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荣军 《探索》2004,4(4):85-89
探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离不开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这一理论设想 ,在社会主义革命中表现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究竟从哪里开始与突破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表现为现实社会主义究竟处于怎样的历史阶段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改革中表现为究竟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所有问题的关键 ,就是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实践中可跨越性与不可跨越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可以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是正确的,俄国、中国等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一部分人由于苏东剧变以及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成分多样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的怀疑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观念的变革徐艳玲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更是一项崭新的事业。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而观念和理论的进步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理论产生140多年以来,经受了种种挑战和考验,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产生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的伟大理论和伟大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 一、给执政的共产党提供了新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 第一,搞社会主义,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武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个理论在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领袖人物。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宏伟业绩。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富国、强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来建设社会主义?怎样使国家昌盛,走向世界前列?毛泽东同志对此曾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毕竟诸多挫折,没能如愿以偿地解决问题。历史选择了邓小平。十几年来,邓小平紧紧把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思想及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私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 ,提出利用私人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的思想。今天 ,重温他的这一思想 ,既有助于全面理解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也有利于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从国情出发 ,阐明中国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中国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毛…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欠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比较落后,这就使得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极其艰难。我们一方面要走共同富裕之路,达到实现高度物质文明的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这就把社会主义精神生产...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形成的历史考察罗宗荣,龚自德,周锐京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科学成果,第一次用新的思想、观点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处于何种地位,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并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党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对于现阶段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十六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就是这一新的理论成果形成的主要标志。一、对于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十六大关…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段论述科学地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我们应当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是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今天需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上认识这个理论体系主题。它是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世纪性课题演化而来的,也是整个20世纪不断提出又不断予以回答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用成功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这世纪性课题。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我们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拓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正是在这一根本问题下,邓小平同志坚持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提出了治国方略的新决策、新思路、新抉择、新谋略,为社会主义航船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道路和途径,成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论。 一、主体论 改革开放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和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今文化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从这一新的历史特征出发,深刻认识和把握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上看,政治相互作用,与科技相互融合,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给我国文化建设既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这为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与此同时,制约文化发展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日益显现,给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王海燕 《理论学刊》2005,1(3):80-8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突出强调了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意义,揭示了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对历史过程的加速作用,从而说明了跳跃性发展已成为历史的常规和普遍的现象。这就为合理解释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为何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当代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象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继承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引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现代化?这个问题,只能从中国自己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独立自主探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70年成功回答了历史性课题,使具有170年历史的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创立、发展和完善,是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成功"解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理论、实践和制度方面全面推进科学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为成功求解社会主义历史课题作出了里程碑意义的巨大贡献。新中国70年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  相似文献   

19.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继承性、创造性及其伟大意义万建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思想回答和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党正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临着世界范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和挑战,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因此,无论从世界形势看,还是从国内的发展看,我们都处在一个深刻的历史大转折时期。这是新旧世纪交替当今时代的鲜明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干部。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过。这样一项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