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摩洛哥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交汇点与支撑点,中国通过摩洛哥可以将其市场和影响力同时投射非洲和欧洲,甚至扩展到其他阿拉伯国家。但受到西方传统大国势力范围和地区政治安全形势的影响,中国仍需注意参与摩港口建设的潜在风险。中国参与地中海沿线国家港口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已经参与港口建设的地中海国家有埃及、以色列和希腊。  相似文献   

2.
在中摩建交50周年,我对有“北非花园”美誉的摩洛哥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期间,有机会出席中摩企业家研讨会,与两国经济界、企业界的朋友们见面交流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要向在座的各位非洲朋友们,并通过你们向摩洛哥政府和人民以及非洲各国人民转达中国党、政府和人民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相似文献   

3.
摩洛哥位于西北非、阿拉伯世界的最西端,是一个君主制国家。1956年独立以来,摩洛哥一直在进行议会政党体制试验,迄今制定了五部宪法,产生了八届议会。分析半个世纪以来摩洛哥议会政党体制的发展与演变,要把握两个重要前提:一是君主制是摩洛哥政治体制的核心,议会政党制度是摩洛哥政治体制的补充;二是宪法规定摩洛哥实行多党制,禁止一党制,因此,摩洛哥议会里的政党数量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4.
左翼政党在摩洛哥历史悠久,是摩洛哥政坛最主要的力量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当前,左翼政党在摩洛哥政坛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这主要归因于左翼政党频繁的分裂以及体制内和体制外左翼政党悬殊的政策,使得它们无法形成统一的阵营。中东剧变之后,摩洛哥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对摩洛哥左翼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转型时期,尽管左翼政党积极参与摩洛哥政治议程,但是仍未能有效挽回影响力下降的颓势。与政治伊斯兰的互动,是摩洛哥左翼政党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但两者关系不甚和谐,不利于摩洛哥民主化进程。如何处理这一关系,摩洛哥左翼政党尚需更多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将于9月在中国厦门召开,这意味着金砖合作机制(BRICS)即将开启其"第二个十年"。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思考金砖合作的未来。主要谈及三个比较大的问题:金砖合作的国际制度化、加强金砖合作的内部团结、金砖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关系等,并提出三大政策建议:金砖国家厦门峰会应该聚焦世界秩序议题;金砖合作应该从全球和平的高度努力成为拟议中的21世纪全球协调的国际制度之一;中国正在实践的"一带一路"应该在金砖合作框架下得到多边协调。  相似文献   

6.
随着2017年10月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对政府和地方层面的政党官员进行大规模罢免,当前摩洛哥政党形势在延续国王和民众对政党的双重不信任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在体制内,传统左翼和右翼政党出现了明显的衰落和分裂趋势;二是在体制外,持激进主义的新型左翼政党正通过合并和提出新的政治纲领强化其势力,力图在下一次选举中有所突破;三是王室集团继续弱化政党在政府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记者:2019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其间两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您对中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全方位、高质量的合作有何建议?达莱马:意中两国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习近平主席访意期间,意中两国政府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是双方迈出深化合作的重要一步。当然,谅解备忘录只是意向性共识。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把意向落实在合同中,在合同约束  相似文献   

