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中国小说中的韩人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序 言在 2 0世纪前半期 ,韩国和中国都处在前所未有的苦难境地中 ,一个完全沦为殖民地 ,一个沦为半殖民地。但是这个时期也是两国人民为了民族解放与现代自主独立国家的建立而斗争的时期。面对类似的历史课题 ,两个民族基本上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以期达到目的 ,但这一共同合作是在韩国人大量向中国移居或者流亡的基础上进行的。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韩国人的生活与斗争的情况便在中国作家的文学作品中以各种各样的面貌反映出来。笔者在多年的调查中 ,找到了不少中国现代反映韩国人形象的作品 ,其中包括中国学者已在文学史著作中提到过…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11月 19~ 2 1日 ,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和浙江省杭州市外事办联合主办的“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 (杭州 )”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国内和韩国的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探讨了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开展独立运动斗争的历史 ,尤其对临时政府要员在杭州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挖掘史料及如何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研究现代中韩关系史开展了热烈的讨论。韩国独立运动在中国是现代中韩关系史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会议主要围绕这一内容展开广泛探讨。韩国成均馆大学张世胤教授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中国关…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女性们,我们的母亲。 在历史的桎梏中坚强地活过来的女性们,我们将她们的故事编成了两本书。 讲述了从韩国近代到现代活跃于政治、社会、文化、艺术各领域的48位女性的生活。 该书的意义在于记录了长期以来被历史排除在外的女性的生活,而更为重要的是该书从新的视角出发研究女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一“韩流”在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一路升温的韩国大众文化,如今不仅在中国大陆,在中国的港澳地区、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也遍地开花,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势头。 所谓“韩流”,在中国是指韩国文化潮流的传播,这个词最早出现并使用于中国的媒体。韩流发轫于韩国的电视连续剧。韩流刮进中国是从1997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每星期播放一次的《爱情是什么》开始的,当时创下了4.3%的外国  相似文献   

5.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自吐蕃时期传入中国藏族地区以来,曾以佛教赞诗、格言、诗歌、散文注释等形式出现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之中.在中国藏族地区独特的历史语境和文化氛围下,通过不同藏族作者的翻译与改写,摩诃故事逐渐融入藏族文学发展史中,演变为具有"藏文化特色"的经典故事.《殊胜赞》《胜天赞》及其注释是摩诃故事在已知藏文文献中的最早记载,打开了藏族人民了解印度史诗的最初窗口;随着佛教在中国藏族地区的再度复兴,部分藏族史书将摩诃故事迦尔纳的出生情节"挪用"到第一代藏王的身世建构之中,推动了聂赤赞普"印度出身说"在藏族历史书写中的流行;格言诗集方面,萨迦班智达在《萨迦格言》中首次将印度史诗与藏族格言体裁相结合,成为摩诃故事在藏族文学发展中的新形式;《诗镜》自13世纪传入中国藏族地区后,对藏族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广泛传播无形中助力了摩诃故事的流传;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藏族地区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摩诃故事:根敦群培译《薄伽梵歌》集中体现了摩诃故事的思想精髓,为当时的藏族人民了解印度及印度教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拉敏·益西楚臣著《般度五子传》全文以诗体形式写成,体现了藏族作家的创造性,是近代藏族文学作品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顾怡 《当代韩国》2002,(3):79-82
在韩国最近一次读书情况调查中(对象为1605名18岁以上的男女),韩国作家李文烈(YiMun—yol)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的国内作家。任何熟悉韩国文学现状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李文烈的入选当之无愧。其实早在这次评选之前,他就以“国民作家”的称号而家喻户晓。在韩国,“国民”二字不仅意味着民族自尊,更是韩国民众对一位公  相似文献   

7.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不是一本专门写给中国读者的书。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视点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我们对事物观察的全面与否。正因为如此,借助一位韩国学者的大量珍贵资料所提供的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研究视角,对于我们在世纪之交进行瞻前顾后全方位的思考和审视,是很有稗益的。关于作者和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韩国中韩建交之前,很多人对韩国相当陌生,其实韩国在历史上曾是中国文化圈内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一位现代韩国学者的话说“韩国文化发展至18、19世纪,甚至已经比中国本身更‘中国’化,更‘儒家’化了。韩国曾经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早期,韩国汉文学作家流亡中国满洲时的体验及其如何将体验从文学角度加以形象化,并就其意义进行探讨。目前,对这一主题的综合研究还几乎处于空白,这是因为研究者们认为这一时期是韩国汉文学的结束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家们在日记中详细地记载了其在满洲的生活感受,其间对本民族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将当时满洲的生活状况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来。特别是对于儒教复古与革新的描述,使我们可以充分了解那个时代的思想风向及作家们的顾虑所在。  相似文献   

9.
居住在韩国大田的10位家庭主妇正在埋头学习汉语,为的是将在2002年韩国举办世界杯时,给访韩的中国游客提供翻译及导游服务,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去年3月起,这些家庭主妇邀请了一位中国讲师,于每周一、周三上午10点到12点在西区的一家商场三楼教她们学习汉语。 原来她们是在西区文化院开设的免费汉语培训班里相识的。当时除一人外,没有人学过汉语。经过反复学习3本口语课本,她们终于达到能读、写简单句子、听懂一般日常用语以及进行简单对话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一水平,她们有的在子女放假时与他们一起到图书馆声像室学…  相似文献   

