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缔结为加速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创造了条件.然而,日韩两国对区域经济合作走向的调整以及三国围绕"RCEP+"议题的博弈、中美战略竞争等因素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复杂影响依然存在,中方加速协定谈判面临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对三方管控供应链风险、加速经济复苏、打造地区最终消费市场、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协定的关键在于中国能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率先实现强劲复苏,促使日韩主要从经济收益视角审视协定的价值,管控相互竞争与制衡思维,搁置争议、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2.
刘中伟  沈家文 《当代亚太》2013,(1):51-79,158,159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于2012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在亚太经济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标志之一。《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一方面实现了与韩国互惠互利的初衷,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制衡中国的战略目的。文章主要论述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的经济福利、地缘利益和"新贸易政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的APEC政策、主导TPP发展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之间的关系,勾勒出美国新亚太贸易战略的轮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出口受阻和影响力受限的情况下,应在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多元平衡的区域合作和积极应对美国主导TPP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研判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呈现出新格局。面向亚太地区,美国在主导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面向欧洲,美国积极推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商讨;另外,在全球服务贸易层面上,美国积极促成诸边服务业协议,推动面向服务贸易的一体化。美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战略蕴含了美国的多层次需要: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全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贸易发展、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另一方面,美国希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主导构建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  相似文献   

4.
谈判过程历时两年半之久、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是当代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新代表,而且在海关程序、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资金流动控制等诸多方面的规定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势必会对未来的同类协定产生影响.它的产生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它的实施也同样会对中国、东盟、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未来贸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军事实力、对主要国际制度的参与和国际影响力为指标,可窥见中美国际地位变化的趋势。作为美国的盟友和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韩国在中美国际地位变化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机遇体现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带动韩国经济发展;中韩关系改善利于谈判解决朝核问题;韩国可为中美牵线搭桥并借此提升国际地位。挑战包括朝鲜半岛的权力与威胁失衡导致朝核与导弹危机升级,对韩国威胁加剧;中韩伙伴关系和美韩同盟使韩国陷入两难境地;中国实力上升使韩国担忧来自中国的经济与地缘政治威胁。韩国的战略选择基于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在中美之间奉行平衡战略到通过部署萨德和签订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重新加强美韩同盟。  相似文献   

6.
美国多年来极力主导与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具有复杂的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贸领域的战略支柱,意在主导亚太经贸一体化的发展、制衡中国并从而取利;另一方面,它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新一代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发展。奥巴马政府推动美国国会批准该协定的意图,因遭到来自民主、共和两党和美国社会中的重重阻力而前途未卜。目前,奥巴马政府正计划在美国大选后的任期最后阶段,"冲刺"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被批准生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被否决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即便被否决,其新规则体系与实际影响也不会就此消失。因而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把握须基于全面准确的分析判断,并根据美国大选结果、协定最后是否被美国国会通过的具体情况及复杂影响,前瞻、积极和有针对性地做出战略、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7.
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需要提出了"发起东盟事业倡议"计划,其实质是美国准备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与东盟关系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中国因素".美国"发起东盟事业倡议"是要巩固美国在东盟的存在,抵消中国的影响.在东盟的对外经贸关系中,美国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希望借助"发起东盟事业倡议",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来进一步扩大与东盟经贸关系.新加坡是东盟国家和亚洲国家中第一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目前美国还正在与泰国和马来西亚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情况的介绍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8.
资本驱动下的经济全球化要求发达国家启动"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美欧经济相互依赖度高,它们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受到的非关税壁垒的困扰要超过关税壁垒的困扰,因此协调和统一各自市场规制成为谈判的核心内容。但社会抗议和政治文化的差异同时作用于美欧内部政治层面,阻碍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迅速地达成协议。由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涉及对风险的认定和市场经济模式的调整,美欧双方因历史而形成的社会权利、环境标准、政商关系等领域的差异使它们在这两个问题上很难保持一致。资本与社会的政治博弈决定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美韩双方签署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美韩之间为什么要签署该协定?该协定对两国国内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该协定为何至今没能获得美国国会的通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美国贸易政策理论,从体系、国家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及其实施,在体系层面上将会为双方带来经济、政治和战略上的多重收益,而在社会层面上却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尽管由于国内经济困难和利益集团的掣制使得协定的通过还面临不小的阻力,但基于协定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和两国政府对此认识的高度一致,协定获得通过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将是2010年在北京进行的、两国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主要关注点之一。通过分析比较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可能给中国带来的收益与冲击,本文认为,如果在美国双边投资协定范本(2004)基础上达成该协定,不仅难以达到促进中美间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增长的目的,而且会使中国在外资准入限制与资金跨境流动管理方面面临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韩中两国领导人宣布建立双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推动韩中自由贸易协定的官方共同研究。韩中自由贸易协定将会成为东亚经济融合长期目标的一个主要步骤,并且它将会影响两国之间密切的经济合作。所以两国应该发展更有创造力和合作性的方法来顺利达成韩中自由贸易协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当充分考虑EHP计划的复杂性和后续进程。  相似文献   

