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恶意欠薪”行为入罪之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拖欠工资现象比较普遍,而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演变成严重、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恶意欠薪”行为缺少刑法保护。解开“恶意欠薪”这一死结,让所有的劳动者不再受其困扰,就必须在刑法中设立“恶意欠薪罪”。这不仅体现法律的公平原则,而且完全符合刑法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国的下岗率必将增高,会使我国本来已经很严重的拖欠劳动者工资行为更加恶化,在现有的法律救济措施未能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情况下,某些人渴望通过将恶意欠薪行为犯罪化的方式来解决。中国刑法中能否增加"拖欠工资罪"在学者和法律工作者中引起广泛争论。在规定恶意欠薪罪的各国刑法中,俄罗斯刑法最具典型性,对俄罗斯刑法恶意欠薪罪的正确解读,能够为我国是否将恶意欠薪行为犯罪化提供极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法律不能很好地打击恶意欠薪的行为,恶意欠薪的行为已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恶意欠薪的行为入罪。恶意欠薪罪的主体不应该包括机关,恶意欠薪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恶意欠薪罪客观方面的行为有两类。  相似文献   

4.
拖欠农民工工资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在身份上受到歧视,而我国立法对欠薪行为没有形成一套强有力的制裁措施和制度,再加上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以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农民工追讨欠薪十分艰难。要从法律法规体系上来遏制源头的拖欠问题,必须通过立法来保障民工工资合法权益,使得执法保障中的有关法律得到有效地贯彻实施,同时建立及完善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机制,加大制裁拖欠民工工资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5.
法律视野中的农民工工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被拖欠工资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民欠薪之痛,实为社会之痛。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劳动法》的核心内容,我们应从制度上、管理上去完善和解决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从根本上防范拖欠民工工资这一痼疾,保护民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将恶意欠薪入罪,我国在除刑法之外的其他部门法中也对恶意欠薪行为作出了相关规定。恶意欠薪入罪迎合了现实需要,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对规范劳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举足重轻的作用,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价值、秩序价值和效率价值。针对入罪后适用的法律问题,应当对具体罪状作出相应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2011年2月25日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八)在第四十一条中明确将恶意欠薪行为纳入刑法的规制。但人们对这一条款的设置存在诸多争议,较为合理的解决“支付能力”的证明责任难、“政府部门责令支付”的限制不合理、“严重后果”的判定依据不统一等问题,建议将本罪设定为亲告罪并删除不当的罪状描述,同时修改“严重后果”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分析司法裁判,恶意串通行为被广泛适用,但在主观“恶意”的裁判上存在问题.认定恶意串通行为人的“恶意”,应坚持意思主义,即当事人明知其恶意串通行为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且具有故意、积极追求损害结果的发生.受故意的限制,行为人过失的串通不具有“恶意”.串通行为无效的原因在于该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并非其具有主观上的“恶意”.最后,恶意串通行为的“恶意”非以获利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通讯员许正勇)近期,靖西县在百色市12个县(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首开先例,成功向公安机关移交一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日前,靖西县有群众举报称,某设备公司代理人张某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调查取证,下达限期责令整改决定书。面对张某再三拒不支付所拖欠民工工资情况,劳动监察大队积极与县公安局做好沟通协调,按劳动保障监察程序果断  相似文献   

10.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愈演愈烈,严重践踏了民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严重破坏了劳动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法律秩序,对法律的公信力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应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规定的形式进行立法,构建专门的民工工资支付法律制度,用法律铁腕整治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