10.
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代表团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9月I6日,以韩国高丽大学教授李充阳为首的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一行三人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并同我院有关专家学者就11月在韩国汉城举办的第三次韩中论坛、《当代韩国》1994年冬季号主题以及关于《今日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韩国留学生于岩1994年7月4日,《当代韩国》编辑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邀请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及北京大学等院校攻读汉语和各种专业的部分韩国留学生畅谈来华学习感想。有的同学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令在座的中国编辑们大吃一惊,也有几位刚刚西渡黄海,经天津进京...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汉学家的"老子-智者"套话是在文化误读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们塑造的中国君王-智者形象中隐含着俄罗斯人的哲学家-国王理想;他们赞扬孔子的为政方略时隐含着影射当下政治文本的"春秋笔法";俄罗斯作家们塑造了具有仰慕或超越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向的中国智者形象.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中国智者形象是一种"社会总体想象物",它的建构与当时俄罗斯的价值重建、新欧亚主义被激活和俄罗斯缺乏远古精神文化资源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12月 2 2日下午 ,第二届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暨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以及来自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的有关领导出席大会。陈至立代表中国政府亲自将“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奖章和证书颁发给韩国高丽大学教授、《当代韩国》季刊创始人之一和顾问、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会长李充阳先生等 6位获奖者 ,并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陈至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强调指出 ,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所采取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  相似文献   

14.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对20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曾有如下论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芦沟桥事变的一段时期,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日本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日本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没有日本文学的影响,没有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和接受,中国现代文学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周作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近现代中国人中从事日本研究的中心人物。“五四”时期俳句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盛行的小诗以巨大的影响,其中郭沫若、周作人所受影响最为明显。周作人热心致力于日本“…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外文化碰撞融合中起步的中国现代文学,由于他者文化的介入,完成了与古典文学 的断裂,从而实现了向现代的转化。因此,外来文学的引进是持久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轨 迹的不可小觑的力量。谷崎润一郎就是一位曾较早引起学界关注,深刻影响着我国现代文 学创造社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审美旨趣的日本唯美派大家。本文涉及的另一位 作家徐訏是20世纪30年代踏着轻快舞步进入文坛的浪漫新秀,表面看来二人似无联系,因 为徐訏既没有创造社作家留学日本的经历,又非谷崎润一郎唯美创作观的追随者。然而这 貌似毫不相关的两位作家,却因同类题材的创作成为可以沟通的两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韩国自古以来对马有着很多的肯定性共识 ,所以中国和韩国向来把马当做很重要的交易物品。中国最初有关马的记载是《史记·朝鲜列传》中有关古朝鲜给汉武帝 5 0 0 0匹马的故事。马在古代被人们视为神物。在古代中国和韩国 ,马也受供奉、享祭祀。据韩国“母子祭”堂神话 ① ,新金里在 30 0余年前明氏开村的时候 ,发生了每到夜里白马从村后面的虎岩山跳到村寨案山的怪事。于是村里人把这事当做祭祀马神的启示 ,雕白马像并供奉在堂上开始祭祀。在韩国 ,祭马神是从部族时代开始 ,并可找到有关国家进行祭马的痕迹。据金承璨《韩国的马政考》…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韩国与中国在1992年8月24日克服40多年的隔绝,终于建立了外交关系。刚建交的时候,两国国民之间互相了解得太少,专家们也不例外。所以同年12月韩国的两个学者团队得到韩国文化部的支持访问中国,巡回中国的几个重要城市里的几所主要大学与学术机构,一面和当地的代表性的学者们进行交流,一面探索如何促进今后两国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进入正常轨道。一个团队由10来位韩国社会科学专家、教授组成,由首尔大学政治系金荣国教授任团长,由高丽大学李充阳教授主持工作;另一个团队由近10位韩国的中国人文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文化碰撞融合中起步的中国现代文学,由于他者文化的介入,完成了与古典文学的断裂,从而实现了向现代的转化。因此,外来文学的引进是持久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轨迹的不可小觑的力量。谷崎润一郎就是一位曾较早引起学界关注,深刻影响着我国现代文学创造社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审美旨趣的日本唯美派大家。本文涉及的另一位作家徐莳是20世纪30年代踏着轻快舞步进入文坛的浪漫新秀,表面看来二人似无联系,因为徐舒既没有创造社作家留学日本的经历,又非谷崎润一郎唯美创作观的追随者。然而这貌似毫不相关的两位作家,却因同类题材的创作成为可以沟通的两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了魏建功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旅韩游记《侨韩琐谈》中的15篇文章,并对《侨韩琐谈》的这15篇文章分“韩国文化研究上的价值”、“韩国历史研究上的价值”、“韩中关系研究上的价值”、“韩中文化交流关系上的研究价值”,以及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价值”、“中国现代思想观点上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韩国社会的认识和看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访问欧洲期间,谈到了调整国内一些行业投资不平衡的问题.对此,中国周边国家反应强烈.尤其是在已经将中国作为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的韩国,出现了1992年以来股市在两星期内的最大跌幅,可谓"中国打喷嚏,韩国就会感冒".一时间,"中国冲击论"席卷整个韩国,引起了韩国整个政治、经济和外交界的高度关注.韩国主要媒体和经济研究机构纷纷派人来中国,深入和具体地了解中国的经济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