12.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主要分歧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目标是建成一个高标准的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影响深远。美国宣布加入TPP,吸引了越来越多亚太地区经济体关注乃至加入TPP。从TPP的谈判架构、议题内容等方面的分歧来看,TPP协议整合难度大,不确定性较高。中国应充分将TPP与自身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相结合,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应对TPP的潜在冲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备受关注,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被认为是一种可能性较大的选项。通过构建全球多区域一般均衡模型对双边关税削减的不同组合开展情景分析,可知欧亚经济联盟关税壁垒的下降使中国受益明显,但欧亚经济联盟受益程度较为有限,仅能在中国积极减税而自身保守减税的情景下实现经济福利的小幅提升。欧亚经济联盟产业结构偏重资源产品和重工业,民生相关产业发展较滞后,居民消费大量依赖进口产品,这些结构性因素是导致其无法有效利用中国市场开放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推进的最大经济阻力。当前欧亚经济联盟将关税壁垒削减议题排除在双边FTA谈判之外的原因,也在于此。短期来看,欧亚经济联盟倾向于同具有传统友好关系的、中小型经济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避免对其经济系统产生较大扰动。  相似文献   

14.
盛斌  宗伟 《美国研究》2016,(4):77-100,6
业已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总体上符合“贸易促进授权”的谈判目标要求,有利于美国扩大其产品出口市场,提升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推行其价值理念。目前,协定中一些涉及特殊行业领域的条款尚未满足美国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预期,货币操纵、劳工权利和环境保护条款的可实施性和争端解决效力也受到多方质疑。出于经济利益和战略意义的考虑,美国国会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可能性很大,但除非美国行政部门尽快解决相关关切,否则短期内“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很难在国会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15.
文墩  姚帅 《当代韩国》2010,(4):39-46
本文首先阐述了韩国过去与现在的贸易政策,以及韩国FTA政策从区域内向区域外的转变,并分别从国际、地区和国内三个层面详细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韩国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东亚区域主义的影响。随着更多的亚洲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积极影响。东亚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东亚各国是否有能力来共同协调相互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后,其进展并不顺利。经过两次追加谈判,历时四年多,最终获得美韩两国国会的批准。本文以2011年2月10日美韩双方签署的新协定为切入点,首先论述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进而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这种新变化背后美国国内政治的动态博弈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充分再现了美国国内政治博弈对《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和走向施加影响的过程,并由此看出,美国政治体制的掣肘已经成为美国迫使对方做出妥协或更大让步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筹码。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印沙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经济上的互补以及应对印度洋非传统安全的共同需要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因,但因宗教信仰、安全利益考量上的差异,以及域外大国等因素的影响,印沙两国在军事和战略领域尚难以形成“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印沙关系发展将对中国能源安全和战略利益等方面产生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与韩国2007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至今仍未交付美国国会表决,导致这一结局的关键原因是民主党人力图推行"新贸易政策"。民主党人在2006年国会中期选举中获胜,为推行其政策主张提供了契机。对《美韩自由贸易协定》而言,"新贸易政策"既包含着利益集团因素,又体现了民主党人更高的目标追求:即重新框定美韩经济关系,打造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新范式,为今后美国参加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树立新"典范"。  相似文献   

19.
司乐如 《当代亚太》2007,63(10):34-41
中国和印度是正在崛起的大国,而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一般认为,美国的利益在于维持国际格局的现状.但实际上,目前"改变现状"的国家不是中国或印度,而是美国.中国、印度与美国的安全战略转变与发展,不但引起三大国之间政治、经济与军事关系的互动,而且对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印美在2005年7月发表的关于核能合作协定的联合声明,成为印美两国关系互动中的一个里程碑,有可能对美、印、中三国的国家安全及国际格局的秩序带来深远影响.但是,美、印、中三国之间过去的怀疑尚未完全消除,这有可能妨碍美印核能合作协定的执行.而且,即使核协议能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而最终得到实现,它也会带来改变现状的多种政治、经济和军事挑战.  相似文献   

20.
GATS框架下自然人流动制度的发展面临着困境.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却实现了对于自然人流动多边制度的重大突破,突破的原因主要有:经济结构与人力资源禀赋的互补性、文化的亲缘性、政治结构的相似性.自然人流动制度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通过双边及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不断推进自然人流动自由化进程,为自然人流动多边制度的发展提供文化、政治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