8.
陶亮 《当代世界》2015,(9):43-46
<正>2014年6月21日,印度文化部与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IGNCA)正式颁布了题名为《季风:海上航线与文化景观》(Mausam/Mawsim:Maritime Route and Cultural Landscapes,Project Mausam,简称"季节计划")的计划。该计划宣称未来要加强印度与印度洋地区国家在人文交流上的合作和相互了解,增进相互关系。"季节计划"出台后在印度引起广泛讨论,而讨论者多把"季节计划"与中国的"21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疯狂瓜分非洲的时期。一八八二年,阿布德·克里姆诞生在摩洛哥北部里夫族别尼一乌里阿格勒部落一个深孚众望的首长家里。在他二十岁以前,摩洛哥经历法、英、德、西等西方列强的竞相争夺,最终法国独占了摩洛哥。一九一二年三月,法摩签订《非斯条约》,从此摩洛哥成为法国保护国。同年十一月,法西签订《马德里条约》,把摩洛哥北部的里夫山区划给西班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泰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依托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发展规划,中泰合作对接"一带一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泰发展战略对接有助于深化中泰双边、中日泰三边、澜湄次区域以及中国—东盟区域合作进程。然而,泰国大选后的政局调适以及美国"印太战略"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对中泰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形成挑战。为此,有必要采取提升高层交往、加强政党外交、拓展外宣渠道等举措,努力夯实中泰合作对接"一带一路"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和王储穆罕默德大力推行"新政",已经取得初效。穆罕默德的王储地位逐渐巩固,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开始实施,社会改革取得初步进展,外交调整使对外关系格局更加平衡。"新政"是沙特为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作出的反应,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经济和社会改革受到传统观念和体制的约束,周边关系的稳定受到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新政"代表了沙特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中沙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政策对接和务实合作提供了依据,也为双方巩固能源安全共同体、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和探索地区和平的路径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模式正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过去十余年在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日益流行的"国际发展合作公私伙伴关系"。通过考察公私合作这一国际发展合作新型模式的渊源、内涵与机制,探讨其在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国的"发展包"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对中国对外发展合作提出政策建议。目前,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引入非政府行为体与商业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在开展国际发展的公私合作方面虽是先行者,但亟待将自身丰富的实践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并就公私合作制定更为明确的指导原则及管理细则,同时设立相关的机构机制,促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成长。这不仅可以创新完善中国的对外发展合作,进一步扩展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也有助于逐步建立南方国家在全球发展合作领域的话语权,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向更加包容、多元和公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1990年以来,欧盟产业政策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90—2000年的理念奠定阶段、2000—2009年的体系完善阶段和2010年至今的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阶段。欧盟2020年3月推出的"欧盟新产业战略"并不是又一次彻底的政策调整,而是2010年政策调整过程的延续和加速。事实上,2010年"欧洲2020战略"的出台便已揭开了欧盟产业政策调整的序幕,它在坚持竞争性的前提下,加大选择性干预的部门产业政策,并更具保护色彩,同时转向绿色化和数字化,将经济目标和社会、生态目标并重。"欧盟新产业战略"只是将加强产业保护以及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到了追求欧盟战略自主的高度。欧盟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中欧建立和加强绿色与数字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契机,但中欧之间的合作也因为欧盟加强关键产业保护以及绿色和数字领域的标准及规则的制定,包括欧美之间的协调而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18年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进入精准对接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非合作不断走向全方位、宽领域和纵深化的新局面,合作内容从过去的聚焦"五通"拓展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及健康卫生、和平安全等更多惠民新领域。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助力非洲的减贫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为提升新时代南南合作水平及推动国际对非合作发挥了有力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交流在过去几年蓬勃发展,为推动政策沟通、增进民心相通、促进务实合作发挥了独特作用,日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自成立以来围绕智库交流工作进行努力探索,在开展政策研究、传播合作理念、助力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15-16日"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2003年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成功举行.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中非友好合作,表明中非全面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中非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将使传统的中非友谊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正>正是一年春好时,八方宾朋来相聚。2019年4月25日,雨后初晴的北京蓝天澄碧,纤云不染,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在庄严大气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民心相通分论坛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2场分论坛之一,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17家单位协办,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的130多名外宾出席了分论坛。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本次分论坛以  相似文献   

18.
范翊君  祝鸣 《国际展望》2014,(1):141-145
正2013年11月28—29日,"新全球合作机制的动力?——金砖国家在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的角色"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公室联合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联合国协会、印度尼赫鲁大学、俄罗斯后工业研究中心、巴西国家科学与技术发展委员会、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社会观察"、"第三世界网络"等中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9.
过去30年,发展中国家在减贫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而非洲仍处于持续贫困状态,其减贫工作仍具有长期性。当前,非洲减贫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减贫国际合作目标从"千年发展目标"迈进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对非减贫合作模式从"南北合作模式"向"南北合作模式""南南合作模式"并行发展;中国在非洲减贫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非洲国家需把握历史新机遇,在减贫国际合作领域处理好主导减贫战略与协调外部方案、国家减贫内源动力与外部援助、分享减贫国际公共知识产品与探索本土减贫道路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上,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相互交往,通过易货贸易交换丝绸、陶瓷、黄金、象牙等货物。当时这些交换都是在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原则下进行的,实际上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此外,莫中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在1858年前后,就曾有一批中国人(大约30人)到达了莫桑比克北部的莫桑比克岛并在那里生存繁衍至今。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的主题——"共促民心相通共话民生合作共创美好生活",不但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