值可归结为保障司法权持续有序运行,捍卫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奠定法官职业化基础,示范社会,斧正审判活动等方面。法官伦理乃是法官职业化的基本生命因子。  相似文献   

11.
法官的中立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文 《河北法学》2006,24(5):91-94
法官中立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和体现,法官中立原则作为保证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的必要措施,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宪法和法律所普遍确认,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所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法治原则.然而,由于我国的诉讼制度受职权主义影响太深,法官的中立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确立,其直接后果就是严重阻碍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实现,因此,确保法官的中立地位,是诉讼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法袍与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确认法袍作为西方法治文化的象征意义入手 ,着重介绍法袍的文化功能 ,这些功能表现为 :宗教化、形式合理性、司法独立的“屏障”以及戏剧审美价值。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分析 ,指出法袍的引入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我们对法袍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司法改革视野下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制与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鑫 《行政与法》2006,(2):90-93
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于对案件的实体审判中,法官应当独立地、公正地、不受监督地通过对案件的实体审判表达社会正义。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有着深刻的客观原因的。法律在赋予司法机关权力的同时,亦对他们进行了约束,即使最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局限于产生它的法律框架内。从立法、司法程序、法官职业道德、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司法裁判文书等方面来规制与监督法官自由裁量权,有利于法官自由裁量权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我国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陈庭会 《行政与法》2005,(11):43-45
法官职业道德实施机制应该是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而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却没有法官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相关规定,规范的阙如导致实践操作上的标准不一,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法官职业道德实施机制的内涵、重要意义以及宏观上如何架构法官职业道德实施机制作以论证。  相似文献   

15.
法官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主观条件之一。法官的道德素质状况既影响着实体公正 ,又影响着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司法公正成为法官坚定的职业信仰和自觉的职业追求 ,使公正司法成为法官自愿的职业惯性行为。多方加强法官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是司法公正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司法独立和法官职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法治的核心目标“法律至上”地位和“以权制权”的建立入手,指出司法独立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释了司法独立的实现有赖于法官职业化的实现,进而概括了法官职业化的内容:法官的技能、法官的职业伦理,法官的自主性与自治性,法官的任职资格等及其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并从制度建构的角度对中国的法官职业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方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希腊,七贤、柏拉图等人的法治观点深深地影响了亚里士多德,他丰富并发展了他们的理论。在亚氏身后的追随者如阿奎那、哈宁顿、哈耶克等人,又在亚氏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亚氏成了一位承上启下者。  相似文献   

18.
法官的角色涉及到法官的形象与权能,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司法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典作家看来,法官是政治上的独立者而非依附者;法律上的宣示者而非创造者;司法上的中立者而非偏倚者;诉讼中的主导者而非垄断者。这些定位,对于全面认识法官的地位、权能、职责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官解释确定性的内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法律科学》2008,26(2):47-53
法官解释的确定性难题,是指法官在个案中对法律的应用性解释是否存在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要实现法律持续而稳定地指导人们的生活,在司法实践中必然要求获得法官解释的唯一正确答案。学界往往从控制法官主观思考进程的内在视角寻求确定性,但内在视角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必须转向程序的“外在”视角来解决法官解释的确定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