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钟兆云 《党史博采》2011,(12):33-37,53
1927年8月11日,中共中央致函闽北、闽南临委:“决定闽省暂时划为闽南、闽北两区……闽北临时委员会直隶中央……,闽北临委定书记陈昭礼。”  相似文献   

2.
一、筹备之经过。前处〔陈〕少微同志到上海时,负中央命令召集闽南、闽北各县负责同志联席会议,成立临时省委。当时陈少微同志即在沪,函闽北临委下令各县,令各县同志到厦开会。及少微同志归来后,复电闽北临委令其着速来厦。但当时闽北常无函,故闽南临委不敢召集闽南各县负责同志来厦。直到十一月二十一号闽北临委始来负责同志三人。当时即与闽南特委开一联席会议,决定在最近召集大会。并推出陈明、林熙盛、王海萍、丘伴林、陈昭礼、葛越溪、潘作民为大会的筹备委员,组织筹备委员会。于是即电召各县负责同志赶  相似文献   

3.
现代历史上,中共地方组织自在福建萌发以来,除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曾组建过福建省委,有过短暂的全省性机构之外,其大部分时期,是以闽西(包括闽南)和闽北(包括福州,闽东等)这两大片区域分头开展活动的。如早期的闽北临委和闽南临委;稍后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共中央致闽北闽南临委信》,是福建地方党组织得到的关于进行“农民暴动”与“土地革命”的一份最早的中央指示。在福建地方党组织收悉“八七”会议决议之详细内容之前,《中共中央致闽北闽南临委信》为福建地方党和革命群众指明了斗争开展的方向,成为福建地方党组织实现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历史转变的首要关节。因此,弄清此信送达福建的日期,对正确地论述二战初期福建革命斗争的历史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5.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到中共福建省委(一)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漳州诞生八七会议之后,党中央指示福建党的工作"应根据紧急会议的决议来确定自己工作的方向",同时指示中共闽南临委"应立即派最活动分子到各县组织农民暴动……"中共闽南临委就派罗明、罗秋天等到闽西的龙岩、永定、上杭等县  相似文献   

6.
党的“八七”会议之后,福建开始了土地革命时期一个极为壮观的历史阶段。福建党的领导机关(开始是闽南、闽北临委,不久为福建临时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整顿和恢复了党的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针,掀起了全省的农民武装暴动的巨浪,为以后的革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许多同志撰文叙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但这些著述大多侧重于对各地暴动始末  相似文献   

7.
自一九二七年七月党中央派陈明、陈昭礼等回福建恢复和组建党组织,至年底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中共闽南临委的隶属关系几经改变。历来的党史专题研究文章,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九二七年底,陈明向党中央所作的口头报告中曾提到:闽南临委“以前属江苏省指挥,后又改为  相似文献   

8.
党的“八七”会议之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革命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福建党的领导机关(开始是闽南、闽北临委,不久为福建临时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及“八七”会议精神,从一九二七年秋至二八年秋,整顿和恢复党的组织,及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针,积极领导全省的农民武装斗争,从而,福建掀起了土地革命时期第一个相当壮观的革命浪潮。虽然由于当时革命还处于低潮和敌人力量的过于强大,这一时期的武装斗争大多受到了挫折,但这些英勇不屈的斗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九年夏,我解放大军长驱入闽,解放了闽北大片土地,旋即兵分三路直捣省会福州,福建全省解放指日可待.此时,坚持战斗在敌人后方的闽南游击武装和革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武装的和非武装的斗争,度过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岁月,已经胜利在望了.为了配合解放大军迅速解放闽南,顺利接管城市,恢复生产秩序,一九四九年八月,遵照闽南地委的指示,中共漳、泉、厦临时工委决定,在漳州组织"龙溪人民解放同盟",作为党的外  相似文献   

10.
1928年3月8日的平和暴动,威震八闽大地,极大地鼓舞了福建人民的革命斗志。中共中央和中共福建省临委对平和暴动十分重视,多次发文评介,既有对暴动的高度赞扬,也有对平和县临委的指责和处分。本文拟就中央及省临委对平和县临委的指责和处分等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机关旧址”于“七一”前夕正式开放。修葺后的闽北临委旧址焕然一新,内设两个展厅。第一展厅: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的建立。介绍了中共福建省委的前身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成立的背景及历史功绩。第二展厅:建瓯革命史。分“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两个展厅用大量的图片、照片、资料,向人们展示了建瓯光辉的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一面玩弄假和平的手腕,一面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独占抗战胜利果实。一九四五年九月,国民党福建当局在全省设立了闽西、闽南、闽中、闽东、闽北五个“绥靖区”,配备五个省保安团,纠合各县保安中队和其他反动武装,开始向各地人民武装进犯。九月四日,中央华东局给福建省委发来急电,指出:绝对不能依靠谈判,  相似文献   

13.
1927年夏秋,中共惠安县临委负责人王德彰奉中共闽南临委的指示,在惠安涂岭建立中共惠安县特别支部委员会,亦称涂岭区委,并组织起一支36人的农民自卫军。“八·七”会议后,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惠安特支加紧整顿、扩大农民自卫军  相似文献   

14.
1927年8月12日,共青团中央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议,根据党的“八七”会议所制定的新路线新策略,确定今后团的中心任务是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会议之后,共青团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参加党在各地举行的暴动和起义。1927年12月2日至5日,在福建漳州召开了福建各县负责同志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与此向时,在漳州也召开了闽北、闽南共青团负责人联席会议,成立了共青团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原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同志追悼会,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八日下午三时在福州西湖宾馆举行。曾镜冰同志是广东海南岛琼山县人,一九二七年参加革命,历任共青团吉安县委书记、中央儿童局书记、共青团闽赣省委宣传部长、福建闽北分区共青团书记、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师代政委、福建省委书记、闽浙赣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游击纵队司令员兼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后,福建的闽西、闽南、闽北、闽东和闽中等5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相继进入了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这个时期,由于主力红军转移,敌我力量相当悬殊,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革命火种和进行阶级报复,采取了最残酷最毒辣的手法来摧残  相似文献   

17.
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踏上漫漫长征路之后,蒋介石调集8个师、旅正规军,加上保安团队共约10万之众合围闽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5日,闽北分区机关和部队决定撤离苏区首府大安。7月,闽北分区委决定对闽北红军进行整编,重建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  相似文献   

18.
正1933年6月至1938年2月,革命家黄道和曾镜冰在中央苏区闽赣省、闽北分区和闽赣省共事6个春秋,结下了具有戏剧性、故事性、经典性、教育性的革命友情。1933年4月26日,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委员会在瑞金红都召开的第四十次常会认为: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在政治、军事上均占重要地位,为争取这一广大区域成为巩固的苏区,决定将闽北苏区与建、黎、泰、金、资、光、邵,以及信抚两河间  相似文献   

19.
沙东迅 《广东党史》2011,(10):41-42
回忆者:胡根天(当时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文史馆馆长等职) 记录者:沙东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时间: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八日 地点:广州市盘福新街胡根天住所 1918年广西桂系军阀倾巢东下,占领广东,年底粤军完全退出广东到闽南。福建军阀李厚基退到闽北。陈炯明、许崇智等人在闽南训练粤军,准备一有机会就打回广东。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始,有关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之前北平地下党的一些情况,研究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观点迥异,难以形成一致性定论。由此,笔者结合近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谈谈个人看法。关于运动前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名称众所周知,"一二·九"运动爆发前夕的北平地下党组织是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但这个临委是怎么成立的,之前的党组织是什么情况、何种称谓,临委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