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2日俄罗斯总统选举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目前,俄共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占有57个席位,是议会第二大党,实力比高峰时出现萎缩。作为俄最大的左翼反对派政党,俄共在苏联解体前一年成立,经历了18年的起伏,在欧洲仍是最有影响的政党之一。俄共还有强大号召力  相似文献   

2.
莫斯科专电 7月开始,苏联进入了休假季节,然而首都莫斯科的“政治热”并未因休假季节的到来而有所减退。7月25日和26日,苏联共产党举行了中央全会。8月2日和3日,以俄罗斯联邦副总统、俄共中央委员鲁茨科伊为首的部分俄共党员在莫斯科开会,宣布成立“俄罗斯共产党人民主党”。8月4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颁布的“非党化”命令开始生效。8月6日,拥有800多万党员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也召开了中央全会。鉴于俄共是苏共的骨干和主力,而叶利钦  相似文献   

3.
3月2日俄罗斯总统选举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目前,俄共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占有57个席位,是议会第二大党,实力比高峰时出现萎缩。作为俄最大的左翼反对派政党,俄共在苏联解体前一年成立,经历了18年的起伏,在欧洲仍是最有影响的政党之一。  相似文献   

4.
苏共的解散与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的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然而,作为主流力量,俄共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决斗争,冷静反思社会主义理论与策略,产生了相当大的政治影响,使社会主义运动在俄罗斯又出现了转机。  相似文献   

5.
王树春 《理论探讨》2004,4(3):17-19
列宁十分关注俄共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建构问题。从民主制到民主集中制是列宁依据俄国的特殊性作出的选择;从党的最高决策层建立集体领导和权力制约体制是列宁晚年的夙愿;从违背列宁晚年的政治遗嘱到高度个人集权体制形成是苏共垮台的重要历史根源。苏共领导体制的演变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共在 2 0世纪 90年代基本做到了与时俱进 ,其影响得以扩大。普京执政以来俄共影响日渐萎缩 ,根本原因在于俄共的社会基础不断削弱。俄共政治主张过时 ,自身的失误及普京当局的无情打压 ,是俄共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目前俄共面临的总体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阶段挑战大于机遇。俄共能否适应形势 ,保存实力以待东山再起 ,完全取决于俄共今后如何运作。  相似文献   

7.
在1995年12月17日举行的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中,久加诺夫领导的俄罗斯共产党大获全胜,一跃成为议会第一大党。随及的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动都说明俄共取得的议会选举胜利已对俄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俄共已成为俄政坛上一支举足轻重的重要政治力量。然而,俄共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现在的俄共成立于1990年6月,1991年“819”事件后俄共中央被解散,财产被没收。1993年2月俄共重建时在偌大的莫斯科竟找不到一间会议厅。事隔不到3年,俄共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还逐步发展壮大。如今俄共拥有55万党员,2万多个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8.
莫斯科专电 7月25日至26日苏联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了中央全会。这次全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苏共新纲领草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作了关于新党纲草案的报告。37人在大会上发了言,他们各抒己见,对草案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全会决定以此草案作基础,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公布于众,供全党讨论。 鉴于苏共党内对“苏联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俄共复兴社会主义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京执政以来俄共先后进行了三次策略性调整,探索新形势下实现重掌政权、复兴社会主义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俄共强调,要重建社会主义,必须首先要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俄共要在社会中树立新的形象,改进工作方法,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专电 历时九天的苏共二十七大于三月六日闭幕。这是自戈尔巴乔夫去年三月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苏共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听取了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报告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通过了党纲修正本和修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4,(12):61-61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以后,中苏两党又进行了公开论战。1963年7月5日,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同苏共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问题进行会谈。中共代表团团长为邓小平,副团长由彭真担任。成员有:康生、杨尚昆、刘宁一、伍修权、潘自力。苏方会谈人员有:苏斯洛夫、格里申、安德罗波夫、伊利切夫、波诺马廖夫、萨丘科夫、契尔沃年科。  相似文献   

12.
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俄共(布)既有党内关系暴露出诸多问题.为此,俄共(布)十大探索以“工人民主制”为总框架构建充满活力的党内关系,设立“监察委员会”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监督,通过“关于党的统一”决议确保团结一致的党内关系.其启示主要是: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关系;要以超前的总体设计提高党内关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以完善的制度确保党内关系建设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46-152
1921年俄共(布)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通过十月革命和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俄共(布)在建立了稳固政权的基础上,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的改革;俄共(布)主导下的共产国际推进东方世界革命战略,直接帮助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进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俄共(布)新经济政策所代表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所代表的革命,成为20世纪2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大潮中具有标志性的两大支流。  相似文献   

14.
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精神灵魂,关系到政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政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列宁晚年从巩固俄共(布)执政地位的高度全面论述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从政治文化的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从文化建设的规律角度科学地提出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举措。列宁的这些探索对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党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把握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借助政党文化的力量推动自身发展,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5.
工会问题是深入讨论俄共(布)、共产国际对中共早期革命影响的关键切入点.本文的讨论挖掘出长期被学界忽略的一个重要侧面,即反映中共领导工运和工会发展的讯息,也是俄共(布)与共产国际派使者来华调查,力图发动城市革命所格外重视的内容.本文在梳理中共建立前后俄共(布)、共产国际获得中国革命讯息各条路径的基础上,将苏俄对中国工会情况接收与回应的动态发展过程予以清晰呈现,从中也反映出相较于以往更为丰富的、中共建党前后的工会发展实态.  相似文献   

16.
莫斯科专电 9月19日和20日苏联共产党举行了中央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在1990年10月召开苏共第28次代表大会的决定,通过了“当代条件下党的民族政策”提纲,并进行了一系列最高领导层的人事变动。 人们注意到,这次中央全会是在苏联国内形势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召开的。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推行改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专电 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拟参加新联盟条约的9个共和国的领导人4月下旬同苏联总统签署了“9+1”声明,决定立即采取措施稳定国内形势之后,尽管苏联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困难局面依然存在,但政局已稍趋稳定。可是,7月2日,苏联总统首席顾问雅科夫列夫和前外长谢瓦尔德纳泽等9人联名发表了建立新的社会政治组织“民主改革运动”的呼吁书;翌日,谢瓦尔德纳泽宣布退出苏共。苏联政治生活又泛起波澜。 关于在苏共之外另搞广泛的“民主组织”的思想并非由今日始。近几年出过不少草创时宣称忠于改革与民主,尔后一改初衷的政治团体。一年前,苏共28大上,就有一批“民主纲领派”人士想在苏共内部搞  相似文献   

18.
张锡恩 《各界》2011,(12):17-20
1991年8月19日至9月2日,我作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当时的工作单位)访苏团组的一员(团组共5人),途经莫斯科访问了苏联的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科学院和该共和国巴尔达辛区苏共委员会,历时15天。作为“8·19”事变的见证人和目击者,通过现场和新闻媒介,所见所闻甚多;同时通过同苏联社会基层和接待人员的接触,  相似文献   

19.
怎样发展党内民主?这是任何执政的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回顾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重温一下列宁关于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以下简称俄共(布)〕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对今天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是有益处的。 (一) 关于什么是党内民主,列宁曾有多种表述,如选举原则、民主原则、民主制、工人民主制等等。尽管表述有别,基本内容相同,其核心就是与集中制相依存的民主制。1907年前后,列宁曾  相似文献   

20.
莫斯科专电 苏联在热烈的情绪中举行了第一次人民代表选举;首先是3月11日各社会组织选举750名代表;接着,3月26日全国各地区和民族地区投票选举另外1500名代表。由于其中有293名代表需要补选或重新选举,所以,原订4月中旬召开的首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将推迟举行。 1988年6月召开的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作出了“关于苏联社会的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决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